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建築說.亞馬遜雨林大火、澳洲洪水,這些避難所能保護人類嗎

2020-12-20 騰訊網

更多網紅建築,就在新空間設計(公眾號:新空間規劃設計)

亞馬遜雨林製造著世界20%的氧氣

但在這塊地球上最溼潤的雨林上空

大火已經燒了超過三周

並仍在以每分鐘三個足球場的速度蔓延...

點擊播放 GIF 1.0M

2019年一開始,

地球就特別不安分:

1月,連續數天的強降雨導致澳大利亞北部發生了百年一遇的洪災。

昆士蘭州數千座房屋被淹沒

5月,秘魯遭遇今年目前最強地震,在全球範圍內許多沒地震過的地方都開始震了。

5月26日秘魯7.8級大地震

7月,歐洲慘遭有史以來最劇烈的熱浪肆虐。

德國柏林人們跳入噴泉和觀賞性池塘降溫

8月18日,冰島為消融的冰川舉行了葬禮。

近百人抵達Okjokull冰川遺址為其舉行葬禮

點擊播放 GIF 0.0M

災難總在發生,無論人類的科技如何發達,在自然的怒火面前總是格外弱小。

而建築設計師們卻總是希望通過建築,承擔起守護人類的責任,並不斷實踐中...

能避震的衛生紙筒建築

坂茂先生:一位用紙管建造人類避難所而聞名的建築師,他相信建築師的知識和經驗應服務於大眾,甚至是那些流離失所的受災群體,其建築作品也充滿了人文關懷。

—— 納尼?用紙管來做建築,那下雨了怎麼辦?

—— 你看,我們所採用的環保紙筒不僅經過防水、防火及覆膜處理,還進行過嚴格的強度測試。

1999 年紙管和織物為盧安達大屠殺倖存者建造臨時帳篷;

2000 年土耳其地震後,經過改良的紙木宅更加適應當地環境和使用需求;

2001 年印度地震,就地取用廢棄材料搭建的紙木宅既相互區隔,同時也保證通風、驅蚊;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坂茂受當地一所小學的邀請,建造臨時教室。坂茂召集了120位中日誌願者,以5周的時間搭建了內有9間教室的華林小學,成為災區第一個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學。

三年後,成都雅安又發生了一場地震,但這所小學沒有受到很大影響,仍在使用。

坂茂撿起硬紙板、竹子等可循環材料為無數災民搭建避難所,也讓建築真正成為人類實際和精神意義上的庇護。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1.0M

光造災後建築來避難是遠遠不夠滴,隨著各種極端天氣的不時出現,再加上影視對末日逼真的描述,人類在末世來臨面前更如驚弓之鳥。

於是有人設計出此避難」石棺」,號稱「一秒與世隔絕,末日雨我無瓜」

波蘭百毒不侵「石棺」

波蘭著名建築設計公司「KWK Promes」在華沙市郊打造出一幢超級「安全屋」,一旦遇到災難,只需輕按電鈕,偌大的豪宅就會立即變成密不透風如同「石棺」的水泥方塊,固若金湯、百毒不侵,甚至可以抵擋核爆炸引起的輻射

開啟狀態下,「安全屋」與普通別墅無異:

按下緊急按鈕,變!

「安全屋」變成一座「石棺」

「安全屋」設計最獨特的元素是可動的外牆組件,可以將整個建築與周圍隔絕開來,或者完全打開欣賞周圍的鄉間景色。

其他的可動元素還包括:用來遮擋的巨大「窗簾」(即長達3.5米的懸掛式室外牆面),遊泳池屋頂,以及可以進入二層平臺的吊橋。

「安全屋」厚重的牆體與兩個滑動大門守衛著這座別墅式庭院的入口。當兩側15米長的伸縮門完全伸出時,住宅入口前被圍成了一個臨時的庭院空間。

設計師特意將幕牆向內隱退,當「安全屋」處於開放狀態時,大片的落地玻璃窗和寬敞的通道,無論通風還是採光都十分理想,加上院落內的遊泳池,簡直完美~

進出水泥「石棺」的惟一出入口是位於二樓的一座可自由摺疊和伸縮的吊橋

這也是bug所在,不知道一旦關啟機關出現故障,業主是不是有必要擔心它真的可能變成一座「石棺」?

當然了,最最擔心「錢沒花了人卻沒了」的土豪們往往更恐懼末日預言,當然也早早為世界末日的來臨做足了準備。

點擊播放 GIF 0.2M

50米地下「末日避難堡壘」

「世界末日避難所」建築設計構想圖

美國富豪開發商拉裡霍爾目前正在堪薩斯州的大草原建造一座深入地下50多米的豪華「世界末日避難所」,以供超級富翁們在太陽耀斑、火山噴發、恐怖襲擊或病毒流行等特大災難情況下安然脫險。

目前,已有4名土豪支付了總共700萬美元的預付金,霍爾計劃在完成第一座避難所後,再建另外3座。

霍爾在原來深53米,可抵禦核武器襲擊的混凝土火箭發射井內又進行了加固處理,而且將其分割成了14層空間,其中7層將被改造成公寓式套房,他本人也為自己準備了一間。

這間客廳內配備有50寸液晶電視、按摩沙發。牆上的窗戶則是液晶屏,模擬自然風光。

「世界末日避難所」配備的室內遊泳池

避難所內除了將修建圖書館、電影院、遊泳池、現代化學校和醫療中心以外,還將修建一個室內農場。此外,裡面還有完善的生命支持系統和電力供應設施等,而且儲備的糧食將可以滿足70人食用5年時間

目前暫時不用避難,但是土豪們可以用來度假啊。

點擊播放 GIF 0.0M

還有一位荷蘭土豪Johan Huibers夢見其家鄉被與《聖經-創世紀》中類似的大洪水淹沒,並堅信這是上帝對他的啟示。便不顧妻子反對,傾家蕩產歷時三年打造一艘現代版的「諾亞方舟」。

就是這位「敗家」的土豪

聖經原版一比一定製諾亞方舟

買家秀:

賣家秀:

這個諾亞方舟完全按照《聖經》裡記錄的尺寸來打造,長130米,寬29米,高23米。方舟所用材質、結構和每一處細節都完全依照聖經上有關諾亞方舟的描繪。

《聖經》中的諾亞方舟用「歌斐木」建成,但這種木材現已無從考證。因此,Johan使用瑞典雪松建造方舟。保守估算,這艘大船共使用了超過12000棵大樹。

完工之後,Johan覺得一艘木船還是太單調,於是他按照聖經記載,雌雄一對來裝載上地球上的動物,使用了很多動物的雕塑,比如猩猩、獅子、鱷魚等等。

這座諾亞方舟建成後成為了旅遊景點,於2012年正式對外開放,每天能接待3000名遊客參觀。

方舟上設置了包括諾亞臥室在內的休息區,還有劇院、餐廳以及可容納1500人的會議廳。方舟上有石磨,以製作「聖經麵包」,牆壁上是藝術家創作的聖經故事繪畫。

諾亞方舟故事繪畫

咦?聖經中的諾亞方舟為什麼設計成船的造型?而且可以海陸兩用?

這也啟發了一位俄國建築師Alexander Remizov創造出了海陸兩用方舟酒店(The Ark)。

漂浮酒店方舟

這座新式建築集合了多項創新和綠色理念,不但能建造在陸地上,也可防洪漂浮於海上。組裝方舟既快又簡單,只需要3到4個月就能使用。

陸地上的方舟酒店

浮在水面上的方舟酒店船底

建築可以建造在不同的氣候區和地震頻發地帶,也能浮在水上並保持平衡,建築內所產生的廢物能夠回收利用。

看似鸚鵡螺造型的方舟內部擁有14000平方公尺的生活空間,外觀以特殊的金屬薄片取代玻璃,不但能隔離嚴酷氣候還能自動清潔。

方舟酒店整個項目是一個穹頂式建築,能最優化建築結構和外壁,既節省材料,也能達到高效的能量利用率。

方舟酒店結構設計圖,木材的壓縮力和鋼索的張力保證了結構的穩定性。

船艙則有叢林室,可以通過植物調整出宜人的氣候條件。

獨立的自給系統,能將太陽能,風能和熱能儲存起來並轉化成電力,可以讓人們在方舟內避難數個月之久。

沒錯!陸地不夠用,我們就從海上尋找未來城市的方向。

建築界新晉網紅Bjarke Ingles也研究發現:

預計到2050年,地球上90%的沿海城市將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海洋將會成為我們的未來

BIG建築事務所(Bjarke Ingels Group):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建築設計國際化事務所。事務所的創立者、設計總監比亞克·因格爾斯(Bjarke Ingles)其出眾的才華總能夠在不斷的「運動」中尋找到創造性的協作方式,將潛在能量和未知動力轉化為前所未有的、令人驚訝、實用美觀而具經濟價值的解決方案。

海上模塊化漂浮城市

BIG建築事務所聯手麻省理工學院海洋工程中心和非營利組織 Oceanix,公布了一個可容納 10000 人的漂浮城市項目「Oceanix City」,而且被聯合國人居署納入了《新城市議程》進行討論。

這意味著,未來這個科幻感超強的漂浮城市相當有可能成為現實。

整座漂浮城市由六個正六邊形的浮島構成,面積約為 75 萬平方米,每個浮島將承擔不同的公共用途,如醫療、教育、購物和文化中心等。

這座漂浮城市被設計成可抵禦洪水、海嘯和 5 級颶風。其支撐底座將採用一種生態巖石,這是電解積聚溶解在海水中的礦物質形成的物質。

按照 BIG 的設計,這座漂浮城市完全能自給自足,實現能量、水、食物和廢物的內部良性循環流動。

感謝觀看本次避難建築大盤點

相信在未來

學者和建築師們

還會給世界帶來一個又一個驚喜

最後,

為亞馬遜雨林祈禱,

也為地球祈禱。

相關焦點

  • 《瘋狂動物城》中的樹懶「閃電」,原來隱藏在神秘的亞馬遜雨林中
    它的身形類似於猴,動作遲緩,常用爪子倒掛在樹枝上,能保持幾個小時也不移動。有趣的是,樹懶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生物。迄今為止,樹懶已高度特化為樹棲生物。不過,它們雖然有腳,但已經喪失了直立行走的能力。說到這裡,突然想起前兩天刷到一條視頻:一隻樹懶正在準備過馬路,但由於它行動十分緩慢,於是有個好心人將它抱了起來,直到到達馬路對面的樹林中,它才被放在樹幹上。
  • 大火連燒數月,巴西亞馬遜雨林被燒光了嗎?NASA:令人擔憂
    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國際機構的科學家利用實時的衛星數據和地面信息,了解火災季節的原因和後果,在六個月後的2020年3月,一些答案浮現在大家眼前——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生物圈科學實驗室主任道格拉斯·莫頓說:「毫無疑問,2019年亞馬遜大火很罕見,尤其是在特定區域和方式上更加罕見。
  • 澳洲山火過火總面積為亞馬遜大火6倍,為何卻不見西方媒體指責?
    而最近備受世人關注的「澳洲山火」,最初,不正是一場無人在意的災難嗎?澳洲山火過火總面積為19年亞馬遜大火6倍,大火造成死亡人數上升至27人,近5億動物喪生從去年9月份開始,澳洲山火就已經開始燃燒,然而,在這幾個月裡,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大關注。
  •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就冒出一股煙……」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來源:微博@共青團中央「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應為遜,編者注)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為了拯救亞馬遜叢林,美國著名的植物基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來中國推銷人造肉了,一句話又讓中國人背鍋了。
  • 亞馬遜雨林,為何被稱為最恐怖的地方
    亞馬遜雨林不僅僅是綠色的天堂和各種動植物幸福生活的後花園,它還是地球上最殘酷的「戰場」。為了能在亞馬遜雨林生存,這裡無時無刻不充斥著非常激烈的爭鬥,可以說,在這片雨林中匯集了人們想不到的各種各樣的意外。
  • 亞馬孫雨林大火仍在燃燒!背後的真相你了解嗎?
    No.2 巴西會開發亞馬孫雨林嗎Q:巴西的新領導人在對熱帶雨林方面有什麼新政策?譚道明:你好!新政策就是加快開發亞馬孫雨林地區,同時削減環保方面的資金,減少對環保NGO的資助。總之,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Q:巴西一定要開發亞馬遜雨林才能振興經濟麼?
  • 「評論」亞馬遜大火,全人類的「共地悲劇」
    巴西作為牛肉出口大國,這些被改造的土地通常變成養牛的牧場。如此看來亞馬遜大火實乃人為,更確切地說,這是「共地悲劇」的重演。美國生態學家加裡特·哈丁(Garrett Hardin)於1968年在《科學》雜誌(Science)發表了一篇影響深遠的名為「共地悲劇」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文章。
  • 亞馬遜雨林是綠色天堂,實則是「人類禁區」?它有什麼可怕之處?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肺是我們唯一的呼吸器官,是我們機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亞馬遜雨林既然被稱為「地球之肺」,肯定是某些能力與我們肺的能力相近。事實也是如此,首先,亞馬遜雨林的面積約佔全球雨林總面積的50%,佔全球森林總面積的20%左右。而且亞馬遜雨林中擁有著世界上種類最多的植物,據統計在樹木較為密集的地區,每一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有超過10萬種植物。
  • 關於亞馬遜雨林,你可能沒有聽過的8件神奇的事情
    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因此也被稱為地球之肺,這也是為什麼其發生大火的時候,會讓全世界感到震驚和關注的原因。事實上,在亞馬遜存在許多神奇的事物,而且有許多已經被人類發現了。從不可思議的動物到原始部落,今天小編就要分享,隱藏在亞馬遜雨林中的8件神奇的事物。
  • 一組圖看亞馬遜雨林大火影響有多大?濃煙四起波及多個國家
    地球之肺巴西亞馬遜雨林近月發生大規模山火,全球都關注山火掀起的生態大災難。圖為8月29日,雨林一片被燒焦的土地。巴西總統博索納羅8月28日籤署禁令,禁止全國60日內不能以焚燒方式清除植被。亞馬遜雨林大火波及多個國家,圖為玻利維亞派出消防員協助救火。
  • 大火四周後,亞馬遜終於發聲了
    亞馬遜森林大火已經燃燒4周了好像並沒有人聽到這片森林發出的求救信號持續的大火使整個亞馬遜地區都被煙霧籠罩8月17日在巴西拍攝的亞馬遜雨林中一處燃燒的林區新華社發(迪達·桑帕約攝)人們都在呼籲拯救這個「地球之肺」害怕自己生存的環境受到影響但其實,這場大火影響最大的是這群世代生活在亞馬遜雨林的
  • 亞馬遜雨林裡有什麼?曾是「地球之肺」,為何成了「人類禁區」?
    它的面積超過了550萬平方公裡,抵得上兩個印度了,雖然降雨量十分豐富,但全年悶熱潮溼,溫度也在20度以上,亞馬遜雨林有「世界動植物王國」的稱號,即使現在地球環境不斷惡化,但在亞馬遜雨林裡也能發現很多新型的動植物種類,成為了許多生物探險家的天堂。
  •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為何如今卻要變成草原?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為何如今卻要變成草原?說起亞馬遜熱帶雨林,大家即使沒有去過,想必也一定聽說過吧?它被稱作"地球之肺",一直就是動物的天堂。亞馬遜雨林無論是哪一塊土地,都是動物們的天堂。在這裡,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有豐富的食物來源。這裡競爭激烈,弱肉強食,妥妥的就是一個現實版的侏羅紀。因為綠色植被十分豐富,亞馬遜雨林一帶的空氣品質非常好。
  • 靠方形粑粑揚名的網紅袋熊,居然還是大火中的暖心英雄?!
    相信前幾天有很多人都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澳洲大火裡的動物英雄——袋熊。不僅挖出通道,為其他動物提供了避難的地方,甚至還會主動驅趕其他動物到地道裡保命。但轉頭,就被闢謠了……必須替這些小可愛澄清:它們不會主動邀請別的動物來自己家,更不會組織別的動物到自己挖的地道和洞穴裡避難。一般情況下,它們會保護以自己巢穴為中心的「勢力範圍」。
  • 亞馬遜雨林裡有什麼,才被稱為「人類禁區」,看看就知道多恐怖了
    目前,雖然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發展,對世界探索的程度也越來越深,但是依舊有很多我們未能發現和了解的地區存在,那些地方太過危險,被稱為是「人類禁區」。其實,人是一種堅強而又脆弱的存在,可以在艱難的條件下頑強的生存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但也會被各種惡劣環境影響出現各種問題。
  • 綠色天堂亞馬遜雨林,實則是人類禁區,它到底有多恐怖?
    在大自然中,有這樣的一處地方,看起來是綠色天堂,但是當走進之後,會發現這個地方真的是十分危險,那就是亞馬遜雨林。亞馬遜雨林簡介:該景點位於南美洲,整個佔地面積十分大,有550萬平方公裡,並且在這個雨林中涉及了9個國家,可以看出其的重要性。世界上所有的雨林面積,它佔據了20%。
  • 它熬過了恐龍滅絕,卻可能死於澳洲大火
    由於千萬年間的板塊漂移,澳洲大陸的氣候逐漸乾燥,它們的生存空間漸漸縮小,目前只生長在澳洲大陸東部海岸的一小片區域中。雨林保護地中的幾英畝土地,就是夜冠橡樹最後的生存空間。這裡的成年個體,通過自我克隆不斷地重新發芽,其中有些可能存活了數千年。
  • 亞馬遜雨林被稱為「人類禁區」,它藏著什麼?看後誰還敢去!
    地球上有一大領域游離於原始文明和現代生活之間,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它就是亞馬遜雨林,是目前尚未解鎖的未知地域,被統稱為人類的禁區。前前後後有不少的探險家來過此地,最終都被嚇跑了。那麼亞馬遜雨林到底有何神秘之處呢?亞馬遜雨林中藏著什麼?
  • 6月巴西雨林遇13年來最強大火,有生之年它會消失?
    而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發布的最新消息指出,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又出問題了。根據衛星監測數據顯示,巴西亞馬遜地區出現了13年來最嚴重的森林大火,在6月的燃燒已經創下了新高,所以這個巴西熱帶雨林如今是「雪上加霜」,砍得砍,燒得燒6月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有多嚴重?
  • 你的碗裡,裝著亞馬遜雨林的未來
    亞馬遜盆地的商業發展一直被環保主義者所詬病,而這次火災的新聞讓人們重新聚焦到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問題。 自1978年以來,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委內瑞拉、蘇利南、蓋亞那和法屬蓋亞那的亞馬遜雨林,超過750,000平方千米的面積已被砍伐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