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防相岸信夫:安倍的親弟弟、一個堅定的親臺派

2021-02-23 東京陳洋觀察

本文刊載於9月19日 觀察者網

9月16日,伴隨菅義偉當選日本第99代首相,菅義偉內閣也於當天正式成立。從當選自民黨總裁後,在內閣成員的人事安排上,可以看出菅義偉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安倍政權的人事框架,比如麻生太郎繼續擔任財務大臣、茂木敏充繼續擔任外務大臣、小泉進次郎繼續擔任環境大臣等。

然而,作為安倍晉三胞弟、「親臺」立場鮮明的岸信夫出任防衛大臣,或許是安倍留下的另一份政治遺產,並將對今後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產生影響。

不知兄長是安倍

1959年4月1日,岸信夫在東京出生,他是日本前外相安倍晉太郎與安倍洋子的第三個兒子。岸信夫的長兄是安倍寬信、二哥是安倍晉三。安倍寬信沒有像兩個弟弟那樣從政,大學畢業後進入三菱商社工作,目前是三菱商社包裝公司總經理。由於安倍洋子的哥哥、日本西部石油董事長的岸信和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安倍洋子在與安倍晉太郎商量後,決定把孩子直接過繼給哥哥撫養,由此孩子的名字就叫做岸信夫。

被過繼後,岸信夫和父母也生活在東京,儘管岸家與安倍家之間的往來互動很密切,但岸信夫直到上大學前都把安倍晉三當作表哥,把日本前首相、安倍洋子的父親岸信介當作祖父。岸信夫今年初在接受日媒專訪時曾回憶,「我和父母住在東京,所以是作為表親與安倍家相互走動。但是,岸家和安倍家的關係不是一般的密切,所以我和安倍晉三的見面次數要比一般堂兄妹的見面次數多,在我看來,即使上了高中,關係最好的親戚也是『表哥』安倍晉三。」

2018年8月11日,安倍晉三出席自民黨山口縣支部聯合會活動,岸信夫上臺致辭。(圖/自民黨網站)

岸信夫的外祖父是被稱為「昭和之妖」的岸信介。由於岸信介擔任首相期間(1957-1960),岸信和曾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秘書官,所以岸信夫在小的時候是與外祖父一起生活。岸信夫在回憶童年時光時,曾提到「小的時候,我們家的氛圍與一般家庭不同。比如,當我早上起床的時候,就看到家裡有很多不認識的人,他們正在和外祖父坐在一起吃早飯。也許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家庭,但對我家來說,是很正常的,沒有私人生活的家庭。」

不過,岸信夫也強調,童年時候雖然不太喜歡這樣的家庭氛圍,但外祖父岸信介是一個非常親切的老人,「記得有一次出遠門,在外面住了一段時間,但突然覺得有些無聊,可能是因為我已經適應了家裡那種熱鬧的氛圍了吧。」

長期以來,岸信夫並不知道自己和安倍晉三是親兄弟關係。1976年,岸信夫考上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當向大學遞交個人資料時,岸信夫才驚訝地發現自己戶口本上寫著「養子」兩個大字,才明白自己其實是安倍家的孩子。岸信夫後來回憶稱,「突然發現安倍晉三是親兄弟,內心有些混亂。自己的叔叔原來是父親,嬸嬸原來是母親,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據悉,岸信夫當時因為這件事而整整鬱悶了一個月之久。

1981年岸信夫大學畢業後,進入日本住友商社工作,先後被派往美國、越南、澳大利亞等地工作了20年。2002年,岸信夫從住友商社辭職,而此時他的哥哥安倍晉三已經在日本政壇摸爬滾打將近10年(安倍於1993年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並因在對朝問題上表達強硬態度,而成為日本政壇一顆新星。經過兩年的努力,以及在兄長的支持下,岸信夫於2004年當選參議院議員,由此正式進入日本政界。

2011年,岸信夫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勝,由參議員轉為眾議院。此後,岸信夫先後在擔任過防衛省政務官、外務副大臣等職務。不過,在擔任防衛省政務官期間,岸信夫曾受過處分。2008年11月,時任日本航空自衛隊幕僚長田母神俊雄發表美化日本侵略戰爭的論文,防衛省以沒有發揮充分監督作用為名,對包括岸信夫在內的7名主要官員予以減薪等處分。

2020年8月,岸信夫與森喜朗率團前往臺灣弔唁李登輝。(圖/聯合報)

儘管與安倍晉三是親兄弟關係,但岸信夫平時也很難見到安倍。岸信夫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安倍首相很忙,不過在新年假期或暑假,我們會一起打高爾夫球,進行家庭聚會。」「我和兄長關係很好,但到了這個年紀,想必大家都一樣,不管關係多麼親密,見面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

岸信夫有兩個兒子,長子岸信千世是日本富士電視臺的記者,次子岸智弘則在日本三井不動產工作。不過,岸信夫的這兩個兒子都沒有進入政壇的意願。


「超級友臺」

自菅義偉決定讓岸信夫擔任防衛大臣後,臺灣島內的一些綠媒就異常興奮,比如《自由時報》在16日的報導中就詳細介紹了岸信夫的出身和履歷,稱岸信夫是促進日臺友好的「日華議員懇談會」的核心人物,經常訪問臺灣,並特別強調「日本新內閣對臺灣超級友好」。臺灣島內綠媒之所以如此亢奮,主要就在於岸信夫是日本政壇著名的「親臺派」。

岸信夫長年擔任「日臺青年議聯」會長、「日華議員懇談會」幹事長,在臺灣擁有深厚人脈,可以說是安倍晉三「對臺外交」的關鍵人物。實際上,觀察岸信夫與臺灣民進黨當局交往的過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安倍晉三與蔡英文此前會頻繁地在推特上互動了。

2014年2月,也就是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後不久,岸信夫揚言要推進日本版「臺灣關係法」,從法律層面保障日本與臺灣的關係。儘管最近幾年,岸信夫的聲調降低,但始終沒有放棄推動日本版「臺灣關係法」的立法工作。

岸信夫入閣後,臺灣媒體異常關注

2015年10月,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問安倍晉三故鄉山口縣,除了親自前往機場接機外,岸信夫還全程陪同,當時就有觀點認為岸信夫是代替安倍晉三盛情款待蔡英文。

2016年1月,岸信夫與當時正在日本訪問的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在國會內舉行會談,並表示希望以自己擔任會長的「日臺青年議聯」的活動為主,活躍與臺灣方面的「議員」交流。同年5月,岸信夫率團訪問臺灣,並與蔡英文舉行會談。根據臺灣「中央社」當時的報導,岸信夫此行的目的是祝賀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2019年底,岸信夫在接受《產經新聞》下屬雜誌《正論》專訪時表示,期待日美臺進行安保對話,並可從民間的「第2軌」對話做起。岸信夫認為,美國有一部「臺灣關係法」,在安全保障上可守護臺灣,而日臺關係雖好,卻沒有相當於「臺灣關係法」的法律。他還建議稱,如同美國派遣軍人進駐「美國在臺協會」一樣,日本也應建立相同的體制,派遣主力級自衛隊員進駐在臺北的「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這可與臺灣的軍方建立關係,以防有意外事件發生。

在臺灣的國際參與問題上,岸信夫認為,日本應更加積極支持並協助臺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在日臺交流方面,他則建議稱,日本政府可以推動政要訪臺,日臺沒有邦交,外務大臣不可能訪臺,但可以派副大臣級別的官員訪臺。

2019年3月,「日華議員懇談會」在東京召開年度會議,岸信夫在臺上宣讀力挺臺灣的決議文,「日華議員懇談會認為憑藉力量改變現狀是國際社會的威脅,在尊重自由、民主及法治等基本價值觀之下,將與臺灣攜手維護國際秩序。」

2015年蔡英文訪問山口縣,岸信夫全程陪同。(圖/蔡英文推特)

2020年1月12日,在蔡英文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第二天,岸信夫就迫不及待地前往臺灣,與蔡英文舉行會談,祝賀她再次當選。岸信夫表示,日本與臺灣、美國一樣,都著眼自由、民主的「印太戰略」,期待日本與臺灣關係更加緊密,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岸信夫無法於5月20日前往臺灣參加蔡英文的就職典禮,但這並沒有成為他向蔡英文送祝福的阻礙,岸信夫率領「日華議員懇談會」事先錄影向蔡英文表達祝賀。

由於多次率領自民黨國會議員訪臺拜會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所以岸信夫7月30日在得知李登輝去世後,第一時間在個人社交網絡上上傳他與李登輝的合照,並悲痛地寫道「臺灣民主之父、亞洲偉大的哲人李登輝『前總統』去世,謹致哀悼。」8月3日至7日,臺灣「駐日機構」設立悼念李登輝籤名處,岸信夫第一天就帶著妻兒前來悼念。此後,8月9日,岸信夫又與日本前首相森喜朗等人專程前往臺灣,弔唁李登輝。要知道,當時日本與臺灣還沒有完全恢復通航,從岸信夫第一時間表達「悲痛之情」,到迫不及待地前往臺灣進行弔唁,不難看出岸信夫對臺灣的「特殊之情」。

中日關係或面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岸信夫除了「親臺」外,還曾發表過一些對華強硬言論。比如,2005年2月,日美安保協議委員會發布了一項共同聲明,其中提到「圍繞臺灣海峽問題,敦促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日本和美國在中國臺灣問題上說三道四,當時遭到中方的強烈不滿。對此,岸信夫在當年3月16日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日本和美國敦促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並要求中國提高軍事領域的透明度來發揮在亞太地區的責任,這是理所當然的。」

2020年1月8日-9日,岸信夫來到北京參加中日議會交流會。(圖/FNN)

2010年9月,中日在釣魚島海域發生撞船事件。在同年10月8日的參議院審議中,岸信夫就批評當時的民主黨政權在對華方面的軟弱——「這次在『尖閣諸島』發生的撞船事件,難道不是中國趁機進軍海洋的結果嗎?」「今後,日本因屈服中國的壓力,在領土和領海問題上做出讓步,這將成為日本外交史上最大的失敗。」

誠然,岸信夫的前任河野太郎在擔任防衛大臣期間,也曾發表過若干不利於中日關係發展的言論,但河野更多的是為了藉助攻擊中國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為今後競選自民黨總裁贏得籌碼,未必表明他發自內心的反華,不然也就不會有河野太郎在擔任外相期間,積極推動中日關係改善了。然而,與河野太郎有本質不同的是,岸信夫的「親臺」立場十分清晰,他自身的政治資源有限,即使再怎麼打「中國牌」,岸信夫也難以在仕途上邁上更高的臺階。因此,作為防衛大臣的岸信夫今後如果發表強硬對華言論,當然包含了謀取政治利益的目的,但更多的可能就是出自內心的真實表達,並極有可能轉為實際行動。這一點值得我們關注。

最後,日本新首相菅義偉讓「親臺派」岸信夫出任防衛大臣一職,不論是出於「報恩」安倍晉三,還是單純的人事安排,抑或是推進新安保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但至少表明菅義偉政權今後在東海、南海以及釣魚島等問題上,採取強硬對華政策的可能極大提升,在配合美國戰略部署的同時,深化日美同盟關係。

本文刊載於9月19日 觀察者網

點擊閱讀原文查閱網頁版

歡迎關注 東京陳洋觀察

相關焦點

  • 陳洋:安倍親弟弟,日本新防長,一個堅定的親臺派
    然而,作為安倍晉三胞弟、「親臺」立場鮮明的岸信夫出任防衛大臣,或許是安倍留下的另一份政治遺產,並將對今後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產生影響。 岸信夫的長兄是安倍寬信、二哥是安倍晉三。安倍寬信沒有像兩個弟弟那樣從政,大學畢業後進入三菱商社工作,目前是三菱商社包裝公司總經理。由於安倍洋子的哥哥、日本西部石油董事長的岸信和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安倍洋子在與安倍晉太郎商量後,決定把孩子直接過繼給哥哥撫養,由此孩子的名字就叫做岸信夫。
  • 安倍親弟弟,日本新防相,堅定親臺派
    從當選自民黨總裁後,在內閣成員的人事安排上,可以看出菅義偉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安倍政權的人事框架,比如麻生太郎繼續擔任財務大臣、茂木敏充繼續擔任外務大臣、小泉進次郎繼續擔任環境大臣等。 然而,作為安倍晉三胞弟、「親臺」立場鮮明的岸信夫出任防衛大臣,或許是安倍留下的另一份政治遺產,並將對今後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產生影響。
  • 留下政治遺產後,安倍立馬參拜了靖國神社,親弟弟成防衛相
    雖然安倍晉三已經辭去日本首相的職位,但其身份地位依舊不同,畢竟他為日本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日本歷上任期最久的首相,所以他在完成首相交接之後立即前往參拜靖國神社這一行為有點耐人尋味。雖然任職期間安倍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但是卻從未停止過對靖國神社的供奉,採用這種方式維護日本內部右翼勢力以及外交的平衡。
  • 親臺灣的安倍晉三弟弟被任命為防衛大臣 日本對華政策或將發生轉變?
    親臺灣的安倍晉三弟弟被任命為防衛大臣 日本對華政策或將發生轉變?(9月16日)任命其前任的弟弟為防衛大臣的決定,立即引發了中國大陸對其與臺灣關係的反應。現年61歲的岸信夫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弟弟,不過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被他的舅舅收養了,並隨他姓。岸信夫與臺灣的關係密切,多年來一直代表執政的自民黨與臺灣現任領導人蔡英文和其他臺灣領導人交往。
  • 安倍祝賀蔡英文當選 稱「臺灣是日本的老朋友」
    共同社稱,根據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日本政府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因此不能將臺灣視為主權國家並開展政府間交流。有鑑於此,安倍計劃以與民進黨的政黨間交流為基軸,謀求強化關係。  民進黨和日本執政黨關係向來密切。早在2015年10月6日至9日期間,蔡英文就曾應日臺經濟文化交流青年議員會主席岸信夫的邀請訪問日本。
  • 臺當局擬批准親日團體在陽明山立日本天皇碑,臺北市政府阻擋拒絕
    一個由臺日兩地人士組成的親日團體「櫻花返鄉會」,日前以陽明山公園管理處今年曾贈送緋寒櫻苗赴日本皇室為由,向臺灣當局表達希望在陽明山立起一座所謂「昭和天皇櫻之緣」的紀念碑,希望在明年花季前完工,以便與日本皇居附近同款碑遙相呼應。
  • 黨報:蔡英文赴日「巧遇」安倍 欲「聯日抗中」
    比如山口縣除了是安倍故鄉以外,還出過兩個讓島內親日團體念念不忘的人——在當地籤署《馬關條約》的伊藤博文和主張對臺懷柔的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山口縣是個傳統農業縣,跟臺灣的經濟關係向來不密切,蔡打著招商的旗號前去,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向日本右翼和島內親日派示好的政治意涵呼之欲出。  「巧遇」安倍後,蔡英文返臺前又帶著幕僚進入日本內閤府。
  • 蔡英文被曝派心腹到安倍官邸搜情報 臺當局急否認
    (資料圖)海外網11月1日電 臺媒今日曝出消息稱「蔡英文派心腹赴日搜集情報,甚至進入首相官邸」,此消息一出,臺當局立馬否認此事,稱「並非事實」。據《壹周刊》今天(1日)報導「小英日本內線大解密」一文,內文稱蔡英文派心腹奔赴東京搜集情報。
  • 安倍成日本任職時間最長首相,祖上人才輩出,家族起到什麼作用?
    文/山峰日本首相安倍正式宣布辭職,給日本看似平靜的政局帶來巨大震動,同時也留下不少疑問。近來安倍政府支持率下降外加健康狀況不穩,可能是讓其萌生辭職意願的主要理由,但其實安倍入近退休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圖中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坐在腿上的是安倍晉三,右邊戴眼鏡的安倍晉太郞日本的政治是被家族和財團把持的,他們通過聯姻、過繼、師門等延續關係,政要高層要麼來自某個家族,要麼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背後必跟著一個財團,就連議員的席位都是世襲的,可見其勢力把控程度,所以日本首相當政,看似一個人,其實是家族背後勢力的體現,安倍就來自這樣的家族。
  • 永田町詳解:安倍內閣成員概況(圖)
    在對華態度上,除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屬知華派外,安倍內閣總體上明顯缺少與中國聯繫的人際管道。不僅如此,包括安倍在內,內閣18名成員中有10人屬於國會內的親臺組織——「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雖然不能因此斷言安倍內閣將成為事實上的親臺政權並將大幅度改變日本的對臺政策,但這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安倍內閣所具有的濃厚的親臺背景。
  • 只接受日本救災?臺灣網民:爹親媽親不如皇軍親
    臺當局聲稱,唯一例外是日本,臺當局同意請日本協助,稱因為「日本有高階探測儀」。,臺方一致婉謝,但唯一例外的是日本,因為日本擁有高階探測儀,並有專業訓練的救難人員,因此臺方請其協助,希望能儘快確認是否有生還者,儘快救他們出來。
  • 蔡英文親自出面 安倍明年3月「訪臺」?
    導讀:近日,所謂「臺美日三方智庫」共同舉辦了所謂的「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而蔡英文不僅親自參加了開幕式,並在開幕式上「表演」了一番,引起了不少臺灣民眾的關注和嘲諷。據悉,蔡英文在開幕式上公開表示,「期待與日本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係,共同因應傳統和非傳統威脅。」但蔡英文的發言卻被臺灣民眾譏諷稱:春秋大夢!
  • 蔡英文親自出面,安倍明年3月「訪臺」?
    導讀:近日,所謂「臺美日三方智庫」共同舉辦了所謂的「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而蔡英文不僅親自參加了開幕式,並在開幕式上「表演」了一番,引起了不少臺灣民眾的關注和嘲諷。據悉,蔡英文在開幕式上公開表示,「期待與日本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係,共同因應傳統和非傳統威脅。」但蔡英文的發言卻被臺灣民眾譏諷稱:春秋大夢!美方向臺售2.8億武器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不斷在臺灣地區鼓吹「臺獨」思想。自從蔡英文上臺之後,更是光明正大在臺灣地區推動「去中化」。
  • 安倍祝賀蔡英文當選, 稱「臺灣是日本老朋友」
    此外許多日媒指出,蔡英文長期與日本政府以及執政黨有著密切聯繫,臺灣時隔8年重新實現政權交替可能意味著日臺關係的改變,許多民眾也對日臺未來發展表現了期待,有日本民眾發帖稱「歡迎更多臺灣遊客」。  雖然有聲音指出蔡英文或許能讓日臺關係更加緊密,但是臺灣經濟對大陸的高度依賴讓人質疑蔡英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帶給臺灣改變,同時其在釣魚島和慰安婦問題上的態度似乎給這份期待蒙上了陰影,有日本網友留言稱「不會是下一個韓國吧?」
  •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縱容李登輝親日,才是臺灣人真正悲哀
    這些改姓名的臺灣人,或是因為在殖民政府任職,或是因為有求於殖民政府機關,對臺灣多數基層民眾來說,「臺籍日本皇民」其實就是少數「親日高級臺灣人」。李登輝充其量只能代表少數「臺籍日本皇民」史觀,多數臺灣人既不願改日本姓名成為皇民,也不願投入日本軍參戰。如果不能從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當時多數臺灣人的感受和立場,就是明顯以偏概全、扭曲歷史。可議的是,李登輝為了把自己所代表的少數「臺籍日本皇民」史觀,擴大渲染成多數臺灣人的歷史處境,不惜抹殺當時臺灣人的其他選擇。
  • 今天在靖國神社裡 許多日本人竟在感謝一個印度人
    今天,是日本戰敗72周年,和去年一樣,環環還是請到了在日本的資深媒體人、《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老師,讓他帶我們直擊在靖國神社裡,「那些人」的各種「表演」。與過去3年的「815」一樣,安倍依然沒有現身,而是派自民黨總裁特別輔佐柴山昌彥作為代表,幫自己獻了「玉串料」。
  • 為了跪舔安倍,蔡英文這次用了四個感嘆號
    為了拉攏日本對抗大陸,蔡當局迎合日本國內右翼政客顛覆歷史言論,配合甚至主動在歷史問題上不斷美化日本侵略、殖民統治臺的事實。蔡英文上臺以來,大肆推動「聯美親日抗陸」路線,而島內分裂分子受「日據」殖民流毒影響,本身有著強烈的「親日」傾向。在國際政治大博弈以及日本對臺島的「特殊情結」下,日本右翼政客對臺島問題表現出極大「熱情」,經常對臺分裂分子發出錯誤信號。
  • 安倍的野望(一):九品中正制初窺日本門閥政治
    而這,就是現今日本政治的狀況。 日本政黨聊日本「門閥」之前,咱先說說日本的政黨。日本政壇基本是由自民黨把持,而可以與自民黨稍微掰掰手腕的,一個是公明黨、一個是民主黨。 接下來,就到了這系列的正題,安倍!「安倍家族」安倍家族,日本的頂級政治家族之一。跟自民黨的建黨基石,岸家族……那就是一家子的!
  • 他是日本天皇裕仁的親弟弟,生前這三句話句句深得中國人心
    他出生於1915年,是臭名昭著裕仁天皇的親弟弟,與哥哥裕仁的狂熱好戰之心截然不同,他堅持反戰思想,他曾說三句關於中國的話,字字如針刺入裕仁的心,三笠宮雖然也在侵華日軍中工作過,但是,他可以算是日軍裡屈指可數的反戰派和平派。
  • 臺當局救災款被指區別對待 拉抬日本遭多方質疑
    不過,對於親藍的花蓮縣長傅崐萁來說,民進黨顯然不那麼給力。他抱怨稱,花蓮地震捐款不到臺南震災的1/5,當局也只給3億元應急金,遠比臺南的200億元要少,質疑當局差別待遇。11日,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回應稱,任何一個地方首長面對這麼大的地震難免心急,希望社會能多給傅縣長與花蓮縣政府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