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2020-12-23 人民網

原標題:「小博物館傳遞大文化」——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非遺泥塑彩繪臉譜傳承人佟秀芬為小朋友演示畫法

非遺泥塑彩繪臉譜傳承人林泓魁為小朋友演示畫法

非遺傳承人作品

小朋友現場繪製的作品

  為紀念2014年國際博物館日,5月17日以「感受非遺魅力、體驗傳統技藝」為主題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活動在93號院博物館舉辦。


  此次「走進博物館學習、體驗泥塑彩繪臉譜繪製技藝」活動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歡迎,現場有十多位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93號院博物館進行現場體驗。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彩繪臉譜項目第四代傳承人佟秀芬及第五代傳承人林泓魁應邀來到93號院博物館,教授大家泥塑彩繪臉譜的繪製技藝。為培養孩子們對彩繪臉譜的興趣,在此次活動中,非遺傳承人特地選取孫悟空臉譜作為繪製的對象。林泓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孫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小朋友們對孫悟空頗為熟悉,故此彩繪臉譜繪製起來也更容易上手。


  據93號院博物館館長藺煒介紹,93號院博物館是進行非遺和民間藝術傳播和體驗的基地,博物館藉助大柵欄-琉璃廠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民居為受眾打造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體驗、展示和交流的場所。


  藺煒表示,此次活動通過現場的繪製、交流和學習,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到中國傳統民俗和傳統藝術的魅力,讓他們自小就對這些傳統技藝感興趣,將來為民族藝術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做貢獻。在藺煒看來,博物館其突出的特點是「博」,展示的是「物」,93號院博物館是一座小微博物館,但這座「小博物館」傳遞的卻是「大文化」。


  在體驗現場,傳承人老師悉心的教導和小朋友們專注認真的學習讓人記憶深刻,此次活動吸引了不少遊人駐足觀看。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除了此次舉辦的泥塑彩繪臉譜的現場繪畫外,93號院博物館還將舉辦風箏的現場描繪、草編藝術的現場編制和泥人的現場捏制等一些列非遺體驗活動。


  相關連結


  地處北京琉璃廠核心區域的93號院博物館是以展示、體驗、交流非遺及民俗手工藝品為主兼顧非遺作品銷售的小微博物館。其展示範圍涵蓋非遺及民俗工藝諸多門類,毛猴、兔爺、面人、絨鳥、風箏、草編等等,無一不是精工細作;更有木雕、內畫、金漆鑲嵌、宮廷補繡處處洋溢著非遺文化所獨有的藝術特色與文化底蘊。


  93號院博物館為傳播弘揚非遺文化,面向所有非遺愛好者展開體驗互動活動。任何人在這裡都可以選擇自己喜好的非遺工藝製作體驗,而且還有非遺老師專門拍攝的製作視頻甚至非遺傳人現場輔導,讓每一位愛好者都有可能展示自己手工藝製作的天賦才能。


  93號院博物館立足京城,面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非遺,讓中國非遺走向世界。(作者:張豔)

相關焦點

  • 走進93號院博物館體驗非遺技藝
    原標題:走進93號院博物館體驗非遺技藝   麵塑傳承人張寶琳致辭   中國文物網訊(編輯 張豔) 為學習傳統文化,體驗非遺技藝,8月29日民革豐臺區工委以「走進非遺藝術,共話文化傳承」為主題的學習體驗活動在93號院博物館舉辦
  • 93號院博物館探索非遺市場化:毛猴崛起
    毛猴崛起非遺體驗活動現場   為學習傳統文化,體驗非遺技藝,10月19日,「見證毛猴崛起」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在北京93號院博物館舉辦。,讓毛猴藝術走進更廣闊的世界,為毛猴技藝營造更好的傳承氛圍,是93號院博物館舉辦這次毛猴製作體驗活動的主旨。
  • 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在京舉辦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袁夢佳 發自北京 1月28日,位於北京市傳統文化核心區琉璃廠地區的北京93號院博物館重新開門,迎接廣大賓客。同日,由93號院博物館主辦的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也正式拉開帷幕。本屆迎新廟會從1月28日持續到2月1日,主題是「胡同新氣象,文化暖人心」。
  • 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看非遺,體驗老北京過年民俗,還能學知識
    如果孩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93號院博物館舉辦的「小年嘉年華,胡同狂歡季」是一個好去處。這93號院博物館位於鐵樹斜街,是一家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的小微博物館。近日,記者提前去這個93號院博物館探營。跟著導航一路來到鐵樹斜街,發現這還真是小微博物館,小院面積不大,展室也就兩三個,裡面陳列著剪紙、兔兒爺、京劇臉譜、皮影等藝術作品。
  • 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開張:尋找老北京
    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開張:尋找老北京 2016-01-22 18:47:41號院博物館第二屆迎新廟會正式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月1日。兔爺、臉譜、篆刻等眾多非遺傳承人將亮相。  尋找老北京 體驗老手藝  廟會,記錄著傳統,傳承著文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受現代元素的不斷衝擊,一些傳統民俗不斷被邊緣化,甚至面臨著消亡的危機。22日開幕的93號院博物館第二屆迎新廟會,以「尋找老北京,記住老傳統」為主題。
  • 93號院博物館在行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93號院博物館館讓非遺「活起來」   93號院博物館館長藺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博物館是修繕基礎上對閒置的老建築的再利用,科學合理的再利用是對老建築有效的「復活」與「活化」,93號院博物館不僅使鐵樹斜街的這座老院落「活起來」,它更是「活化」文化遺產的一個平臺,文化遺產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讓文化遺產「活起來」不只是一句口號,還應有貼近大眾
  • 胡同新氣象,文化暖人心——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
    新的一年,位於北京市傳統文化核心區琉璃廠地區的北京93號院博物館裝修升級,選擇在小年這一天重新開啟大門,迎接廣大賓客。同日,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也正式拉開帷幕。 「新」字,契合了北京市的新總規,去年鐵樹斜街架空電線入了地,開牆打洞被治理,胡同變得整潔靚麗,而93號院博物館也進行了改造升級,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喜迎八方來客;「暖」,是文化深入人心、非遺走進老百姓生活的暖。93號院博物館位於鐵樹斜街上的老胡同中,一直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貼近廣大居民,融入人民普通生活中。
  • 小博物館活化大遺產——93號院博物館在京開館
    小博物館傳遞大文化   地處北京琉璃廠核心區域的93號院博物館是以展示、體驗、交流非遺及民俗手工藝品為主,兼顧非遺作品銷售的小微博物館。其展示範圍涵蓋非遺及民俗工藝的諸多門類,毛猴、兔爺、面人、絨鳥、風箏、草編、木雕、內畫、金漆鑲嵌、宮廷補繡等等,無一不是精工細作。
  • 佛山市博物館舉辦佛博坊·成長體驗營活動
    佛山日報訊 記者束維攝影報導:9日上午,由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年佛博坊·成長體驗營之「佛山剪紙」手工藝製作課堂在佛山市非遺保護展廳舉行。90分鐘的課堂上,佛山剪紙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嘉彥一邊手把手指正孩子們的握刀姿勢,一邊細心地講解佛山剪紙的技巧,孩子們邊玩邊學,開闊眼界的同時收穫了佛山非遺知識。
  • 非遺鮮聞丨靈臺縣博物館舉辦手工陶器製作社教活動(兩條)
    靈臺縣博物館舉辦手工陶器製作社教活動為了讓小朋友們體驗制陶的樂趣,增進對館藏陶器文物知識的了解,近日,靈臺縣博物館志願者和社教部聯合舉辦了「博物館裡的小萌物——手工陶器製作」主題社教活動,30多組親子參加了此次活動。
  • 平涼市博物館開展"傳承經典非遺·演繹多彩童年"校本課程體驗活動
    正是秋風送爽時,平涼市博物館攜手平涼市實驗小學二年級6班全體學生,特別開展了&34;校本課程體驗活動,參與活動的63名小朋友化身小小非遺傳承人,舞動手中的皮影,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伊始,校方代表向市博物館社教人員的辛勤準備與付出致以感謝並贈送錦旗。
  • 四川各地非遺活動精彩來襲
    地點:樂山文旅公眾號 2、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時間:6月13日 地點:樂山新廣場(暫定) 3、巴蜀地區石窟與摩崖造像藝術展
  • 2020「走進非遺」非遺夏令營活動成功舉辦
    7月14日,連雲港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江蘇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舉辦的七彩夏日——「走進非遺」非遺夏令營正式開營。江蘇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團隊共50餘名師生一同感受非遺的魅力。此次活動邀請到的是麵塑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曉明,以麵塑創作、文創產品知識講座與麵塑製作技藝教授活動相結合的模式,讓同學們對麵塑有了更形象的了解。
  • 資訊丨山東博物館舉辦「5G+博物館」跨時空協奏活動
    2019年11月17日,山東博物館聯合湖北省博物館,共同舉辦「5G重構想像 跨時空協奏」活動,這是在全國博物館中首次探索利用5G技術,將教育活動向社會公眾展示的新突破。為保護和傳承中國古琴文化,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擴大古琴文化的影響,山東博物館成立了「古琴研究中心」,並每年舉辦古琴教育及研究匯報展示活動,引領中國古琴非遺傳承,為古琴研究保護和古琴文化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禮樂詠春秋」——古琴雅集教育活動教育作為博物館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博物館工作的重點。
  • 「非遺」珍寶展、老字號VR體驗,本月北京藝術展看這裡!
    「非遺」珍寶展、老字號VR體驗,本月北京藝術展看這裡!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國家級非遺展珍貴水晶樂器登場時間:即日起至本月21日地點:華膳園文創園活動:國家級非遺樂器箜篌、非遺工藝藍染展及藝術珍寶展。(記者:左穎)同春園店慶展VR設備體驗老字號時間:即日起地點:西長安街華天同春園飯店活動:北京華天集團飲食公司旗下同春園飯店舉辦88周年慶典活動。
  • 感受非遺之美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團區委舉辦青少年非遺實踐體驗活動
    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在樹葉上雕刻作品 記者 楊青 攝渝北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楊青)12月4日,團區委在環湖雅居社區舉辦青少年非遺實踐體驗活動,來自兩江小學的50餘名青少年體驗葉雕傳統工藝,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 活動招募:童玩季走進膠東民間藝術博物館探秘非遺魅力
    水母網8月20日訊(記者 吳巧齡)「童玩季 GO煙臺」,8月22日上午,首屆膠東海洋童玩節煙臺分會場活動我們將一起走進煙臺市膠東民間藝術博物館體驗非遺的魅力——泥叫虎創意彩繪。作為萊山區非國有博物館的典型代表,博物館架起現代與歷史溝通的橋梁,努力豐富更加開放,更加親民,更加多元的文化體驗活動,滿足公眾的文化休閒和高品位社會活動的需求。本次帶大家體驗泥叫虎彩繪是博物館日常開放的體驗項目之一,每逢周末和假期日大家都可以預約體驗。
  • 福州東街舉辦「古厝+非遺」傳承活動
    福州新聞網6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珺 見習記者 王月玲 /文 記者 張旭陽/攝)昨日上午,由鼓樓區東街街道舉辦的「古厝+非遺」傳承活動,在歷史文化街巷朱紫坊舉行。活動通過在福州老街巷展示非遺產品、聽非遺傳承人講故事以及遊坊巷、逛書院等形式,讓市民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 上博舉辦「滄海雲帆」博物館奇妙夜活動
    值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舉行之際,上海博物館以「滄海雲帆」為主題,舉辦博物館奇妙夜活動。此次活動圍繞「啟航」「交融」「揚帆」三大主題,從上海博物館特展「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出發,回溯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成就,展望上博未來發展。
  • 菏澤非遺「軟弓胡藝術」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講座
    12月17日一21日,菏澤市文化館琴箏清曲古樂社的藝術家蘇本棟、胡化山等一行8人,應中國戲曲學院的邀請,進京參加由中國戲曲學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的2020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並將於12月2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辦「軟弓胡藝術」講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