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號院博物館探索非遺市場化:毛猴崛起

2020-12-23 人民網

原標題:93號院博物館探索非遺市場化:毛猴崛起

  毛猴崛起非遺體驗活動現場

  為學習傳統文化,體驗非遺技藝,10月19日,「見證毛猴崛起」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在北京93號院博物館舉辦。本次「毛猴崛起」體驗活動為開放式互動體驗,旨在將傳統文化技藝,用現代審美方式展現出來,是一場傳統與現代、文化與交流的體驗之旅。參加活動的人員不僅可以欣賞毛猴藝術大師的精品作品,還能在毛猴藝術大師的指導下,創作屬於自己的專屬作品。

  小小毛猴 百態人生

  毛猴是老北京獨有的民間手工藝品,已有100多年歷史,主要靠四味中藥材——蟬蛻、辛夷、白芨和木通組合,按人的肢體特徵粘接成各種形態的手工藝品,通體毛茸,四肢生動,造型各異,活靈活現。毛猴高度只有3到4釐米,衣帽、道具大的不過幾釐米,小的只有幾毫米,卻能雕琢成千姿百態的芸芸眾生。

  毛猴作為一項傳統民間工藝曾經在老北京歷史上風行一時,但隨著時代變遷,曾經風靡一時的毛猴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目前掌握這種工藝的藝人已屈指可數,而且後繼乏人,如何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毛猴,如何發掘傳統工藝並使這一傳統的手工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下去,是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探討的課題。

  非遺傳承人邱貽生現場演示毛猴製作

  毛猴製作非遺傳承人邱貽生現場指導小朋友毛猴製作

  觀看展覽 由大師親自指導毛猴製作

  如何重拾人們對這項民間傳統藝術的記憶,讓毛猴藝術走進更廣闊的世界,為毛猴技藝營造更好的傳承氛圍,是93號院博物館舉辦這次毛猴製作體驗活動的主旨。「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擬人化,讓參加非遺項目毛猴製作體驗項目的小朋友們通過「擬人化」的毛猴打造自己的想像世界。

  指導毛猴製作體驗的非遺傳承人邱貽生師從著名毛猴藝術家曹儀簡,曹儀簡是當代毛猴藝術大師。此次體驗活動提供蟬蛻、中藥、紙筆等材料,可以隨意設定故事題材,親手製作毛猴,任意繪製場景,還可以與大師零距離接觸,學習傳統技藝,感受文化魅力。

  參加毛猴製作體驗活動小朋友的毛猴作品

  對於參加非遺體驗活動對小朋友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學生家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能夠讓小朋友了解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他們對非遺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其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也有拋磚引玉的作用。北京是國家文化中心,非遺資源豐富,便於孩子了解更多的非遺項目,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很好地引導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產生熱愛;第三,參加這樣的非遺體驗活動,一方面能夠充實孩子們的課餘生活,避免ipd、遊戲機等電子產品過多地佔據孩子們的課餘時間,同時還可以拓寬他們的眼界,提高他們的見識,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激發了創造力,可謂一舉多得。

  非遺傳承人邱貽生與參加毛猴製作體驗活動的小朋友們

  線上線下相結合 探索非遺市場化的O2O模式

  想把非遺技藝傳承下去,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對於大多非遺項目來說,如何拓展非遺作品銷售平臺和渠道,做到以「以產養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當今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機遇。一種新的交易模式——O2O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正像李開復所說,O2O未來會改變中國,線上、線下一旦連起來,這是巨大的爆發式的力量。

  93號院博物館館長藺煒接受北京電視臺採訪

  93號院博物館館長藺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大柵欄琉璃廠精品交易文化季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毛猴藝術體驗活動的目的旨在通過線下體驗讓觀眾直面非遺作品,從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喜歡傳統文化再帶動線上銷售,從而探索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化的O2O模式。

  相關連結

  93號院博物館

  地處北京琉璃廠核心區域的93號院博物館是以展示、體驗、交流非遺及民俗手工藝品為主,兼顧非遺作品銷售的小微博物館。其展示範圍涵蓋非遺及民俗工藝的諸多門類,毛猴、兔爺、面人、絨鳥、風箏、草編、木雕、內畫、金漆鑲嵌、宮廷補繡等等,無一不是精工細作。

  93號非遺博物館為傳播弘揚非遺文化,面向所有非遺愛好者展開體驗互動活動。93號院博物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以線下體驗活動帶動線上銷售全新的020形勢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之路。

  大柵欄琉璃廠精品交易文化季

  大柵欄琉璃廠精品交易文化季旨在弘揚大柵欄琉璃廠傳統文化精髓,普及北京老字號品牌文化知識,樹立兩大文化商業區域品牌形象,保護區域內多種文化智慧財產權。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之後,國家重點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圍繞「弘揚大柵欄琉璃廠傳統老字號品牌文化,搭建與推動兩大特色區域共享互動平臺」的中心理念,不斷發揮大柵欄琉璃廠「中華老字號集聚區」 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交易中心」 等特色品牌優勢,為此,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特每年舉辦北京大柵欄琉璃廠精品交易文化季活動。

相關焦點

  • 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原標題:「小博物館傳遞大文化」——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此次「走進博物館學習、體驗泥塑彩繪臉譜繪製技藝」活動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歡迎,現場有十多位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93號院博物館進行現場體驗。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彩繪臉譜項目第四代傳承人佟秀芬及第五代傳承人林泓魁應邀來到93號院博物館,教授大家泥塑彩繪臉譜的繪製技藝。為培養孩子們對彩繪臉譜的興趣,在此次活動中,非遺傳承人特地選取孫悟空臉譜作為繪製的對象。
  • 小博物館活化大遺產——93號院博物館在京開館
    小博物館傳遞大文化   地處北京琉璃廠核心區域的93號院博物館是以展示、體驗、交流非遺及民俗手工藝品為主,兼顧非遺作品銷售的小微博物館。其展示範圍涵蓋非遺及民俗工藝的諸多門類,毛猴、兔爺、面人、絨鳥、風箏、草編、木雕、內畫、金漆鑲嵌、宮廷補繡等等,無一不是精工細作。
  • 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開張:尋找老北京
    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開張:尋找老北京 2016-01-22 18:47:41號院博物館第二屆迎新廟會正式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月1日。兔爺、臉譜、篆刻等眾多非遺傳承人將亮相。  尋找老北京 體驗老手藝  廟會,記錄著傳統,傳承著文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受現代元素的不斷衝擊,一些傳統民俗不斷被邊緣化,甚至面臨著消亡的危機。22日開幕的93號院博物館第二屆迎新廟會,以「尋找老北京,記住老傳統」為主題。
  • 胡同新氣象,文化暖人心——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
    新的一年,位於北京市傳統文化核心區琉璃廠地區的北京93號院博物館裝修升級,選擇在小年這一天重新開啟大門,迎接廣大賓客。同日,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也正式拉開帷幕。 「新」字,契合了北京市的新總規,去年鐵樹斜街架空電線入了地,開牆打洞被治理,胡同變得整潔靚麗,而93號院博物館也進行了改造升級,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喜迎八方來客;「暖」,是文化深入人心、非遺走進老百姓生活的暖。93號院博物館位於鐵樹斜街上的老胡同中,一直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貼近廣大居民,融入人民普通生活中。
  • 走進93號院博物館體驗非遺技藝
    原標題:走進93號院博物館體驗非遺技藝   麵塑傳承人張寶琳致辭   中國文物網訊(編輯 張豔) 為學習傳統文化,體驗非遺技藝,8月29日民革豐臺區工委以「走進非遺藝術,共話文化傳承」為主題的學習體驗活動在93號院博物館舉辦
  • 93號院博物館在行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原標題:93號院博物館在行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93號院博物館不僅是對西城區大柵欄琉璃廠歷史文化街區閒置的老建築的「活化」,同時它作為小微博物館群的先行試點,對探索舊城改造、文物保護與利用、文化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也具有示範性意義。
  • 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在京舉辦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袁夢佳 發自北京 1月28日,位於北京市傳統文化核心區琉璃廠地區的北京93號院博物館重新開門,迎接廣大賓客。同日,由93號院博物館主辦的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也正式拉開帷幕。本屆迎新廟會從1月28日持續到2月1日,主題是「胡同新氣象,文化暖人心」。
  • 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看非遺,體驗老北京過年民俗,還能學知識
    如果孩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93號院博物館舉辦的「小年嘉年華,胡同狂歡季」是一個好去處。這93號院博物館位於鐵樹斜街,是一家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的小微博物館。近日,記者提前去這個93號院博物館探營。跟著導航一路來到鐵樹斜街,發現這還真是小微博物館,小院面積不大,展室也就兩三個,裡面陳列著剪紙、兔兒爺、京劇臉譜、皮影等藝術作品。
  • 北京前門大柵欄的非遺展覽:老北京手工藝品毛猴是用四種中藥製成
    毛猴是老北京的傳統手工藝品,經過本次前門大街西側的大柵欄地區的非遺展覽,遊客可以得知毛猴原本用四種中藥製成,目前有一種替代品。北京前門大街西側的大柵欄非遺展覽中的毛猴如圖所示。北京前門大街西大柵欄非遺展覽中的毛猴北京前門大街西大柵欄非遺展覽中的毛猴,包括了一些毛猴的樣品,毛猴雖然小,每個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製作的。
  • 毛猴手藝人:任何細節要經得起推敲和琢磨
    「現在這些手藝叫非遺,在我們小時候,這都是尋常人家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張鳳霞說,或許是因為在家庭裡耳濡目染,讓她對手工藝品一直偏愛。45歲退休後,她一次生病住院,認識了一位製作毛猴的病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工藝美術博物館都成了她的常去之處,得空兒還會去北京人藝話劇院學習舞臺布景……家裡書架上的書也越堆越多,《老北京民俗風情畫》、《老北京的趣聞傳說》、《舊時行業》幾本書幾乎成了她的「專業課」。除了自己鑽研、琢磨,張鳳霞也開始不斷走出去參加交流活動。
  • 濟南有個毛猴楊 半寸毛猴濃縮百態人生
    山東知多少 【濟南有個毛猴楊 半寸毛猴濃縮百態人生】濟南有個「毛猴楊」,他以蟬蛻與辛夷為材料,做出的毛猴只有手指大小,個個活靈活現、憨態可掬。「毛猴楊」名叫楊鳳巖,研究做毛猴30多年,他把毛猴從單一的表現形式擴展為體現老濟南的市井文化和社會百態。 毛猴又叫半寸猢猻,起源於晚清,因其渾身披毛,長相、形態都酷似猴子所以被稱之為「毛猴」,是一種民間工藝品。
  • 方寸之間表現大千世界——「北京毛猴」意趣天成
    方寸之間表現大千世界——「北京毛猴」意趣天成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2016年06月30日14:02 人民網呼和浩特6月30日電 (王慧)首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呼和浩特市隆重開幕,本次展會上的非遺展演項目——「北京毛猴」讓人眼前一亮。
  • 文旅融合新時代,「非遺+旅遊」的新模式探索
    「非遺+旅遊」能以那麼多種方式打開,一大原因是「活態屬性是非遺市場化的前提」。非遺先天具有市場基因,它們從誕生起就在千百年的創造、生產和銷售中,藉助商業的力量才流傳至今。非遺源自我們的衣、食、住、行,本身就是常用商品。歷史上,非遺的大眾化消費群體非常多,當下則需要在現代消費環境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間。
  • 中藥材為主料 80後川妹子巧手做毛猴
    眼下,各種非遺項目百花齊放,但提起毛猴這項民間藝術,很多四川人都很陌生,甚至有人誤以為它是一種猴子。其實毛猴起源於北京,原材料主要中藥材。毛猴的頭是取蟬蛻的頭製作而成,蟬蛻粗大的前爪用來做毛猴的腿,辛夷做毛猴的身體……近日,在成都新金牛公園內的一場民俗活動上,天府早報記者見到了毛猴手藝人劉莎。
  • 2020首都博物館春節廟會活動有哪些?附預約入口
    作為展覽的實景延伸,今年首博第一次嘗試創新的立體文創產品,推出了「天下福」迎春文化廟會,以集市和非遺、國潮、中式美學精彩作品,實景展示繁盛的北京城,讓你在博物館裡過大年,逛個別有趣味的文化廟會。  【活動2:國潮市集】  幾十位非遺傳承者、中式美學匠人和新國潮設計師奉獻一場精彩的新年新市集,讓你將創新年禮帶回家。
  • 傳承非遺技藝,非遺文創產品為「順意好禮」大賽添人氣
    本屆大賽決賽前期,已在「順義旅遊」和「順意好禮」微信公眾號平臺開展「順意好禮」決賽預熱網絡投票活動,據統計9月5日至18日期間,共有6萬餘人次參與線上投票。傳承非遺技藝,精品項目展鋒芒據了解,位居前三名的作品均結合了順義本土特色、巧妙採用非遺技藝創作而成。毛猴工藝品 《家和萬事興》是傳統非遺技藝作品,作品表達了順義人生活和諧、幸福美滿的生活狀態。
  • 廣東首家校園非遺博物館來了!就在華南師大附小
    這也是廣東首家校園非遺博物館。2020年12月30日,華師附小非遺博物館開館,眾嘉賓參觀博物館非遺博物館設在華南師大附小騰飛樓三樓,一樓是非遺文化學習區、傳統民間藝術體驗區等。記者在非遺博物館看到,文物展陳包羅萬象,以形色相依、動靜結合、虛實交融等方式呈現。
  • 多年求教終成京味毛猴第四代傳承人,現在她用作品宣傳垃圾分類
    毛猴不是猴,而是一類手工藝作品,舊時稱「猴戲」「知了猴」。製作「毛猴」材料的東西全部是中藥,用蟬蛻做四肢,用辛夷——玉蘭花在冬天裡形成的毛絨絨的花骨朵做身體。這組宣傳垃圾分類的毛猴,全部出自京味毛猴第四代傳承人張鳳霞之手。家住通州區張家灣鎮的張鳳霞生於書香世家。
  • 廣東廉江非遺傳承 市場化探路破冰
    廉江非遺傳承 市場化探路破冰  「龍桔姑娘不平凡,離城駐村幾艱難。三年汗水結碩果,何不請她吃餐飯?」秋高氣爽,廉江市老乾活動中心內,有人用本土「 話」引吭高歌。時而男聲獨唱,時而眾人應和,悠揚曲調飄出老遠。10月20日,廉江市大型原創 歌調音樂劇《紅橙奇緣》在這裡拉開排演大幕。
  • 跟非遺傳承人一起逛非遺博物館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四層的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是北京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展出了包括象牙雕刻、景泰藍製作技藝、花絲鑲嵌技藝等190餘個非遺項目的400餘件展品。這些即將消失的傳統手工藝品在這裡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