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中美科學家解析出人甲狀旁腺激素受體-1的三維結構

2020-12-20 生物谷

2019年4月20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和美國匹茲堡大學、文安德爾研究所、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構建出一種分子複合物的三維圖片,這可能有助於開發出更好地治療骨質疏鬆症和癌症但具有更少副作用的藥物。這些近原子解析度圖片描述了人甲狀旁腺激素受體-1(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1, PTH1R)的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4月12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1」。論文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張巖(Yan Zhang)、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王明偉(Ming-Wei Wang)、徐華強(H. Eric Xu)和匹茲堡大學的Jean-Pierre Vilardaga。

圖片來自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v7942。

PTH1R是一種給細胞傳遞信號的分子,可與兩種關鍵信使相互作用,其中的一種信使是一種模擬甲狀旁腺素(PTH)的分子,可調節體內的鈣水平,另一種信使是一種刺激性的G蛋白,可調節骨轉換。這種分子複合物是由人PTH1R、PTH模擬物和刺激性的G蛋白組成的。

這些發現給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藍圖,可用於開發治療骨質疏鬆症以及惡病質(chachexia)等其他疾病的藥物,其中惡病質可引起嚴重的虛弱和體重減輕,這對癌症患者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在全球範圍內,2億多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甚至更多的人具有較低的骨密度。在未來幾年,公共衛生專家預計這些數字會上升,部分原因是人口老齡化。他們還擔心骨質疏鬆症相關骨折的增加是因擔憂罕見的副作用而服用現有藥物的人較少。

自從80年前甲狀旁腺激素被發現以來,對所有這些分子如何結合在一起的理解一直是一個長期令人費解的難題。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有朝一日將能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

PTH1R是細胞與其環境之間的分子通訊管道,可促進骨骼、皮膚和軟骨的發育,並調節血液中的鈣水平。為此,它與諸如甲狀旁腺激素之類的分子信使相互作用,從而確保血液中含有適量的鈣來維持健康的功能。然而,過多的甲狀旁腺激素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破壞,讓血液中的鈣含量達到危險水平,從而促進腎結石形成並讓鈣從骨骼中流出,這可能導致破壞性的骨折。太少的甲狀旁腺激素會降低代謝,導致疲勞、體重增加、抑鬱和許多其他問題。

這些新發現還提供了對一類稱為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的信號分子的新見解,其中PTH1R就屬於GPCR。總的來說,GPCR是目前市場上近30%的藥物的靶標。

眾所周知,使用傳統的X射線晶體學方法很難可視化觀察GPCR;到目前為止,在總共800多種GPCR中,人們僅解析出大約40種的三維結構。為了可視化觀察這種分子複合物的結構,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稱為低溫電鏡(cryo-EM)的突破性技術,該技術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對分子進行成像,並且可以更容易地對嵌入細胞膜中的GPCR等分子進行成像。(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Li-Hua Zhao et al.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1.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v7942.

相關焦點

  • 人源甲狀旁腺激素受體結構與功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應用冷凍電鏡技術精準(解析度=3.0A)解析了1型人源甲狀旁腺激素受體(Parathyroid hormone type 1 receptor, PTH1R)與Gs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其長效激活狀態下的分子動力學機制,為創製治療骨質疏鬆症、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和惡病質等疾病的新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人源甲狀旁腺激素受體結構與功能研究取得進展
    應用冷凍電鏡技術精準(解析度=3.0A)解析了1型人源甲狀旁腺激素受體(Parathyroid hormone type 1 receptor, PTH1R)與Gs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其長效激活狀態下的分子動力學機制,為創製治療骨質疏鬆症、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和惡病質等疾病的新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Science: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人胰高血糖素受體的G蛋白特異性...
    2020年3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G蛋白偶聯受體(GPCR)在細胞信號轉導中起重要作用,並作為多種疾病的重要治療靶標。與細胞外激動劑結合後,GPCR通過招募不同的G蛋白(Gs、Gi和Gq等)刺激各種信號通路以介導多種生理功能。GPCR和特定G蛋白之間的選擇性偶聯對於這類受體的生物學作用至關重要。
  • 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受體結構及功能研究取得進展
    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受體(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HRHR)屬於B類G蛋白偶聯受體,在細胞增殖、生長激素合成與分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結合內源性配體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RH)後,GHRHR主要通過激活cAMP信號通路產生生理效應。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王明偉/楊德華團隊、徐華強團隊聯合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巖團隊等,首次報導人源GHRHR與GHRH和Gs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揭示GHRHR的配體識別、信號激活及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這項研究題為《人類ACE2識別2019-nCoV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 Science:解析MC4R的三維結構,助力開發治療抗肥胖新藥物
    編碼MC4R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是導致早期肥胖的最常見的遺傳原因,大約每1500人中就有1人受到影響。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創始主任、南加州大學麥可遜聚合生物科學中心Bridge研究所主任Raymond Stevens對作為闡明G蛋白偶聯受體(GPCR)結構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的MC4R感興趣,其中MC4R是G蛋白偶聯受體的一員。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這幾年,低溫電子顯微鏡的相關文章有很多:2015年一年,這個技術就用於100多個分子的結構研究。X-射線晶體衍射只能對單個、靜態的蛋白晶體成像,但低溫電子顯微鏡能夠對蛋白的多種構象進行成像,幫助科學家們推斷蛋白的功能。現在低溫電鏡迅猛發展,專家們正在尋找更大的挑戰作為下一個解析目標。對很多人來說,最想解析的是夾在細胞膜內的蛋白。
  • 國際首次解析細胞免疫「偵察兵」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實習生 江月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的研究文章。該項發現是國際上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TCR-CD3)結構,《自然》文章審稿人給予極高評價,稱此發現為「milestone」,即細胞免疫領域的裡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黃志偉教授自從加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來在Nature發表的第4篇重要成果。
  • 科學家解析孤核受體TR4結構和功能
    近日來自文安德研究所(Van Andel,VARI)的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解析了一種孤核受體TR4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結果揭示維生素A在機體的某些生理功能包括精子形成及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中可能發揮了比原來預想的更為直接的作用
  • 免疫系統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首獲解析
    科技日報哈爾濱8月29日電 (記者李麗雲 實習生江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29日在《自然》在線發表論文,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人體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TCR-CD3)結構。《自然》文章審稿人給予極高評價,稱此發現為細胞免疫領域的裡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他們首次解析出這些致幻劑與腦細胞表面上的5-HT2A血清素受體(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HTR2A)結合在一起時的高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a Hallucinogen-Activated Gq-Coupled 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 Nature:日本科學家成功解析代謝關鍵因子受體結構
    2015年4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日本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結構生物學方法對脂聯素(adiponectin)受體,AdipoR1和AdipoR2,進行了結構解析
  •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12:29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Christopher G.
  • 美科學家繪製出一種「長壽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圖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繪製出了與一種長壽和抗衰老有關的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圖,將有助於開發治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新方法。  這種蛋白質名叫β-Klotho,是Klotho蛋白質家族的一員。
  • 上海藥物所等揭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受體的激活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和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張巖課題組合作,依託浙江大學冷凍電鏡中心,解析了CRF1R和CRF2R兩個亞型在內源性配體UCN1激活下與Gs蛋白三聚體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為針對壓力應答、焦慮、抑鬱和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研發提供了結構基礎。
  • 2020年2月7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1.Science:浙大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記憶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doi:10.1126/science.aaz2288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常駐免疫細胞,它們是第一反應者,總是在尋找發生差錯的地方。它們大約佔我們腦細胞的10%。在過去,它們被認為是大腦中的被動旁觀者,僅在受傷或感染時,它們才起作用。
  • 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解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餘學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叢堯課題組合作在GPCR跨膜信號轉導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解析了非視覺阻遏蛋白(Arrestin2)與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出NPC1蛋白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課題組與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組高福院士課題組合作的一項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與上述兩種疾病相關的關鍵因子——NPC1蛋白的清晰結構,並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過程,從而為幹預、治療這兩種疾病打開了新大門。
  • Nature:科學家首次解析出大腦門冬氨酸受體精細化結構
    這種受體名為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NMDA受體激活的機制,對於設計新型治療性藥物或提供新的思路。NMDA受體可以嵌入到大腦許多神經細胞的膜中,而且也會參與維持基本大腦功能的細胞間的信號轉導,比如學習和記憶力的形成;從結構上來講,NMDA受體由多個蛋白結構域組成,這些結構域組成一種類似熱氣球樣的結構,而底下則是由N端結構域(ATD)組成。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中新網哈爾濱8月29日電 (記者 史軼夫 王琳)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於29日凌晨在《自然》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的研究文章,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