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騎行抽筋的成因及預防解決方法
許多騎友在騎行過程中都遇到過抽筋。抽筋學名為肌肉痙攣,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的現象,會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難忍。
對騎行者來說,抽筋通常發生在腿部、手部、背部以及頸部。在激烈的比賽中,一旦出現抽筋,你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運動狀態也會大打折扣。抽筋的真正機理目前尚無定論,但我們知道,在某些條件下,抽筋確實更容易發生。
疲勞和超負荷
▲一位騎友抽筋倒在路邊
肌肉收縮和放鬆的循環是我們運動的基礎。當我們身體極度疲勞,肌肉在超過身體極限狀態下運作時,抽筋往往會突然發生,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自行車運動為例,如果你很久沒有進行訓練,突然有一天參加一場高強度的比賽,求勝心切的你很可能就會抽筋,因為運動強度已經超過了你肌肉的承受極限。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高強度的運動過程中,像小編這樣的戰五渣會很快地被逼進乳酸區域,作為一種強有機酸,乳酸解離產生氫離子,引起肌肉內PH值下降。而氫離子的累積會干擾鈣離子與肌鈣蛋白的結合,從而幹擾肌肉收縮和放鬆,導致肌肉抽筋。
水和電解質
人體在脫水狀態下也容易發生抽筋。水是身體的運輸工具,人體神經的興奮性跟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有很大的關係,電解質在肌肉信號傳導中起著關鍵的作用,騎友在高強度騎行時,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從而影響肌肉神經信號的傳遞,導致運動中或運動後持續性肌肉痙攣。
另外,脫水還會使你的疲勞程度惡化,尤其是當你在比賽中神經高度緊張,以至於忘記補水,到了比賽後半程或者臨終點衝刺時,疲憊不堪的肌肉會給你上一課。
損傷和單車設定
如果你經常性抽筋,就需要考慮是否身體出現了潛在的損傷。例如,踝關節勞損會限制關節的動作幅度,讓你的小腿更容易抽筋,後背損傷也會導致腿部抽筋,如果你出現類似的情況,建議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不要心存僥倖。
不恰當的自行車設置和騎行姿勢也是抽筋的誘因,例如坐墊高度太低(或太高),踩踏時肌肉和關節無法舒展(或過度伸展),腿部血液循環受到限制,就容易引發抽筋,鎖片角度位置不合理,同樣也有可能導致抽筋。因此,找一位經驗豐富的fitter為自己把把脈也有助於預防和緩解抽筋。
現在你知道可能導致抽筋的因素,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如何預防抽筋,如果發生抽筋該怎麼辦。
▲比賽中為了讓隊友保存體力,在抽筋的情況下依然積極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