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有些孕媽順利的誕下小生命,可是有些孕媽就沒有那麼順利了,當自己不適合順產的條件或者胎兒出現什麼情況的時候,醫生會根據孕媽的情況來判斷是否需要剖腹產。剖腹產的產婦身體恢復比較慢,並且還會伴隨著更多的不適,尤其是變天的時候傷口總會痒痒的。那麼,剖腹產的刀口要多久才能恢復好呢?
據了解,剖腹產的產婦刀口的恢復是要完成三個階段後才能好起來的,下面就來看看是哪三個階段吧。
1、分娩後的一個星期屬於第一個階段,在進行手術後一周左右,傷口還是會有明顯的疼痛感,手術後的前三天被稱為炎症期,比較容易出現問題,伴隨著劇烈的疼痛,對於媽媽們來說真的是一種煎熬。所以一定要注意傷口的護理,活動的時候動作幅度不要過大,為了使傷口儘快的癒合,還是以休息為主。
2、分娩後的2-3個星期開始進入增生期,皮膚上的傷口開始慢慢癒合,傷口顏色加深,刀口的傷痕會變得硬硬的,你會發現,刀口附近的疤痕還會在皮膚表面上突出的表現出來,遇上陰雨天的時候就會痒痒。
據了解,84%的剖腹產產婦在3個月內都會發生疤痕增生,而此時疤痕內的末梢神經就會出現隱隱的疼痛感,所以會感覺到癢。
3、產後的3-6個月被稱傷口恢復的第三個階段,到了這一階段,寶媽的刀口已經逐漸成熟,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出現下雨天就癢的情況了,刀口的增生已經結束,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口的顏色會變淡。
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傷口恢復的程度也不一樣,傷口進入成熟期的時間也不一樣,有些人比較早,而有些人就會遲一些。
為了使傷口能夠更好地恢復,產後對傷口的護理至關重要,保持傷口乾淨衛生,不要做劇烈的運動等。寶媽平時也要注意自己小心傷口,細心呵護,避免出現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