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為人教版2012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為常考點亦是易混點。
一、音調
定義:聲音的高低;決定因素:頻率。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快(即頻率高)則音調高,物體振動的慢(及頻率低)則音調低。判斷的關鍵詞;(1)音調高代表詞:清脆、尖細、女高音、短、細、緊(2)音調低代表詞:粗獷、低沉、男低音、長、粗、松(加粗的這六個字經常考,作為判斷的依據,務必記住)
4.經典例題:
在八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高度不同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
第一種考法:敲擊玻璃瓶。音調高低由玻璃瓶和瓶內水的質量決定。兩者的質量之和越小,在相同的力度敲擊下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所以如圖所示,從左往右音調越來越低。
第二種考法:用嘴向瓶內吹氣。音調高低由瓶內的空氣柱長度決定。在用相同的力度吹氣時,瓶內空氣柱越短,空氣柱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所以如圖所示,從左往右音調越來越高。
二、響度
定義:聲音的強弱,俗稱音量。決定因素: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聲音是否響亮,除了和發聲體的響度有關外,還和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判斷的關鍵詞:引吭高歌、低聲吟唱、喃喃細語、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三、音色1.決定因素:發聲體的材料、結構
2.判斷的關鍵詞:聞其聲而知其人
四、本節課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五、P34演示實驗
本實驗用到的實驗方法是轉換法。桌球的作用: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於觀察。
六、聲波圖
做題依據:1.波形圖的多少(相同時間內振動的快慢)指音調;
2.波形圖的高低(振幅大小)指響度;
3.波形圖的形狀指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