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開學季,近日,網上流傳著多張「新生名單」,有些新生的名字,不僅文藝範爆表,更是讓老師們漲了不少知識。蓼、汐、垚、晟、圻、釔、燊、翀……這些字你可能認識,有的是生僻字,有的是多音字,如果出現在姓名裡面,該怎麼讀呢?這些字不是語文考題,而是出現在新入學的學生名字中。
先來看幾個高校新生的名字,這麼念:
王聿[yù] 然、王翾[xuān]、王翀[chōng]、杜虓[xiāo]、橤[ruǐ]、張政曜[yào]……
下面的名字,排在一起感覺像亂碼
洪啟鈐[qián]、鄧葭淯[yù]、郭龑[yǎn] 昊、周頔[dí] 、崔嫕[yì]、吳贇[yūn] 、陳冀垚[yáo] 、宋志譞[xuān] 、郭醍[tí] 、程曌[zhào] 、陳皞[hào] ……
生僻字取名 有了個性卻多了麻煩
用生僻字表達了個性,那為什麼又要改名呢?近日,為兒子陳鋆(音同雲)改名的父親陳福全,向記者吐露了自己的無奈:孩子難寫,同學老師難認,出門買火車票、飛機票,看病掛號也隨時可能「卡殼」。
原來,生僻字姓名帶來的麻煩還真不少,先來看看記者採訪中遇到的這些故事:
——保險報銷難
家住大渡口的市民張濤,給兒子起名張龘(音同達)。有一次,兒子去醫院看病,掛號系統錄入不了「龘」字,於是錄入了同音字「達」,所以在後續的病例及報銷憑證上都是用的「張達」。
出院後,保險公司卻以不是同一名字為由,拒絕報銷。張濤只好重新找醫院相關責任人籤字、蓋章,又給保險公司說明情況,來來回回跑了三四趟,才把孩子住院的花銷報了。
——坐飛機出行難
記者曾採訪過山東威海人蔄茂強,因這個不常見的姓。20多年前辦理護照時,打不出「蔄」字,工作人員用「簡」代替了「蔄」字,並註明「也可讀 man」。
一次,他坐飛機來重慶辦事,過安檢時被攔下,因登機牌上列印的「man mao qiang」,與證件上的「簡」字不符。蔄茂強苦苦解釋,但安檢人員始終不讓通過。最後,蔄茂強只好重新列印登機牌,迫不得已將姓名改成了「jian mao qiang」,才得以入關。
——網上買張火車票難
家住石橋鋪的顧小姐,名字裡也有個生僻字「翳(音同義)」。8月底,她去網上訂周末到成都的火車票,卻發現買不了。查看個人信息才發現,名字的核驗狀態是「待核驗」。
打電話到購票中心諮詢,顧小姐才知道,遇有姓名超長、生僻字、繁體字等情形,僅能夠在車站售票窗口辦理,網上買不了票。
——即使改名也有麻煩
這個暑假,西南大學大二學生蘇暘就把「暘」字改掉了。本以為改了新名字就萬事大吉,沒想到新的麻煩接踵而至。
校園卡壞了,但因新身份證與登記信息不符,無法補辦。蘇暘只好先到校教務處辦理名字變更手續,才得以補辦校園卡。這時,她才知道,還要去學院辦公室、校教務處等各部門變更自己的名字,否則畢業時就會出現畢業證與身份證名字不統一的情況,給就業帶來巨大麻煩。
不只是學校,蘇暘發現,只要是曾經實名註冊的地方,比如銀行、手機卡等等,都得帶著戶口本、新身份證去逐一變更信息,花去不少精力。
戶籍民警建議:取名慎用生僻字
據九龍坡區歇臺子派出所的戶籍民警程警官介紹,目前,經過幾次升級,公安部門戶政科使用的字庫已達到3.2萬字。
「上戶口辦身份證不會因生僻字受阻。」程警官表示,這個字庫和其他部門、行業領域並不通用。這意味著,同一個字,市民到銀行、保險公司等部門辦理業務時,不一定能打出來。
因此,程警官建議市民取名時儘量使用規範漢字,慎用生僻字,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那麼如何避免重名呢?程警官介紹,在登記戶口時,只要沒有不良影響,四字、五字等名字都能給予入戶。現在不少父母用自己的姓作為「複姓」給孩子取名,既不失個性又便於區分。
有專家研究認為,一個好認的名字更利於個人的發展。澳大利亞科學家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想在公司得到晉升,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換一個好發音的名字。研究中,科學家進行了一次模擬投票,名字容易發音的人得票率更高,更有可能贏得選舉。根據一項針對500個美國律師的名和姓進行的研究,在法律界,名字容易發音的律師在事務所上升的速度更快。
來源:重慶時報、華龍網、十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