9月17日,《今日影評》特邀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網絡影視評論委員會秘書長圖賓根木匠,解析《誅仙I》:中國仙俠電影如何成為國產片新類型?
出人意料地,電影《誅仙Ⅰ》以2.68億突破動畫電影「圍剿」、強勢領跑中秋檔票房。
不出意料地,《誅仙Ⅰ》票房之高被歸因為主演演員肖戰、孟美岐的「流量」。
順理成章地,銀幕新人孟美岐「令人出戲」的演技成為影片口碑不佳的主要論點。
等等,上個月《上海堡壘》的慘敗不是剛剛宣告了「流量」無效嗎?何以到了《誅仙Ⅰ》這裡就成也「流量」、敗亦「流量」了呢?
是是非非中,唯一可以確認的是,《誅仙Ⅰ》評價糟糕的「鍋」,並不該由孟美岐或任何一位「流量」演員獨自去背。
不 「仙」的《誅仙Ⅰ》「意外」開出「流量」之花
像老編一樣親歷國內大眾網絡初萌時期的一代人,很少有人沒在網吧跳過《誅仙》網文大坑或在《誅仙》網遊裡打過怪,課堂上從偷翻到被沒收的《誅仙》紙質版小說更不計其數。
那些年被翻爛的第一冊 |
令人奇怪的是,從2003年初代網文問世於網絡,到2016年電視劇《青雲志》的問世,頂級IP《誅仙》的影視改編居然足足等待了十餘載。
李易峰領銜主演的《青雲志》同樣口碑欠佳 |
以《誅仙》原著文本分析,其所描繪的那龐大而生動的仙俠宇宙,無論情節架構、人物關係,還是神乎其技的仙陣法術,都較為難用簡練而傳神的視聽語言表述。
而這次《誅仙》IP的銀幕首秀,顯然也是在根本上弱在了改編一環。將電視劇以55集體量都沒能講圓的故事壓縮於標準時長的電影文本中,《誅仙Ⅰ》對原著故事進行了令書粉直呼「慘無人道」的刪改。
陸雪琪與張小凡情愫的展開極為突兀 |
2003年同樣是武術指導出身的程小東導演生涯的「分水嶺」,因為此後他的導演作品再也沒能在豆瓣評分上突破及格線。對於深植80後、90後腦海及心目中的仙俠世界,程小東及編劇團隊所給出的應對方式仍是老港片瘋癲、嬉鬧的神經喜劇質感。
程小東現場指導青年演員 |
視覺效果層面,除卻依稀可見程導武指風採的部分動作大場面外,趨近「網大」審美的特效水準顯然不如人意。被吐槽「丐幫大會」感的服裝及女角「羊角包」、「盆栽系」髮型,也都令被「大片」式宣傳忽悠進影院的觀眾大呼失望。
孟美岐髮飾被吐槽模仿「花園寶寶」 |
口碑低迷,票房卻不俗,《誅仙Ⅰ》取得商業成功最直觀的原因,則是主演演員的強力號召,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來自因暑期熱門網劇《陳情令》而「爆紅」的肖戰——而在影片選角、拍攝時,肖戰還只是粉絲口中的娛樂圈「小透明」。
肖戰無懸念登頂微博明星勢力榜8月月榜 |
對片方而言,這個夏天突如其來的「流量」天時,意外匯聚出了影片票房之人和。至於評價之過,同樣還是「流量」的力量嗎?
質疑聲中,《誅仙Ⅰ》票房突破三億 |
慘遭質疑的「流量」演員 付出可能遠大於承擔
去年十月底,在電影《誅仙Ⅰ》宣布開機之時,片場內的「流量」擔當不是肖戰,而是目前處於差評風口浪尖之上的孟美岐。
孟美岐如今稱謂中「火箭少女101」的前綴,正來自去年夏天那場現象級的女團選秀綜藝。在那場101進11的殘酷大戰中,被粉絲稱作「山支大哥」的她無可爭議地穩坐冠軍C位。
肖戰曾以「學長」身份為「山支」奪冠助陣 |
作為去年年中階段最「紅」的偶像明星之一,《誅仙Ⅰ》片方對於孟美岐的選角考量自然與「流量」相關。而最終的呈現效果,也「成功」招致評論界對於「流量」藝人表演的標準風向。
胡建禮的點評引發網絡軒然大波 |
可實際上,孟美岐所飾演的碧瑤一角之所以引發評論不滿,除了專業視點審視下的表演能力不足外,更多在於碧瑤角色改編中的變異。
電影之中,溫柔靈秀的碧瑤被改編成了莽撞的搞笑擔當,與老港片喜劇中笨拙、搞怪的「女丑」角色近似。可在今晚做客節目的影評人圖賓根木匠看來,孟美岐作為演員在表演業務上的「笨拙」,恰好與角色的「笨拙」相得益彰。
圖賓根木匠點評孟美岐表演 |
舞臺之上,作為「山支大哥」的孟美岐是舞姿凌厲、氣場逼人的王者。在演繹碧瑤飛天遁地的輕盈之時,舞蹈功底深厚的她在肢體姿態上的優勢盡顯。
可為了完成這一多數時間「灰頭土臉」的角色,她不僅要粉碎自己的舞臺人設「回歸」冒著傻氣的平凡狀態,更要拋棄團體偶像準則進行突破華麗與「安全」尺度之外的表演,其中就包括上了熱搜的與另一位男團偶像肖戰的吻戲。
「粉圈」之外,大概很難理解這種偶像標準的意義。但對比《上海堡壘》的「流量」主演因為槍林彈雨中髮型不亂才遭受的罵名,孟美岐和肖戰對於角色的付出可實在稱得上犧牲了。
可這,仍然很難得到大眾甚至「中規中矩」般不帶偏私的評價。
@今日影評Mtalk 發起的微博投票,在粉絲觀光前的路人投票結果,是這樣的 |
而山支粉絲趕來後,投票形勢突變 |
粉絲的控場可以改變數字,卻難以改變大眾的印象。或許對於因「流量」藝人名氣走入電影院的路人觀眾而言,將抱怨傾瀉於演員之上是可以理解的。可如果將這個方向作為唯一出口的話,卻有失公允。
有抖機靈的說法這樣冒著泡:《上海堡壘》關上了「流量」的大門,但是《誅仙Ⅰ》又把它打開了。儘管這和此前中國科幻的「開門關門」說都有著以偏概全的滑稽嚴肅感,但「流量」的力量或許應被正確看待。
儘管意料之外的「流量」令《誅仙Ⅰ》在口碑及票房間的失衡尖銳顯露,但為角色真實付出努力及「皇冠」的「流量」藝人卻值得更理性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