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313)——
布丁播報
6月15日上午,鶴山在市文化館舉行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暨非遺保護成就圖片巡展開幕式活動,加強本土「非遺」人才隊伍的建設,進一步宣傳和普及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增強全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鎮就,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負責人,市文廣旅體局、市人才科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人員,各鎮(街)分管負責人及文化站長,相關縣級非遺傳承人等參加活動。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鎮就在致辭中表示,鶴山以廣府文化為內核,兼有華僑文化和客家文化特色,文化遺產資源獨特而豐厚,分布廣泛,是我市發展全域旅遊的優勢條件。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加緊推動文化館非遺傳承廳建設,著力促進文旅融合,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文化遺產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堅定文化自信、奮發爭先,將我市文化遺產發展得更加璀璨,將全域旅遊工作推向新的層面。
為詠春拳傳承人馮家輝、侯德賢、秦衛傑授牌
為鶴山獅藝傳承人馮應毅、黃湛昌、黃富強授牌
為獅頭製作馮勝強授牌
隨後,市文廣旅體局有關負責人宣讀了《關於公布鶴山市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的通知》。張鎮就、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負責人及市文廣旅體局負責人分別向詠春拳傳承人馮家輝、侯德賢、秦衛傑,鶴山獅藝傳承人馮應毅、黃湛昌、黃富強和獅頭製作傳承人馮勝強授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縣級代表性傳承人」牌匾。
開幕式上,張鎮就等領導共同推桿,鶴山市非遺保護成就圖片巡展正式啟動。
隨後,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參觀了《鶴山市非遺保護成就圖片展》,進一步了解我市在非遺保護、傳承和弘揚等方面的情況,並提出意見建議。
參觀過程中,張鎮就表示,非遺保護與傳承是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很好的形式。要完善宣傳形式,開展全方位宣傳,進一步展示好鶴山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將非遺文化保護傳承與旅遊發展結合起來,探索建立「非遺超市」、成立「非遺慈善基金」等形式,廣泛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持續增強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活力與生命力。
今天的活動現場
共有7位縣級非遺傳承人獲得授牌
對鶴山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他們有很深的體會
詠春拳縣級代表性傳承人侯德賢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投入很大,來發掘我們鶴山本土文化,特別在詠春拳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希望政府能進一步支持,將鶴山詠春文化繼續發揚和傳承下去;作為傳承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鶴山詠春傳承、弘揚給下一代,打造、推廣鶴山詠春品牌。」
詠春拳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馮家輝說:「作為詠春非遺文化傳承人,我們會灌輸幾點文化內涵給下一代,主要是起源、發展、傳承和尋宗。這裡面有武德、修養、尊師重道等,要讓他們知道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好處,一路傳承下去,讓我們中國越來越好。」
獅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湛昌說:「我們鶴山獅藝的特點是群眾性比較強,非常受大眾的喜歡。鶴山獅的特點是有宗有序,有宗就是我們可以尋找到我們的根源,是馮庚長師爺傳下來的;有序就是我們分下來的各個派系都很團結,很努力去營造鶴山獅藝氛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廣鶴山獅藝,舉辦了許多大型獅藝活動,在各方面推進鶴山獅藝的發展,讓我們每一位鶴山獅藝傳承人都很受鼓舞,我們會繼續努力地堅持下去。」
獅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馮應毅說:「我們鶴山獅藝創始人馮庚長流傳到海外的獅藝是很出名的。現在我去外國交流,會將他們那邊的馮庚長獅藝文化帶回來並做一個創新,將一些譬如將跳躍、飛越等難度動作融入到傳統獅藝中,因為以前傳統獅藝很少跳躍、飛越等動作。現在,我們會有意識地去推動我們的傳統獅藝去創新,將流傳到外國的獅藝創新融合到傳統中,希望鶴山獅藝更上一層樓。」
新春龍獅匯(歐蕊榮 攝)
第三屆梁贊詠春文化節
據了解,鶴山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傳統民俗文化底蘊深厚,傳承著詠春拳、獅藝、香火龍習俗、三夾騰龍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彰顯著鶴山悠久的文化傳統和人民卓越的智慧。
近年來,鶴山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著力打造詠春文化、獅藝文化、龍舟文化、火龍文化四大文化品牌。為發揚傳承鶴山詠春文化,修繕了梁贊故居,興建了梁贊文化公園、古勞龍舟公園等一批集旅遊、教育、傳承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非遺傳承基地,2015、2017、2019年舉辦了三屆鶴山梁贊詠春文化節,2017、2019年舉辦兩屆「詠春擂」國際邀請賽;2014至2016年連續三年舉辦鶴山獅藝爭霸賽;2018年舉辦古勞龍舟邀請賽;2018、2019年連續舉辦兩屆鶴山新春龍獅匯。
陳山火龍激情飛舞(歐蕊榮 攝)
2018古勞水鄉「北控水務杯」龍舟賽
目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共有21項,分別是鶴山詠春拳、鶴山獅藝、古勞醬油製作技術、陳山香火龍習俗、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古勞三夾騰龍、竹朗金龍、錢塘彩龍、桃源社日、鶴城腐竹、客家黃酒、龍灣龍舟、鶴山獅頭製作技藝、黃洞香火龍習俗、聖堂舞香火龍、黃洞米點、古勞魚皮角、靖村竹編技藝、鶴城花炮會習俗、鶴城客家上燈習俗、客家山歌。其中,鶴山詠春拳、鶴山獅藝、古勞醬油製作技術、陳山香火龍習俗、古勞三夾騰龍等五項先後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等六項成功申報為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來源:鶴山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攝影:陳楚文)、鶴山市文化館(攝影:歐蕊榮)
編輯:呂楨華
監製:呂悅怡
以上圖片使用已獲作者授權,如需轉載商用請聯繫攝影師本人,我們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