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8月11日泰州訊 經過10天的集中輔導,泰興市虹橋鎮新市村校外輔導站59名小學員圓滿完成暑假作業任務,隨即轉入足球、書畫等興趣小組培訓班,開始了寓教於樂、寓學於玩的精彩暑期生活。
「每逢假期,『小神獸』的學業和安全都讓家長頭疼,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關愛和呵護更是問題。」虹橋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高魏強介紹,新市村連續5年開設校外輔導站,整合優秀的志願服務資源抓細抓實本村籍小學生假期期間的文化和素質教育,培養「小神獸」文武兼修的濃厚興趣,並把校外輔導站項目作為社區服務品牌進行培育,社會反響越來越好,各項工作已連續5年走在泰興全市前列,吸引了泰州、常州等地的鄉鎮關工委前來調研觀摩。
「新市村校外輔導站的最大特色就是恪守立德樹人的宗旨,通過分段教學、興趣培養和紅色教育等方式,引導孩子成人成才。」高魏強介紹,所謂分段教學,就是針對小學階段孩子愛玩愛動的天性,集中開展文化課程輔導,組織教師志願者當面批改,確保高質量完成暑假作業,然後才能參加各類興趣班的培訓學習。
經過5年的探索實踐,新市村校外輔導站逐漸形成了足球、機器人、電子琴、書畫、電腦等6個特色興趣班,更受孩子歡迎,每年小學員總數穩定在60人左右。暑假培訓結束後,輔導站繼續利用每周日時間開展延伸培訓,進一步鞏固暑期培訓學習效果。
「巧借外力、善用資源,是新市村校外輔導站保持旺盛活力的秘訣之一。」高魏強介紹,地處新市村的新市小學是全國足球特色學校,足球培訓理所當然地成為校外輔導站的「拳頭」項目,除了邀請泰興足協的知名教練開展培訓,村「兩委」主要依靠新市小學的師資力量強化培訓,並為每個孩子購買了一套球衣,吸引了19個孩子積極參與,其中一名學生因為成績突出,被泰州市青少年足球隊相中;2019年新開設的機器人興趣班,主要藉助新市小學的教學場所和設施開展啟蒙教育,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科技奧秘的濃厚興趣。電子琴興趣小組6名學生共同演奏的一曲《小城故事多》,多次贏得觀摩人員和家長的熱烈掌聲。與此同時,孩子們的書法、繪畫作品也多次在全市各類比賽中獲獎。
「引導孩子們先成人、再成才,是我們開設校外輔導站的不變初心。」高魏強介紹,志願者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經常組織孩子們赴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泰興博物館等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孩子們傳承「鐵軍」精神,立志報效祖國。堅持「見縫插針」地抓好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和勞動技能教育,經常組織孩子們深入到新市集鎮撿拾垃圾,參與環境整治,體會環衛工人的辛勞。堅持每學期評選「優秀學員」,頒發獎狀和書包、文具等獎品,增強了孩子們的榮譽感和進取意識。
「有聲有色的校外輔導培訓,主要得益於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於一支專業、專注的志願者隊伍。」新市村委會主任孫強介紹,5年來,村「兩委」成員多方奔走,贏得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關工委、婦聯組織的重視與支持,凝聚成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強大合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熱心志願者積極參與。每年的暑期培訓,都離不開一位86歲高齡的資深志願者,他就是原新市初中校長陳鐵善。從制定辦學方案到具體課程安排、再到孩子的安全接送,事無巨細,他都親自過問、全程參與,還主動承擔了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任務,為孩子們的學習進步付出了大量心血。每年的暑期培訓,也都離不開新市小學的大力支持。學校不僅無償提供教學場所設施,與校外輔導站實行資源共享,還遴選優秀教師義務教學。陳雲芳老師主動克服孩子即將高考無人照應等實際困難,心甘情願地當起了暑期「孩子王」。本村愛心企業和能人鄉賢多次捐款,為校外輔導站建設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今年已吸收社會資金3萬元,彌補了經費不足問題。
「我們村的這個輔導站,解決了家長很多實際問題,真的是辦到了群眾的心裡。」新市村留守兒童陳佳怡的奶奶陳秀英開心地說,她的孫女以前在城區一家校外培訓機構學習電子琴課程,前後花費4000元,就買回來一堆簡譜。現在孫女參加村裡的培訓班已經兩三年時間,沒花一分錢,而且演奏技藝越來越嫻熟。孫女目前已經小學畢業,但陳秀英真心希望孩子能夠繼續參加村裡的校外輔導站,因為這裡能夠學到真知識、真本領。(孫紀剛 徐益紅 陳永華 嚴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