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1400年神仙古樹,傳為藥王孫思邈所植,102年前曾「顯靈」

2020-12-12 百聞每日精選

陝西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陝西1400年神仙古樹,傳為藥王孫思邈所植,102年前曾「顯靈」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和我一起,走走停停看世界。都說古地有古木,陝西境內有許多珍奇古樹,它們歷經千年風雨,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我去了陝西銅川境內的藥王山遊玩,這個景點在陝西境內頗有名氣,它是隋唐時期醫藥學家、養生學家孫思邈晚年的歸隱地。孫思邈被後世尊為「藥王」,於是這座山也成了「藥王山」。在藥王山南庵下院,有一株孫思邈手植柏樹。這株手植柏位於南庵孫思邈祀殿旁,如今這座大殿已經成為一個展示藥用植物標本的展覽館。古樹旁立著一塊標誌牌,上面簡單介紹了藥王手植柏的相關信息。關於這株藥王手植柏,還有一個神奇故事,102年前當地人曾經見過它「顯靈」。原本風和日麗的天空,忽然風雨驟起,只見柏枝也抖動、「嘎吱」作響,於此同時樹身扭轉,眾人驚呼藥王爺顯靈。從此,這棵樹就被人們叫做「正義樹」,並由此名聲大振。看著樹身上這些扭轉的紋路,我仿佛看到了當年藥王爺顯靈時,風雨大作、樹身扭轉的場景,還別說,再看古樹時,還真覺得它有些成仙的感覺呢。藥王山景區裡的有很多珍奇古樹,動輒上千年,其中柏樹最多。

2、2020年陝西普通高校美術類專業課統考今日舉行

藝考加油12月8日,是陝西省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美術類專業課統考的日子。今年,我省共設@西安培華學院@西安歐亞學院兩個考點。早上天不亮,來自全省的藝考生信心滿滿地走進考場,為即將開始的考試準備著,雖然天很冷,但是抵不過大家高漲的考試熱情。

3、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一座見證中國上千年歷史的歷史古都——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是陝西省會,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它,有雄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自信、大氣、包容的大國風範。它,滿腹經綸,博學多才。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個又一個朝代興起,一個又一個朝代衰敗。即使曾經的長安如今已沉澱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今的西安,依然留存著「長安情懷」西安古城牆西安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城牆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永寧門,安定門,安遠門。陝西歷史博物館,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4、不愧為陝西名家,一幅書法作品寫出了魏晉風流

白剛,齋號「三閒堂」,古都長安人,著名書法家,陝西省書協會員,西安市書法協會行書委員會副主任,西安中國書法院行書委員會主任,陝西盛世長安書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藝委主任,渭河書畫院秘書長。

5、Shaanxi和Shanxi,哪個是山西,哪個是陝西?

沒有哪兩個省如山西與陝西這樣,省名在讀音上如此相似。山西的漢語拼音是Shanxi,陝西的漢語拼音也是Shanxi。曾有段時間,山西和陝西的地名在英文中的區分成了一個難題。不過這個難題後來解決了,山西在英文中寫成Shanxi,陝西在英文中寫成Shaanxi。位於黃土高原東部的山西省是我國文明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區域之一。與陝西省相望,山西省的北部出了長城就是陰山和大漠。山西南部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成為了當時很多邦國的中心,帝堯都城一說就在山西省臨汾市的襄汾縣。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民間向來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的說法。山西省簡稱晉,也稱三晉大地,就是這麼來的。山西省是我國古建築保留最多的省份,宋朝和遼金時代以及之前的木結構建築共有106座,佔全國的七成。山西的古建築並不是集中某一個地方,而是分散在省內各地,山西省也由此稱為了「中國古建築博物館」和「中國地上文物寶庫」。現在的三秦有時也指陝西省三個風俗不甚相同的區域,就是黃土高原的陝北,八百裡秦川的關中,與四川地理氣候相近的陝南。

相關焦點

  • 天人合一說「藥王」——讀《新唐書·孫思邈傳》札記
    天人合一說「藥王」——讀《新唐書·孫思邈傳》札記 2020-03-15 17:26:21 來源: 南通網 □汪 微疫情期間宅家較多,我的讀史方向也不覺轉向幾位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其中最感興趣的是隋唐年間的「藥王」孫思邈
  • 藥王孫思邈在湘中龍山的民間信仰 1
    而全國各地所祀,因民間信仰不同,其神亦有差異。清代著名學者、官詹事府少詹事、禮部侍郎高士奇,即在他的《扈從西巡日錄》一書中說:「(鄚州)城外藥王廟專祀扁鵲。」說明鄚州一帶是奉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為藥王的;陝西耀縣一帶則尊孫思邈為藥王,湖北蘄春一帶尊李時珍為藥王,等等。由此則知,藥王神非只一人,乃是各地稱其所信仰的名醫的尊稱。
  • 中國醫藥第一山,因藥王孫思邈晚年隱居得名,還是唐太宗登山御道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在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的陝西省境內就有一座名山,被譽為中國醫藥第一山,隋唐時期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晚年歸隱於此,著書立說,後世尊稱他為「藥王」,藥王山因此而得名。陝西藥王山藥王山論名氣比不過同處於陝西的西嶽華山,但有史上最著名的「藥王」坐鎮,是藥王山的金字招牌,也更說明藥王山特色鮮明。
  • 銅川是藥王孫思邈故裡,可經濟發展受限,只有一所高職院校
    醫學著作《千金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寫這本書的人就是唐代「藥王」孫思邈。藥王孫思邈孫思邈天資聰明從小好學,被稱為「聖童」,18歲就有從醫的志向,20歲就開始為鄉鄰治病。因為銅川盛產中藥材,尤其藥王山是孫思邈隱居的地方,目前已經形成一個中藥材產業,種植面積在2023年力爭達到30萬畝。
  • 142歲藥王孫思邈,想要銷毀的藥房,究竟是啥
    在陝西耀州區城東的北五臺山有一座藥王祠,也是迄今保存最大的藥王殿。這座藥王殿主要是紀念孫思邈的,大家都知道孫思邈被後人尊稱為「藥王」。本文主要講述孫思邈臨終之前,銷毀某個藥方的故事,本文依據《舊唐書》來編寫。
  • 「長城本草」:大醫精誠,藥王孫思邈!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人文歷史長河中,最著名的藥王當推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他的傳世著作達七十七種,加上一些節本總八十六種,其中最著名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後世奉為醫學聖典。很多藥王廟或設有藥王殿的宮觀中供奉的「九天採訪三界藥王天醫大聖」、「藥王孫大真人」就是孫思邈。
  • 「相親相愛、凝心聚力」,藥王茶2019年夏季團建活動圓滿結束!
    2019年8月19日,在公司總經理許建強先生的特別指示下,陝西太白山天然植物開發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組織全體員工乘車來到了咀頭鎮白雲村農家樂基地,開展了「相親相愛、凝心聚力」為主題的2019年夏季團建活動!
  • 傳承"藥王精神" 北京中醫藥大學暨孫思邈醫院19日開診
    人民網西安3月17日電(李浩)16日下午 ,銅川市2017年「追趕超越 轉型發展」系列主題之一新聞發布會在銅川召開。銅川市衛計局局長段林榮宣布,銅川市人民政府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七臨床醫學院暨孫思邈醫院定於3月19日正式開診。
  • 大唐名醫、藥王孫思邈曾隱居於這座景區!
    通天峽景區以貫通虹梯關與東寺頭的大峽谷為軸線,集雄、奇、險、秀於一身,融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為一體,擁有"大峽谷、仙人峰、虹霓瀑布及虹梯古關"四大特色區域。大唐名醫、藥王孫思邈曾隱居五巖山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五巖山古有兩觀一寺,南為五巖寺,北為棲霞觀,下為葆光觀,是佛教道教聖地,均焚於戰火。
  • 西安一景區現雷人翻譯 藥王孫思邈成了「毒梟」
    可就有細心的人發現,藥王孫思邈被翻譯成了大毒梟。張女士告訴記者,這景區孫思邈雕像的解說語中對藥王的翻譯有點讓人驚訝。張女士:「我覺得不太合適,中國古代的藥是中醫的草藥,drug有點毒品的意思,drug king指藥王不太確切。」
  • 山西中醫藥大學舉行藥王孫思邈雕像揭幕儀式!
    11月17日上午,我校在和劑書院舉行中醫藥自信教育藥王孫思邈雕像揭幕儀式。校領導劉星、苑靜、郭文平、王新塘、閆敬來出席。學校黨政職能部門、相關學院負責人及學生代表參加揭幕儀式。校黨委宣傳統戰部部長趙殿龍主持揭幕儀式。
  • 孫思邈成「毒梟」 西安景區英文翻譯惹爭議
    新聞  一景區將「藥王」譯為「毒梟」  近日,有媒體報導,在西安的大雁塔北廣場上,一尊藥王孫思邈的塑像下面的簡介上,「藥王」竟被翻譯成了「大毒梟」。發現這個奇葩翻譯的市民張女士說:「中國古代的藥是中醫的草藥,drug有點毒品的意思,drugking指藥王不太確切。」而記者在翻譯軟體中,查詢drug king,竟然又查到一個新的意思,毒梟。
  • 活了100多歲的藥王孫思邈,關於長壽之道,他總結出了16字秘訣
    稍微對養生或歷史有點了解的,對孫思邈的大名都不陌生。孫思邈是一位濟世懸壺,擁有高尚品德的醫者和養生專家,被譽為「藥王」。孫思邈在養生方面很有造詣,提出了很多的理論,比如「治未病」、「消未患」等,他自己也在身體力行的踐行自己的養生理論,據記載,孫思邈在50多歲的時候,看起來還像個青年人。
  • 「藥王」孫思邈活了100多歲,16字秘訣道出長壽原因,你能做到嗎
    孫思邈一直以來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即是醫生也是道士,更是中國第一養生大師!這些身份足以撐起他「藥王」的美譽。「藥王」孫思邈活了142歲,16字秘訣道出長壽原因。不管制藥還是煉丹都不在話下的孫思邈尤其注重養生,更有一套他的獨家理論。
  • 孫思邈曾說,此穴無所不治!3個動作拉開它,大病惡疾都遠離!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孫思邈曾說,此穴無所不治!3個動作拉開它,大病惡疾都遠離!當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人們常會使用「病入膏肓」這個成語。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實是人體上一對重要的穴位。這麼好的穴位到底是什麼呢?如何用呢?大家都聽說過「病入膏肓」這個成語,它源於《左傳》中的一段典故。
  • 藥王孫思邈活了140多歲,臨死前告訴弟子:一定要把此藥方毀掉
    說起學習中醫,肯定離不開的兩個人物,一個就是張仲景,另外一個就是孫思邈,前者被稱為醫聖,後者被稱為藥王。那麼為什麼離不開這兩位大佬呢?主要就是他倆都有兩部醫學著作,張仲景為後世留下了《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孫思邈則留下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學中醫的朋友對這四部醫學經典著作應該是再清楚不過的了,上學的時候沒少背上面的方子吧。
  • 弘揚藥王文化 - 電子版
    一年一度的「藥王孫思邈醫藥文化節暨2007中國禹州中醫藥交易會」就要舉行了,彩旗、橫幅,鼓樂喧天,人流如織,藥鋪流金——禹州街頭到處充溢著現代化商業氛圍與中醫藥文化千百年積澱交相輝映的獨特韻味。  一、藥王文化與藥交會的來歷  禹州是我國中醫藥文化發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採集、加工歷史。
  • 觀音禪寺銀杏葉快掉光了,這棵1700年神仙樹正美輪美奐,人少免費
    如果大家錯過了古觀音禪寺最美的金色,別灰心,小漁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株西安最晚黃的銀杏樹,它的顏值足以媲美各大「網紅」美景,只可惜藏得遠了點,知道的遊人不多。千年帝都西安,最不缺的就是歷史底蘊。有遊客曾經開玩笑:到西安大街上遛彎,隨便遇到一個石墩子,都可能是幾千年前的歷史遺蹟。
  • 孫思邈曾說,此穴無所不治!4個動作拉開它,大病惡疾都遠離!
    藥王孫思邈後來評論時說:「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孫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藥王孫思邈的意思是:這些人醫術低,只要找到膏盲穴,並灸它,任何病都會好!這個穴位真的那麼神奇嗎?一起來看看。藥王孫思邈艾灸養生高壽10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