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2020-12-11 科學網

 

由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單元「RdRp-nsp7-nsp8」複合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整體解析度達到2.9 埃(Å)。

該研究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4月10日晚10點,這項重要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

此前一天,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在Nature上聯合發表了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

針對病毒藥物靶點的研究迫在眉睫

截至4月10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超過150萬人,對全人類產生了空前的影響。

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它與此前大家熟悉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被感染的患者會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甚至死亡,目前為止尚無特效藥和疫苗批准上市。

新型冠狀病毒在入侵宿主細胞後,便開始大量複製,這其中又以遺傳物質RNA基因組的轉錄和複製兩個過程為核心。遺傳物質的轉錄將最終經過翻譯形成新生病毒的結構組成蛋白質,而其複製將形成新生病毒的RNA基因組。

病毒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也被稱為第12號非結構蛋白(nsp12),能夠與其他多個非結構蛋白質組裝形成一臺高效的RNA合成「機器」,完成這兩大過程。RNA聚合酶作為這臺轉錄複製機器的核心部件,是最重要的抗病毒藥物靶標之一,破壞其功能預期將能夠阻止病毒的複製,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

備受矚目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法匹拉韋(Favipiravir)和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或GS-5734),預期即是進入人體後,通過代謝修飾,形成最終效應分子並靶向病毒RNA聚合酶發揮藥效的。

目前二者已經雙雙進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試驗。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靶點特別是RNA聚合酶的研究,對此類靶向藥物的研發和藥效機制的驗證至關重要,迫在眉睫。

首次精細描繪轉錄複製機器內部構造

研究解析的複合物結構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RNA聚合酶具有其他病毒RNA聚合酶的保守特徵,並含有套式病毒(Nidovirus)的NiRAN(Nidovirus RdRp-associated nucleotidyltransferase)特徵結構域;同時病毒RNA聚合酶與病毒的非結構蛋白nsp7和nsp8組成了轉錄複製機器的核心單元。

令人興奮的是,研究人員還首次在新型冠狀病毒的RNA聚合酶的N端發現了一個獨特的「β發卡」結構域,這一結構域的發現為闡明新型冠狀病毒RNA聚合酶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新的線索。

同時,研究團隊通過對該原子解析度結構的深入分析,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RNA聚合酶行使功能的關鍵胺基酸殘基,並通過與「C型肝炎病毒聚合酶ns5b-索非布韋(Sofosbuvir)效應分子」複合物結構進行比對,提出了瑞德西韋和法匹拉韋的效應分子(即代謝後的最終產物)抑制新型冠狀病毒RNA聚合酶的可能作用模式。

本研究首次精細描繪出了新型冠狀病毒「RdRp-nsp7-nsp8」轉錄複製機器的內部構造,並為瑞德西韋和法匹拉韋等候選藥物的效應分子如何精確靶向抑制病毒RNA合成進而發揮藥效活性提出了合理的機制解釋,這為深入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複製的分子機理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並為開發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藥開闢了新途徑。

第一時間共享研究成果

3月17日,上述成果的預印本即以「Structure 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2019-nCoV, a major antiviral drug target」為題在bioRxiv(一個生物科學的開放式預印本存儲庫)在線發表,第一時間與同行和公眾分享成果信息。

為了方便科技工作者、特別是藥物研發人員分析使用,該研究的分子結構坐標數據亦已投遞至蛋白質結構資料庫(PDB),並開放給公眾,登記編號為6M71和7BTF。同時,兩個結構坐標數據文件亦已投遞至國家微生物數據中心平臺(http://nmdc.cn),登記編號為NMDCS0000002和NMDCS0000003。

《中國科學報》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該項研究的基因、質粒等實驗材料將免費向公眾提供。目前團隊已經向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劍橋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等數十家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企業提前發布了結構坐標,並向昆士蘭大學、奧克蘭大學、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多家國內外機構分享了實驗材料。

另據了解,今年以來上科大已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布四項重大科研成果。

除了上述發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兩項,1月31日該校iHuman研究所執行所長劉志傑研究團隊在人源大麻素受體結構與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在Cell上在線發表。

2月20日,iHuman研究所徐菲課題組與合作組解析首個孤兒受體三維結構的科研成果,在Nature上在線發表。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2020-08-19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的結構(瑞德西韋的靶點)
    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2019-nCoV, a major antiviral drug target,報告了新冠病毒全長nsp12與輔助因子nsp7和nsp8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為2.9埃(蛋白質結構資料庫PDB ID: 6M71),對於解析高解析度的病毒RdRp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 饒子和團隊解析新冠病毒RNA依賴RNA聚合酶高解析度結構
    Mpro(水解酶)和Rdrp(RNA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在2020年1月26號,饒子和團隊與國內外分享Mpro結構的原子坐標(涉及了300多所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製藥公司),2月5日由國際PDB資料庫公開獲取,「structure of month"(即二月份PDB庫的「明星結構」)。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CoV-2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的三維結構,助力開發新的疫苗和藥物
    為了指導藥物設計,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一種不存在DTT(數據集1),另一種存在DTT(數據集2),並利用低溫電鏡(cryo-EM)技術解析出nsp12與它的輔因子nsp7和nsp8形成複合物時的三維結構。
  • 生命科學學院季雄課題組在RNA聚合酶與染色質三維結構研究中取得進展
    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受測序深度的限制,較難準確描繪出更精細的三維結構變化。同時,由於轉錄抑制劑起效慢、特異性低,也加大了確定轉錄過程本身和轉錄狀態(相關的表觀遺傳修飾、非編碼RNA)在其中的作用的難度。在該項研究中,作者運用改造的特異蛋白泛素化瞬時降解系統(degron),結合其實驗室稍早前開發的高效的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技術BAT Hi-C(Bridge linker-Alul-Tn5Hi-C, 2020年1月1日 發表於 Methods 雜誌, Huang et al., 2020),系統闡述RNA聚合酶I/II/III(Pol I/II/III)對哺乳動物細胞染色質高級結構的直接和間接調控並且表明染色質三維結構相對穩定
  • RNA聚合酶複合物晶體結構獲解析
    RNA聚合酶複合物晶體結構獲解析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08-25   今日/總瀏覽:1/2216
  • 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瑞德西韋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SARS-CoV-2是一種正鏈RNA病毒,它的複製是由病毒非結構蛋白(nsp)的多亞基複製/轉錄複合物介導的,這種複合物的核心成分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的催化亞基(nsp12)。
  • ...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瑞德西韋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機制
    這種複合物的核心成分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的催化亞基(nsp12)。nsp12本身幾乎沒有什麼活性,其功能需要包括nsp7和nsp8在內的輔助因子,這些輔助因子可以增加RdRp的模板結合和持續合成能力。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的分子機制
    新冠病毒SARS-CoV-2引發的COVID-19疫情至今已造成全球4700多萬人感染和120餘萬人死亡。在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所編碼的一系列非結構蛋白要形成複雜的超分子蛋白質機器「轉錄複製複合體」(RTC),包含了聚合酶、引物酶、解旋酶、甲基轉移酶、核酸酶以及多種輔因子蛋白,負責病毒轉錄複製的核心過程,涵蓋了眾多抗病毒藥物設計的關鍵靶點。
  • 新冠病毒RNA聚合酶電子顯微結構:複製時有「滑動夾子」防止過早分離
    新冠病毒RNA聚合酶電子顯微結構:複製時有「滑動夾子」防止過早分離  Winnie Lee • 2020-04-28 16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Resolution」的論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物理所劉迎芳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組等中外多方參與的實驗室通過使用最新的高解析度單顆粒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解析度的四聚體電鏡結構。該複合體涵蓋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區域。
  • Cell+Nat Comm|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
    新冠病毒SARS-CoV-2引發的COVID-19疫情至今已造成全球4700多萬人感染和120餘萬人死亡。在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所編碼的一系列非結構蛋白要形成複雜的超分子蛋白質機器「轉錄複製複合體」(RTC),包含了聚合酶、引物酶、解旋酶、甲基轉移酶、核酸酶以及多種輔因子蛋白,負責病毒轉錄複製的核心過程,涵蓋了眾多抗病毒藥物設計的關鍵靶點。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如今,我們為這一思考添加了一個關鍵的新層,這增強了我們對剪接和主要的轉錄複合物RNA聚合酶II的理解。」Young的實驗室一直處於研究凝聚物形成方式和時間以及它們在基因調控中的功能的最前沿。首先,產生RNA所需的所有分子機器,包括稱為RNA聚合酶II的大型蛋白複合物,在給定基因上進行組裝。隨後,對RNA聚合酶II的特定化學修飾允許它開始將DNA轉錄成RNA。這種從所謂的轉錄起始轉變為活躍轉錄的過程還涉及另一個重要的分子轉變:隨著RNA分子開始延長,剪接複合物(splicing apparatus)也必須介入其中並完成它的工作。
  • RNA的轉錄與RNA聚合酶
    引自諾貝爾基金會羅傑一直致力於結構生物學研究,其獲獎的主要原因是解析了酵母RNAP II的晶體結構。但他的貢獻不僅於此,他在70年代即推斷出核小體的基本結構,90年代又通過實驗將其證實。這也為轉錄機制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說明結構生物學研究並非僅僅依靠儀器,敏銳的頭腦也是必不可少的。
  • 打開植物光合作用大門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被解析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10月30日,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葉綠素合成關鍵酶的三維結構首次被解析,這一成果由中國農科院、上海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相關研究機構共同完成,並於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 科學家捕獲細菌RNA聚合酶轉錄起始後期的動態過程
    基因轉錄起始需要RNA聚合酶和轉錄起始因子σ組成複合物,再一起錨定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解開雙鏈DNA,起始RNA合成。在這個過程中,RNA聚合酶與大約60-bp DNA建立牢固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轉錄起始的高效進行。然而,RNAP隨後必須完全掙脫上述相互作用才能啟航完成RNA的延伸,這一過程稱為promoter escape。
  • 最清晰面目曝光:我國揭示新冠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系全球首個
    我國揭示新冠病毒三維精細結構,系全球首個據科技日報16日消息,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獲悉,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聯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門把手」ACE2 西湖大學把它的全長結構解析...
    記者劉雲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ACE2,全稱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中文名稱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已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