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不懂《泰囧》?上映首周末票房僅2萬

2021-01-15 大公娛樂

11月29日,《人再囧途之泰囧》正式登陸臺灣影院,結果首周末三天全臺北票房僅僅取得10萬新臺幣(約合2萬元人民幣),和一年前12 .6億的大陸票房差了十萬八千裡。

《泰囧》中王寶強流傳甚廣的一張截圖

  11月29日,穩坐華語電影票房榜冠軍寶座的喜劇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簡稱《泰囧》)正式登陸臺灣影院,結果首周末三天全臺北票房僅僅取得10萬新臺幣(約合2萬元人民幣),和一年前12 .6億的「神話級」大陸票房數字差了十萬八千裡。時隔一年,兩地成績落差之大,令人傻眼。

  為什麼《泰囧》在臺灣賣不動?其他國產片在臺灣賣得好嗎?南方都市報記者近日採訪了臺灣業內人士,一問究竟。原來,《泰囧》在臺灣的票房低迷並不是個例,大陸電影在臺灣的生存狀況一直不盡如人意,反而是「黑馬」小成本電影容易上位。

  票房線報

  《泰囧》臺灣上映首周3天排第16位

  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年初,臺灣「文化部影視局」公布的10部大陸引進片配額中並沒有《泰囧》(6月,兩岸籤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其中協定臺灣把每年10部大陸片進口配額放寬至每年15部)。後因抽中配額的片商放棄《王的盛宴》及《硬漢2》上映資格,《泰囧》終於擠進名額內,定於11月29日上映。據臺灣票房統計網站「開眼電影」數據顯示,該片首周3天的臺北票房僅為10萬新臺幣,位列當周臺北周末票房排行榜第16位。

  在該榜單上,前三分別是好萊塢大片《飢餓遊戲2》、臺灣本土紀錄片《看見臺灣》與《十二夜》。同樣是上月29日上映的新片,在金馬獎勇奪多項大獎的「黑馬」新加坡影片《爸媽不在家》首周3天也僅收102萬。彭浩翔新片《飛虎出徵》則更慘,首周3天台北票房僅為1萬臺幣。(註:臺北票房之前約佔臺灣全省票房50%,近一兩年,約佔臺灣全省票房40%。)

  追問原因

  大陸電影臺灣行,為何「滑鐵盧」居多?

  《泰囧》在臺灣的票房低迷並不是個例,大陸電影在臺灣的生存狀況一直不盡如人意。許多在大陸取得高票房的國產片一到臺灣,往往遭遇慘敗的「滑鐵盧」。

  據一些媒體披露的數據顯示,2010年,《讓子彈飛》在大陸上映時口碑、票房全線飄紅,6.8億的成績創下當時國產電影票房紀錄,風頭強勁;但全臺北卻只收得不到100萬新臺幣(約合20萬人民幣)票房。才女徐靜蕾的《杜拉拉升職記》在大陸反響不錯,票房過億,但臺北票房竟然只有7700新臺幣(約合1600元人民幣)。今年,《中國合伙人》(臺灣片名為《海闊天空》)大陸票房豪取5 .23億,但全臺北票房僅為367萬新臺幣(約合75萬人民幣)……

  記者採訪了臺灣資深影評人麥若愚與臺北最大的電影院威秀影城公關經理李光爵,一同探討其中原因。

  1、文化差異:觀眾「聽不懂」

  文化差異是導致《泰囧》臺灣上映遭遇滑鐵盧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麥若愚說,其實中國大陸、香港,韓國、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亞洲電影在臺灣市場基本都不受觀眾待見,「比如剛在金馬獎拿了很多獎的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雖然新聞很多很大,但觀眾只是看新聞熱鬧,票房也不行,掏錢買票進影院的觀眾少之又少。」他笑言臺灣觀眾的心理很難琢磨,「韓劇很流行很火,但是韓國電影一到臺灣就死得很慘;觀眾也愛看《甄嬛傳》,但就不愛看大陸電影——— 沒邏輯的」。李光爵也分析,由於文化背景不同,一些在大陸特別接地氣的電影作品在臺灣觀眾心裡很難取得共鳴,題材類型、語言文化、人文風情等各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到讓臺灣觀眾對大陸電影的接受心理。

  2010年12月,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在大陸創下近7億的票房紀錄,3個月後該片在臺灣上映,臺北票房不到100萬臺幣。資深電影人焦雄屏就曾分析說,該片語言表述很快,還有一些地方方言,這就會給臺灣觀眾形成接受障礙,文化上的差異更影響到這個故事對觀眾的吸引力。麥若愚向南都記者透露,他也就「為什麼觀眾排斥大陸電影」這一疑問向片商探討,有片商就直接說是因為口音問題,「聽不慣」。今年7月,《小時代》在臺灣上映。由於監製柴智屏及主演郭採潔等人來自臺灣,當地媒體甚至打出「班師回朝,光榮返臺」的標題,但結果票房慘澹,首周僅以138萬新臺幣(約合28萬人民幣)的票房排在第八位。

  2、零曝光:映前缺少宣傳營銷

  除了文化差異原因之外,李光爵告訴南都記者,《泰囧》映前幾乎沒有任何營銷宣傳,觀眾根本不知道該片的上映消息。《泰囧》原先並未抽中配額,由於抽中配額的片商放棄《王的盛宴》及《硬漢2》的上映資格,《泰囧》才得以擠進名額內。李光爵是在11月中旬才在排映單上看到《泰囧》的蹤影,「太突然了,甚至連媒體都沒關注到,影片沒任何宣傳營銷,電視宣傳也沒有。除非一直關注該片動向的影迷,才會從網上獲悉。」

  3、來晚了:間隔時間長、網絡觀影方便

  《泰囧》登陸臺灣影院的時間距離大陸公映長達近一年之久。麥若愚分析說,對該片有興趣的觀眾很早之前就通過網絡觀看,幾乎沒有人會甘願等著進影院看大銀幕。隨著視頻網站的興起,通過網絡觀賞電影的觀眾越來越多,「這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李光爵對此也持相同的看法,「影片在大陸公映之後幾個月,視頻網站就買到版權合法播映。除了比如《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等這類在大銀幕上看效果特別好的大場面電影之外,其他一般的影片,很多人就在網絡上看,他們不願買票進影院。」

  衍生觀點

  麥若愚:大陸媒體很少讚美,臺灣反之

  經過平時對臺灣、大陸電影市場內外,以及媒體的觀察,麥若愚提出一個觀點:當電影在大陸公映時,媒體上經常出現批評的聲音。這些聲音經臺灣媒體轉載集中報導,有的甚至做成頭條報導,久而久之,會給臺灣觀眾形成一種印象:許多大陸電影都是爛片啊,常看到媒體批評。「臺灣媒體對本土電影幾乎沒有批評,都是保護的姿態。但大陸媒體對本土電影卻很少讚美。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情況。」

  李光爵:「黑馬」小成本電影易受青睞

  李光爵指出,愛情題材比較容易在兩岸同時受到歡迎,比如「黑馬」小成本電影《失戀33天》在臺灣也有比較強的反響,上映3天台北票房達100萬新臺幣(約合21萬元人民幣)。另據媒體報導,暑期檔愛情片《被偷走的那五年》大陸票房拿下1.45億,隨後在臺灣強勢奪取8800多萬新臺幣(約合1806萬元人民幣)的佳績,刷新去年由《畫皮2》(臺灣片名為《轉生術》)創下的4000多萬新臺幣的紀錄,成為截至目前為止2013年臺灣最賣座的大陸出品電影。

相關焦點

  • 《泰囧》創影視奇觀 成首部首周票房破3億華語片
    12月,《人再囧途之泰囧》讓票房瘋了。影片試映時,就有業內人士判斷「這是一匹黑馬」,但誰也沒有想到,它會是一匹能量如此驚人的黑馬。自本月12日上映以來,《泰囧》首周票房已破3億,打破華語片多項紀錄,又一部「現象級電影」出現了。
  • 《歸來》首周末票房突破八千萬 長線增長成趨勢
    張藝謀新作《歸來》自5月16日上映來,首周末票房已達到8240萬,在同類型電影的票房成績中再創新高。此外,《歸來》還打破了以往周六上座率高於周日的慣例,在周日顯示出後勁。
  • 專訪華獅CEO:中國電影海外票房差 最高僅40萬
    電影網訊(圖文視頻/奧斯卡報導組) 《人再囧途之泰囧》日前正在北美上映,這部在內地創造近13億元人民幣票房奇蹟的電影,在北美遭遇「滑鐵盧」,黃金檔的時候竟然只坐了15個人。到底中國電影在北美的現狀是什麼?
  • 《葉問4》韓國上映奪周末冠軍,前十僅一部韓片
    影片首日在175塊銀幕起片,當天僅放映509場,動員觀眾6165名,擊敗《朱迪》等片空降單日票房冠軍。由甄子丹、吳樾、吳建豪等主演的這部系列完結篇周末擴至206塊銀幕上映,三天內再吸引2萬餘名觀眾進場,輕鬆奪得周末人次和票房冠軍。上映五天後,影片累計觀影人次已經超過3萬,票房達22萬美元。
  • 臺灣電影在內地上映2天票房僅64萬,網友:看不下去,太幼稚了
    比如現在正在熱映的《西虹市首富》中的女一號宋芸樺,今年的內地暑期檔也是其大放異彩的時候宋芸樺在中國臺灣電影《等一個人咖啡》和《我的少女時代》中嶄露頭角,跟很多紅了的港臺演員一樣,宋芸樺這幾年的工作重心開始放在了內地,《猛蟲過江》和《西虹市首富》兩部備受矚目的國產電影女一號都是她,前途不可限量雖然很多臺灣演員在內地混得風生水起
  • 大陸電視劇攻陷臺灣 大陸影片卻水土不服?
    ▲《泰囧》去年在臺灣票房不佳這其中的邏輯也很簡單,在大陸都沒衝出好成績的影片,在臺灣的票房前景就更難讓人有信心了。相比近年來在臺灣攻城略地風頭正勁的大陸電視劇,大陸電影在臺灣市場的表現實在一般。而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元兇」,就是臺當局的進口配額制度。大陸電影雖然對臺灣市場充滿熱忱,但每年都得排隊抽籤拼人品的狀況,快要讓人「累覺不愛」(網絡用語,「好累,感覺不會再愛了」的簡稱)。
  • 漫威《黑豹》北美票房三連冠累計破5億 本周末中國內地上映 大表姐...
    「奧斯卡」頒獎禮周末,北美市場兩部大規模上映新片開畫表現一般,兩片均無法對《黑豹》實現周末票房三連冠形成任何阻礙。該片上映第三周末再取6570萬美元,同比僅跌四成出頭,累計票房則已順利跨過5億美元大關。
  • 《末代皇帝》臺灣重映,斬獲首周票房冠軍,超《霸王別姬》等片
    5月15日,曾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末代皇帝》在臺灣重映,重映僅兩天,就創下了票房紀錄。獲得了超250萬新臺幣的周末票房,獲得了首周票房冠軍。此次重映,是距離初次上映32年後的重映,這次重映的版本是經過修復的版本。截止到24日,票房已累計達到650萬新臺幣。如此票房成績,超過了《肖申克救贖》、《霸王別姬》等經典電影,再次創造票房佳績。其實,這部影片第一次在臺灣上映的時候,就曾經斬獲過億的票房,成為了臺灣首個票房過億的電影。
  • 國產電影包攬全球周末冠亞軍,《鬼滅》全球票房逼近3億美元
    目前全球多個區域的疫情無法受控,歐洲部分市場原定聖誕前重啟影院的計劃也將推遲,而好萊塢在上周也並沒有新片上映,中國內地開畫的國產片《如果聲音不記得》和《赤狐書生》包攬全球周末票房冠、亞軍。夢工廠動畫《瘋狂原始人2》次周再收1800萬美元,退居全球周末季軍。日本動畫《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仍位居全球周末前五,全球累計已經逼近3億美元。其他好萊塢電影《女巫》《砍人快樂》以及《信條》也擴至更多市場上映。
  • 《等一個人咖啡》破臺灣票房紀錄 近期內地上映
    ,上映首日便以1600萬新臺幣問鼎2014年臺灣華語片首日票房冠軍,創下臺灣兩年來的首日票房紀錄,
  • 這片還沒看,首映已高票房拿下復活節周末
    近期上映不少大片,如《時間的皺摺》、《古墓麗影》等片接連失利,3月份北美市場僅錄得票房不到億美元,相比較創紀錄的去年同期大幅開展24%。3月內,僅2月上映的《黑豹》單月票房打破1億美元,破億影片數量遠不及去年同期的四部。
  • 《哭聲》首周登頂韓票房冠軍
    時光網訊 驚悚片名導羅宏鎮六年磨一劍的新作《哭聲》5月12日在韓國全面公映,輕鬆以超過60%的票房佔有率登頂韓票房冠軍,首周觀影人次突破200萬。《美國隊長3》與《偵探洪吉童》順勢滑落一位分列票房榜第二、第三位。《美國隊長3》的累計票房已經突破了800萬人次大關。
  • 《南方車站的聚會》開畫冷清,《唐探2》無人問津,臺灣觀眾真不愛看陸片?【臺北票房排行】
    《黑熊來了》第一個周末僅臺北票房破百萬新臺幣,全臺灣票房破250萬,是今年紀錄片最好的開畫成績《黑熊來了》的開片成績,超越了2018-2019跨年的紀錄片《後勁《南方車站的聚會》12月6日在大陸上映後,一個周末票房便破了1.3億,上映兩周後,票房已經無限接近兩億人民幣,破兩億可能就是這兩天的事兒吧
  • 上映2天票房僅8.2萬,這部臺灣明星雲集的電影在內地無人問津
    而眾多的國產片紛紛落敗,其中有天王郭富城的新片《密戰》上映2天票房僅2100萬,要知道這部電影集結了大批的明星加盟,除了天王郭富城還有當紅炸子雞趙麗穎和張翰,更有任達華這樣的老戲骨和龍女郎張藍心,這樣的陣容按理來說票房應該不錯,但是在《雷神3:諸神黃昏》面前還是佔不到便宜!但是相比之下《密戰》的票房還算可以了,因為這部《我們全家不太熟》票房才真的是很慘!
  • 《寶貝老闆》蟬聯北美周末票房冠軍
    周末兩部大規模上映新片表現相近:索尼出品的動畫電影《藍精靈:尋找神秘村》排在第三,該片首周末僅取得1400萬美元,開畫成績較真人版《藍精靈2》大幅縮水;華納出品的犯罪喜劇《三個老槍手》開畫三天進帳1250萬美元,排在周末第四。
  • 《拆彈專家2》在臺灣上映,奪得國產片票房冠軍
    劉德華主演,劉青雲倪妮聯合主演的警匪動作大片《拆彈專家2》一上映就受到好評,豆瓣評價7.9,貓眼評價9.4,口碑爆發,票房也急劇上升,至今上映12天票房突破8.4億在溫暖的擁抱送紅花的衝擊下,拆彈2的排列片曾經被切斷,從30%+下降到14%,但由於強烈的聲譽和數一數二的比賽人數,拆彈2又恢復了失去的排列片。
  • 臺北票房綜述:《青蜂俠》攻佔榜首
    時光網訊 由臺灣藝人周杰倫主演的好萊塢動作喜劇《青蜂俠》在臺北上映後受到觀眾熱烈追捧,輕鬆拿下本周末的票房冠軍,而上周冠軍《新少林寺》則因口碑欠佳而出現較大跌幅,目前在臺北的累積票房僅達到1323萬(新臺幣,下同)。
  • 丁晟新片,首日票房僅1981萬,凌瀟肅聯袂賈乃亮,票房也沒能大賣
    可丁晟的新片,凌瀟肅聯袂賈乃亮的《特警隊》,首日票房表現不佳,想要實現票房大賣,可能性微乎其微。《特警隊》於12月27日登陸內地院線,與周一圍、鍾漢良的《解放·終局營救》,引進片《羅賓漢:起源》同日上映,首日票房出爐,《特警隊》收穫了1981萬,在新片開畫中,票房成績名列前茅,大幅超越了《解放·終局營救》和《羅賓漢:起源》的票房,可綜合對比一下,其實表現還是比較差的,在周五新檔期票房中,僅排第三名,不敵上映進入第三周的
  • 《碟中諜6》首周末票房&口碑創系列新高 "媽媽咪呀2"蟬聯亞軍...
    時隔三年推出的這部續集開畫首日含提前場爆出2300萬美元,首日成績同樣超越《碟中諜5》首日的2030萬美元,以創系列紀錄的成績登頂周五單日榜首。  影片周六單日再收2150萬美元,比扣除提前場的首日大漲26.5%,漲幅對於暑期檔上映的續集電影非常不俗。
  • 《玩具4》輕鬆蟬聯北美周末票房冠軍
    迪士尼出品的真人童話電影《阿拉丁》縮減至3235家影院上映,周末再進帳934萬美元,被擠退至周末票房榜第四。由威爾·史密斯領銜主演的這部奇幻電影僅比前一周末下跌29.4%,跌幅仍控制在三成以內,走勢仍舊極其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