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學家首次解析出大腦門冬氨酸受體精細化結構

2020-12-16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5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和珍妮莉婭法姆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對一種重要類型的大腦細胞受體的激活進行了記錄,該受體的功能障礙會引發一系列神經學疾病,比如阿爾茲海默氏症、帕金森疾病、抑鬱症等。這種受體名為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NMDA受體激活的機制,對於設計新型治療性藥物或提供新的思路。

NMDA受體可以嵌入到大腦許多神經細胞的膜中,而且也會參與維持基本大腦功能的細胞間的信號轉導,比如學習和記憶力的形成;從結構上來講,NMDA受體由多個蛋白結構域組成,這些結構域組成一種類似熱氣球樣的結構,而底下則是由N端結構域(ATD)組成。

NMDA受體的激活需要結合配體結合域(LBD)特殊位點上的神經遞質。

為了研究NMDA受體激活的動力學改變情況,研究人員利用了兩種分子成像技術:X射線晶體學技術和單粒電子冷凍顯微鏡技術,來觀察在三種特殊的形態下NMDA受體的結構,三種形態包括激活狀態、非激活狀態及抑制狀態。每一種結構形態都是通過結合不同的分子來完成的,比如激活狀態需要結合神經遞質甘氨酸和穀氨酸鹽,而結合化合物艾芬地爾則會導致抑制狀態的發生。

在三種不同的功能性狀態下揭示NMDA受體的晶體學結構都可以幫助闡明其組分的運動方式,研究者Furukawa說道,研究激活和非激活狀態下NMDA受體的組分運動機制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繪製出多種計算機模擬方式,進而來預測多種藥物分子的結構影響NMDA受體運動的機制,我們希望本文研究可以幫助藥理學家更好地設計出副作用較低的高效藥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Activation of NMDA receptors and the mechanism of inhibition by ifenprodil

Nami Tajima, Erkan Karakas, Timothy Grant, Noriko Simorowski, Ruben Diaz-Avalos, Nikolaus Grigorieff & Hiro Furukawa

The physiology of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s is fundamental to brain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NMDA receptors are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that function as heterotetramers composed mainly of GluN1 and GluN2 subunits. Activation of NMDA receptors requires binding of neurotransmitter agonists to a ligand-binding domain (LBD) and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 of an amino-terminal domain (ATD). Recent crystal structures of GluN1–GluN2B NMDA receptors bound to agonists and an allosteric inhibitor, ifenprodil, represent the allosterically inhibited state. However, how the ATD and LBD move to activate the NMDA receptor ion channel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applied X-ray crystallography, single-particle electron cryomicroscopy and electrophysiology to rat NMDA receptors to show that, in the absence of ifenprodil, the bi-lobed structure of GluN2 ATD adopts an open conformation accompanied by rearrangement of the GluN1–GluN2 ATD heterodimeric interface, altering subunit orientation in the ATD and LBD and forming an active receptor conformation that gates the ion channel.

相關焦點

  • Nature:日本科學家成功解析代謝關鍵因子受體結構
    2015年4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日本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結構生物學方法對脂聯素(adiponectin)受體,AdipoR1和AdipoR2,進行了結構解析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中新網哈爾濱8月29日電 (記者 史軼夫 王琳)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於29日凌晨在《自然》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的研究文章,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他們首次解析出這些致幻劑與腦細胞表面上的5-HT2A血清素受體(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HTR2A)結合在一起時的高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a Hallucinogen-Activated Gq-Coupled 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 國際首次解析細胞免疫「偵察兵」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實習生 江月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的研究文章。該項發現是國際上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TCR-CD3)結構,《自然》文章審稿人給予極高評價,稱此發現為「milestone」,即細胞免疫領域的裡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黃志偉教授自從加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來在Nature發表的第4篇重要成果。
  •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12:29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Christopher G.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這項研究是首次解析出這種被稱作包膜糖蛋白三聚體(envelope glycoprotein trimer,以下稱Env三聚體)的HIV蛋白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結構圖。這些也包括詳細地繪製這種蛋白底部的脆弱位點圖,以及能夠中和HIV的抗體結合位點圖。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出NPC1蛋白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課題組與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組高福院士課題組合作的一項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與上述兩種疾病相關的關鍵因子——NPC1蛋白的清晰結構,並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過程,從而為幹預、治療這兩種疾病打開了新大門。
  • 科學家解析孤核受體TR4結構和功能
    近日來自文安德研究所(Van Andel,VARI)的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解析了一種孤核受體TR4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結果揭示維生素A在機體的某些生理功能包括精子形成及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中可能發揮了比原來預想的更為直接的作用
  • Nature:成功揭開血清素受體結構的神秘面紗
    2014年8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則新研究,首次利用結晶,完全破譯了血清素受體的結構。這項研究開啟了開發新的藥物,用於控制噁心(化療和麻醉的主要不良反應之一)的大門。
  • 免疫系統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首獲解析
    科技日報哈爾濱8月29日電 (記者李麗雲 實習生江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29日在《自然》在線發表論文,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人體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TCR-CD3)結構。《自然》文章審稿人給予極高評價,稱此發現為細胞免疫領域的裡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代謝型GABA受體激活結構獲解析
    代謝型GABA受體激活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07:49 美國南加州大學Vadim Cherezov和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Cornelius
  • 吸大麻後大腦發生了什麼?滬科學家研究成果在《自然》發表
    原標題:吸大麻後大腦發生了什麼?上海科學家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  人類吸大麻後,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關於這一問題,上海科學家有了最新研究成果,並且這一研究成果對疼痛炎症和尼古丁成癮等疾病的藥物開發很有幫助。  7月6日凌晨,這項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並作為重點文章推介。
  • 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已發表12篇Nature、Science和Cell!
    、精神類疾病密切相關靶點——五羥色胺2C受體 (human serotonin 2C receptor, 5-HT2C) 的三維精細結構,並以此為線索,揭示了人體細胞信號轉導中的「重要成員」——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多重藥理學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由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單元「RdRp-nsp7-nsp8」複合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整體解析度達到2.9
  • Science:中美科學家解析出人甲狀旁腺激素受體-1的三維結構
    2019年4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和美國匹茲堡大學、文安德爾研究所、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構建出一種分子複合物的三維圖片,這可能有助於開發出更好地治療骨質疏鬆症和癌症但具有更少副作用的藥物。
  • Nature:葉酸受體的結構
    「正常」細胞表達數量相對較少的三個葉酸受體,它們在癌細胞中普遍過度表達;為此,它們是新的化療方法和癌症造影劑的潛在目標。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解決了人葉酸受體在它介導葉酸向細胞中的吸收與葉酸結合在一起的形式的X射線晶體結構。作者測定了它的「配體結合袋」,並且提供了對於以該受體為目標的新型小分子的開發來說應當會有用的數據。
  • Nature:葉酸受體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獲進展
    該項研究成功解決了葉酸受體極難表達、純化和結晶這一技術瓶頸,並成功解析了葉酸/葉酸受體FRα複合物晶體結構,系統闡述了葉酸與葉酸受體FRα的具體結合口袋及精確的相互作用位點。該項突破性的發現將為今後如何高效獲得靶向的抗癌藥物及其它相關藥物提供了精確模板和設計思路,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及應用價值。
  • Nature:解析出真核生物寡糖轉移酶的三維結構
    2018年1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文安德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一種用於修飾蛋白的分子複合物的原子結構,這可能為開發治療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藥鋪平道路。
  • 浙大學者打開大腦「冷靜」機制的大門
    受體的多種狀態的精細三維空間結構,該發現闡明了GABAB受體的激活機制,揭示了受體正向變構調節劑的新穎結合口袋。那麼如何讓大腦保持適當興奮呢?其中GABAB受體這個門通過傳遞重要抑制性神經遞質信號,使其與興奮信號進行有效「中和」從而使大腦保持適度「冷靜」。
  • Nature:重磅!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這個核骨架(即核纖層)讓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參與遺傳物質組裝、激活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