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一直以來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即是醫生也是道士,更是中國第一養生大師!這些身份足以撐起他「藥王」的美譽。「藥王」孫思邈活了142歲,16字秘訣道出長壽原因。
不管制藥還是煉丹都不在話下的孫思邈尤其注重養生,更有一套他的獨家理論。
正是因為這樣,孫思邈很長壽,雖說有很多記載的版本,但孫思邈至少也是超過100歲。
這在人均壽命只有四十到五十歲的古代來說,已經屬於超神的水平了。
據說孫思邈即使在60歲的時候,仍然身強力壯,猶如青年人一般。
「藥王」孫思邈活了100多歲,16字秘訣道出長壽原因:
《孫思邈方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寥寥16字,道出孫思邈真正的長壽原因。
口中言少:
所謂言多必失,惜字如金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是非,從另一方面講,也是一種養生方式。
俗話說「日出千言,不病自傷」。如果長期消耗唾液,容易導致肺氣損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的時候說了太多的話,會感到口乾舌燥,身體疲倦的原因。
孫思邈更是建議即使在吃飯、如廁、走路、或是躺臥的時候,都不宜說話,即使說話也要放慢語速。
就像我們所知道的瑜伽中的冥想,或是道家和佛家的打坐,其實都是以少言寡語、清淨養神為目的,從而達到養生的效果。
心中事少:
有很多人總會形容自己是操心命、心思多。這樣的人大多會鬱鬱寡歡、精神不振、愁眉苦臉。用正常人的思維想一想,這樣的狀態能健康呢?
一個人的思緒過多,必會傷神、傷肝脾,對身體的傷害更是無形的。
所以說凡事「難得糊塗」,何必庸人自擾?少糾結、少麻煩、少生氣。心情舒暢了,身體也必然跟著好起來。
腹中食少:
都說「病從口入」,少吃絕對比多吃好。
雖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因吃得太好或吃得太飽引發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
孫思邈一直以來提倡飲食要有節制,吃飯八分飽就足夠了。
吃得太飽會增加肝臟和胃腸的負擔,更會引起身體其它器官的損傷和提前衰老,並影響到人體的免疫功能。
自然睡少:
很多懶人都會以「恢復元氣」為藉口來個回籠覺或是所謂的補覺。但我們要知道「久臥傷氣」,睡太多覺的話反而會影響到身體的恢復。
其實孫思邈的這16字秘訣可比藥方好用。若你能夠做到「口中言少,心中事少和腹裡食少」,必然不會消耗過多,如此以來也不必靠睡眠來補充能量。
所以說在保證一定的睡眠質量的前提下,還是不要貪睡為妙。
都說中醫有五千年歷史,博大精深。但我們的「藥王」孫思邈將深邃的養生道理化作寥寥16字傳授給我們,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歡迎關注「史味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