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非遺傳承人一起逛非遺博物館

2020-12-23 於鴻雁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四層的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是北京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博物館。

館內展出了包括象牙雕刻、景泰藍製作技藝、花絲鑲嵌技藝等190餘個非遺項目的400餘件展品。這些即將消失的傳統手工藝品在這裡應有盡有。

2019年11月15日我將當您的博物館講解員,帶您穿越古今,為您講解展品以及展品之外的非遺故事,為您呈現一個「活」的博物館。

此外,我和非遺博物館合作設立了木工體驗館,在體驗館的櫥窗裡,展示了錛、鑿、斧、鋸等傳統木工工具以及各種榫卯結構構件。在參觀的同時您還有機會能親自上手拆裝榫卯結構構件,組裝板凳。

活動時間:2019年11月15日上午10:00 參觀人數:20人。如果您感興趣可以在百家號給我留言。

相關焦點

  • 小小傳承人 英國傳播非遺文化
    8月21日下午,「小小傳承人」2017年中英青少年國際非遺文化交流活動匯報演出在省文化館舉行。省文化廳給31位出訪英國傳播非遺文化的青少年授予了「小小傳承人」稱號。  為了進一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去年,省文化廳打造了「小小傳承人」 活動品牌,向全省招募志願從小學習湘劇、湖南花鼓戲、湖南皮影戲、木偶戲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青少年,擇優選拔後推薦給非遺項目的國家級傳承人收為徒弟,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 【創建•優雅】非遺傳承人在家中建起「民俗博物館」!
    為了追求非遺文化的傳承,方巖鎮獨松村村民、方巖廟會傳承人程忠信就在家建起「民俗博物館」。程忠信介紹,這種傳統的演奏方式幾近失傳,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種獨特的演奏方式,作為方巖廟會的非遺傳承人,程忠信每年都會在方巖山上表演「鬧臺場」供過路的遊客欣賞,他也堅持將它教授給願意學習的年輕人。在程忠信的家中,這樣「新奇」的老物件兒還有很多。小到銅勺、眼鏡,大到水車、織布機,每一個藏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 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原標題:「小博物館傳遞大文化」——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此次「走進博物館學習、體驗泥塑彩繪臉譜繪製技藝」活動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歡迎,現場有十多位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93號院博物館進行現場體驗。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彩繪臉譜項目第四代傳承人佟秀芬及第五代傳承人林泓魁應邀來到93號院博物館,教授大家泥塑彩繪臉譜的繪製技藝。為培養孩子們對彩繪臉譜的興趣,在此次活動中,非遺傳承人特地選取孫悟空臉譜作為繪製的對象。
  • ...雲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團茶|刺繡|非遺|建水紫陶
    羅翠英在紡麻線現場,彝家公社創始人、非遺傳承人金永淑向遊客介紹著新的作品:「我們努力把傳統繡片和時尚元素結合起來,迎合當下審美潮流,滿足市場需求,從而讓我們楚雄彝繡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在文山彝繡展位,刺繡口罩成了搶手貨,開展首日一上午便脫銷。非遺傳承人王陸芬正在抓緊刺繡趕工:「絲質口罩上面繡著我們文山的三七花,很多遊客都喜歡。
  • 延平區評選茶洋窯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日前,由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開展的茶洋窯製作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在南平市博物館舉行,28名茶洋窯工匠報名參評。茶洋窯製作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遺址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非遺傳承人|酥餅|刺繡|火草|雲南|非遺|建水紫陶|彝族服飾|團茶
    羅翠英在紡麻線現場,彝家公社創始人、非遺傳承人金永淑向遊客介紹著新的作品:「我們努力把傳統繡片和時尚元素結合起來,迎合當下審美潮流,滿足市場需求,從而讓我們楚雄彝繡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在文山彝繡展位,刺繡口罩成了搶手貨,開展首日一上午便脫銷。非遺傳承人王陸芬正在抓緊刺繡趕工:「絲質口罩上面繡著我們文山的三七花,很多遊客都喜歡。
  • 廣州將建非遺傳承人基地
    廣州將在海珠湖附近設立非遺傳承人基地。昨日,針對有全國人大代表到廣州調研文化傳承保護工作時提出,廣州的非遺傳承人工作條件不理想,市文廣新局說,廣州正在謀劃相關的保護措施。廣州的廣繡、玉雕、牙雕等工藝非常聞名,目前廣州也有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聽非遺傳承人講述老手藝的新故事
    非遺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是一個文化現象整體。它不只是一件件體現文化傳統的產品或作品,更是可見、可參與的生活。當前非遺傳承保護面臨哪些挑戰?如何讓非遺技藝「活」起來,在活態傳承中融入百姓生活?光明日報記者走近四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聽他們講述傳承故事,啟發新的思考。
  • 數位非遺傳承人現身2020年沙縣「八閩非遺美食展」
    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重要活動「八閩非遺美食展」突出八閩的非遺美食味道,每一道非遺美食背後都藏著不一樣的傳承故事讓我們一起通過鏡頭重新認識身邊的非遺美食!本次展會上特別邀請了幾十位八閩非遺美食傳承人親臨現場。
  • 廈門將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活動 非遺傳承人傳授技藝
    學非遺技藝、逛能工巧匠市集、參與趣味賽巧會……8月17日,「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活動將在廈門市海滄區嵩嶼街道鰲冠社區舉行,參與海滄親子義工夏令營的營員們也將走進活動現場。活動以「耕讀傳家話七夕,能工巧匠展乞巧」為主題,將開展系列活動,呈現充滿傳統韻味的七夕。
  • 廣州非遺傳承人集體「觸網」,直播展示購物都來啦……
    該展覽營造出多個廣式生活場景,立體化呈現廣式健康生活:清晨去白雲山晨練,上午上茶樓嘆早茶,日間逛商鋪、選手信、觀扒龍舟、健康養生,晚上回家做款廣州名小吃,飯後習古琴、看戲聽曲,盡享廣州人的「嘆世界」之道。
  • 黃浦區非遺精品展亮相土山灣博物館
    徐匯區土山灣博物館今日迎來了一批黃浦區非遺精品。「神工妙力 獨具匠心」 ——2020年黃浦區非遺精品展(徐匯巡展)拉開帷幕,這是黃浦區非遺精品展首次走出黃浦,舉辦巡展。展覽上,各非遺項目之間的跨界聯動,令人眼前一亮。「未來,我們會讓黃浦非遺繼續『走出去』,進一步擴大合作的範圍。」
  • 津門網段超:景德鎮古窯非遺傳承人
    非遺傳承人江蕙親製作利坯工藝非遺傳承人樊明保點化青花玲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傳承人唐鵬輝,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齊魯藝術協會副會長。非遺傳承新秀蔡夢霞潛心研習久聞古窯有一對最年長的非遺傳承人夫婦(聾啞人),今日有幸得見了年逾古稀的羅細堂老人。
  • 逛公園還能看非遺!越秀山下看「紙上端午」
    逛公園還能看非遺。廣州越秀公園於6月25日至27日在園內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開展非遺文化進景區——越秀山下看「紙尖上的端午」系列主題展覽。越秀公園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越秀公園將加大非遺文化元素的引進力度,定期開展多種層次非遺文化交流、展覽活動,讓非遺文化成為公園的一個品牌文化,逐步使公園成為非遺文化傳播的活動陣地。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的、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相傳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
  • 93號院博物館探索非遺市場化:毛猴崛起
    原標題:93號院博物館探索非遺市場化:毛猴崛起 「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擬人化,讓參加非遺項目毛猴製作體驗項目的小朋友們通過「擬人化」的毛猴打造自己的想像世界。   指導毛猴製作體驗的非遺傳承人邱貽生師從著名毛猴藝術家曹儀簡,曹儀簡是當代毛猴藝術大師。此次體驗活動提供蟬蛻、中藥、紙筆等材料,可以隨意設定故事題材,親手製作毛猴,任意繪製場景,還可以與大師零距離接觸,學習傳統技藝,感受文化魅力。
  • 深圳開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培訓活動
    給非遺傳承人頒髮結業證書。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攝南方日報訊(記者/何俊)「了解過去的一千年,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五百年。」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藍海紅講授《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的思路與規程》,並最後寄語,專家的系統教授讓培訓班學員有了深刻認識,學員們踴躍發言,提出自己對非遺保護工作的疑問與看法,並紛紛表示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件任重道遠、具有深刻意義的事情,並將認真對待老祖宗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對待非遺保護工作。理論聯繫實際,才能更好的保護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探訪安徽滁州非遺小鎮:讓非遺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馬氏皮影第六代傳承人孟召傑正為觀眾表演中國民間皮影博物館(滁州館)中的部分皮影作品 趙強 攝  據戴齊良介紹,烏衣非遺小鎮佔地面積660畝,水面280畝。是集生態觀光、地域文化、非遺文化於一體的研學旅行基地。截至目前,小鎮已入駐非遺文化項目50多個,其中世界級非遺項目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16個;省級非遺項目18個。入駐的非遺傳承人、工美大師百餘人。
  • 南京非遺有了「數字博物館」
    南大藝術學院研究團隊經過對雲錦、絨花、金箔三項工藝的深度文化梳理與數位化採集,正式啟動非遺虛擬展示平臺「ZHI藝」,以視覺化、審美化和數位化呈現方式,對南京非遺的傳統工藝進行當代解讀與傳播。採集工藝數據,打造線上非遺博物館2016年,南京市政府新聞辦發起「手藝創承非遺復興」國際設計師南京駐地計劃,南大藝術學院研究團隊跟隨國際設計師探訪雲錦、金箔、絨花等非遺技藝,採集了大量工藝素材。
  • 大鵬非遺「皮影戲」走進深圳博物館
    晶報訊(記者 陳碧霞)3月19日下午,大鵬古城皮影藝術館受深圳博物館之邀,在博物館三樓歷史民俗館報告廳為市民送上主題為「影子樂園——憶崢嶸歲月,觀非遺影戲」的精彩潮俗皮影表演。 記者了解到,大鵬古城皮影藝術館為演出精心準備了本土原創愛國主義皮影戲《九龍風雲》、新編兒童皮影戲《魚媽媽的愛》等五個節目,由中國皮影藝術家、南派潮俗皮影戲第四代傳承人蔡勁筍領銜主演。演出還通過皮影和人偶配合、影窗內外的互動,讓觀眾更好地感受中華非遺文化的精妙。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由於場地座位有限,有些熱情的觀眾還自帶了椅子進場觀看。現場還有很多學生模樣的小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