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文章前,先看看大家的主訴吧。
「小李醫生,我家孩子滿月了,每到傍晚就撕心裂肺的哭,這孩子又不餓,又不困,又不該換尿不溼,真的是哭的我一頭霧水,想不通小祖宗究竟又怎麼了?您說,該咋辦?」
「小李醫生,我家孩子一哭就面紅耳赤、蜷曲身體,一直在使勁,看著憋得慌,摸摸肚子並不脹氣啊,會不會是腸絞痛呢?」
「小李醫生,我家孩子三個月了,每天都會出現突然性大聲哭叫,可持續幾小時,也可打陣發作。哭時面部發紅,腹部脹硬,雙腿向上蜷起,雙足發涼,雙手緊握,抱哄餵奶都不能緩解,最後以聲嘶力竭、排氣或排便而停止。這是不是腸絞痛?」
別急,今天就腸絞痛做個小結。
第一問:小李醫生,腸絞痛究竟是什麼表現?多發生在多大的孩子身上?是病嗎?
小李醫生答:大家以上說的表現都可以是腸絞痛的表現,腸絞痛常常發生在下午或晚上,多半發生在3個月以內的嬰兒。3周-3個月的孩子劇烈的,無明顯誘因的哭鬧和腸絞痛脫不了干係,腸絞痛它不是病,而是孩子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的表現。
第二問:小李醫生,孩子得了腸絞痛,是不是證明孩子腸道過敏,要不要查牛奶蛋白過敏源,我是不是要忌口?能不能吃益生菌來緩解?西甲矽油真的有用嗎?
小李醫生答:腸絞痛的病因眾說紛紜,目前不明確,有專家認為部分和牛奶蛋白過敏有關,部分專家認為跟乳糖不耐受有關,也有觀點認為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腸管蠕動不協調,有一部分腸管蠕動快、有一部分蠕動慢,快慢不一致,這樣腸管銜接處就特別容易出現痙攣,痙攣後就容易產生疼痛。總之,無論哪種原因,都需要等孩子腸道發育成熟後就會緩解。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絕大多數腸絞痛和牛奶蛋白過敏並無直接關係,只有在醫生懷疑是牛奶蛋白過敏導致的腸絞痛的情況下,才需要更換餵養方式(千萬不要武斷的停止母乳餵養,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或食用特殊配方粉。另外,大家關心的西甲矽油、益生菌(如果特別想用益生菌,建議試用羅伊乳酸菌,其他菌種就不必讓孩子嘗試了)、乳糖酶等等,就算每個聽說過的都給孩子試一個遍,效果也是微乎甚微,你會發現孩子每天晚上還是準點哭鬧。
第三問:小李醫生,腸絞痛有診斷指標嗎?怎樣的症狀就算是腸絞痛了?怎麼治療?怎麼緩解?
小李醫生答:目前醫學上,對「腸絞痛」的定義非常嚴格,大家記住「三三三」就可以了:寶寶哭鬧每天持續至少3小時,每周至少發作3天,持續至少三周。
遇到孩子哭鬧時,可以試試這樣做。
第一:仔細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排尿,排便,有沒有飢餓,褶皺處皮膚有沒有破潰,手指腳趾有沒有被頭髮或絲線纏繞、有沒有疝氣,脊背處有沒有過熱引起的出汗,孩子體溫是否正常等情況。
第二:可以試試襁褓的作用:用長方形帶彈性的小毯子將寶寶包裹起來,注意要一同包裹住上肢,襁褓的作用相當於媽媽的子宮,被包裹的感覺可以使寶寶找回在媽媽肚子裡的熟悉感,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孩子也會慢慢安靜下來。
第三:飛機抱:將寶寶面朝下放在你的腿上或者前臂上輕輕小幅度晃動,因為寶寶在子宮裡通常是頭朝下,子宮裡的寶寶隨著媽媽走動也會感受到輕輕的晃動。
第四:白噪音和聲音的模仿:用嘴在寶寶耳邊有節奏地發出「噓噓,溼溼」的聲音。因為寶寶在子宮裡,經常會聽到媽媽腹部大血管內血液流動的聲音,這種聲音是有節奏且間斷的。
有一些軟體可以播放海浪、吹風機等等不同的白噪音。聽軟體裡的白噪音時,注意白噪音分貝<50,和孩子距離>2米,短時間內使用可能有效果。
第五:特殊體位:幫孩子把腿屈起來、墊在屁股下面趴著,像小蝦米一樣,這也是模擬寶寶在媽媽子宮中的狀態,這樣做對寶寶肚子形成了一點壓迫,有利於打嗝和排氣,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腸絞痛,但是不建議吃完奶立刻做,容易吐奶。
第六:奶後拍嗝和奶前按摩撫觸:讓寶寶仰躺在地墊或者床上,把雙手搓熱,手指併攏,輕輕繞著小肚子順時針劃圈並且稍稍用一定的力度輕輕按壓他的腹部,或者交替活動下肢,就像蹬自行車那樣幫助寶寶把空氣排出來。
因為腸絞痛的原因尚不清楚,所以並沒有一個特效的治療方法,以上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孩子們。不過,不管怎樣,時間會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腸絞痛這種情況也會改變,大部分寶寶在3-4月齡之後,腸絞痛就消失了。
祝福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