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非遺傳承人頒髮結業證書。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攝
南方日報訊(記者/何俊)「了解過去的一千年,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五百年。」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藍海紅講授《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的思路與規程》,並最後寄語,專家的系統教授讓培訓班學員有了深刻認識,學員們踴躍發言,提出自己對非遺保護工作的疑問與看法,並紛紛表示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件任重道遠、具有深刻意義的事情,並將認真對待老祖宗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對待非遺保護工作。理論聯繫實際,才能更好的保護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6月28日至6月29日,深圳寶安區文體旅遊局聯合深圳市非遺保護協會組織全區非遺傳承人、非遺工作者於在廣東省非遺研究基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等系列培訓,旨在促進非遺文化在更大範圍內傳播推廣,從而提高傳承人的積極性、引導全社會關注重視傳承人的培養。培訓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藍海紅、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席王程太主講,寶安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工作人員等46名參加了培訓。
29日,培訓班學員來到觀瀾參觀學習了文化部授予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瓷永豐源的流水生產線並對此開展了非遺產業發展交流會,在會上學員們積極發言,表達了自己對非遺產業發展的看法。下午,學員們從永豐源返回到寶安群藝館,在會議室中省市專家、學員們對這兩天的培訓開展了研討會,一方面總結了在此次培訓中所獲的收穫,另一方面研究探討了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發展方向。
研討會結束後,寶安區文體旅遊局副局長童盡一、寶安區群眾藝術館館長劉明軍、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席王程太為學員頒髮結業證書,最後集體留影紀念。此次舉辦非遺傳承人、非遺工作者培訓有利於對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助於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