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和非遺項目的跨界:國家級非遺木版水印傳承人魏立中首次公開收徒

2020-12-23 天目新聞

12月22日,杭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魏立中老師首次舉行公開收徒儀式。

魏立中老師2018年5月成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和他的十竹齋藝術館現在也成了中國傳統木版水印技藝的代名詞,今年魏老師還入選了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

魏立中表示,十竹齋目前是國內木版水印技藝的傳承地,而布丁嚴選酒店的十竹齋店更像是十竹齋藝術館一個更貼近百姓的展示館,可以讓更多人走進這項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技藝。

酒店和非遺產生聯繫 尋求非遺更廣闊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儀式地點並不是在他的十竹齋藝術館,而是在位於杭州高銀街一家不大的酒店大堂裡。

這家酒店位於杭州河坊街景區,酒店大堂別具一格,陳列了20年來魏老師的多幅珍貴作品,也展出了幾十年前木版水印技藝的工具和照片。

木版水印也叫做古代彩色版畫印刷術,是中國傳統特有的版畫印刷技藝。它集繪畫、雕刻和印刷為一體,根據水墨滲透原理顯示筆觸墨韻,既可用以創作體現自身特點的藝術作品,也可逼真地複製各類中國字畫。木版水印字畫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住友酒店集團產品研發中心總監黃姍介紹,作為國內緊湊型酒店的代表企業,如何高效地利用空間,是他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而和非遺項目的結合,一方面可以為非遺傳承傳播提供想像和空間,而24小時開放的大堂,可以讓非遺活起來,結合酒店的地理位置優勢,可以讓非遺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住友近年也推出了百家館計劃,希望呼籲更多的社會力量可以一起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做出貢獻。

據了解,未來這裡也將定期舉辦相關非遺活動,魏立中和他的徒弟們也會到現場進行教學。

(本文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木版水印的前世今生——訪木版水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魏立中
    正在學習木版水印的你們,就是十竹齋未來的傳承人。」在杭州十竹齋工作室,魏立中向孩子們講述著十竹齋胡正言和木版水印的故事。魏立中的十竹齋工作室設在杭州長江實驗小學。學校為他提供了一間400平方米的工作室,每周五下午他在這裡為孩子們免費授課。「學習技藝最好的方式是從小時候開始就耳濡目染。小學是一個人成長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階段。
  • 沿著「一帶一路」,講述木版水印的前世今生——訪木版水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魏立中
    正在學習木版水印的你們,就是十竹齋未來的傳承人。」在杭州十竹齋工作室,魏立中向孩子們講述著十竹齋胡正言和木版水印的故事。魏立中的十竹齋工作室設在杭州長江實驗小學。學校為他提供了一間400平方米的工作室,每周五下午他在這裡為孩子們免費授課。「學習技藝最好的方式是從小時候開始就耳濡目染。小學是一個人成長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階段。
  • 杭州一小學選修課火了 非遺技藝課「木版水印」22個名額3秒搶完
    門外,翠竹掩映中,可以看見「木版水印」的牌子。走進場館,木版水印非遺傳承人魏立中正在帶領孩子們一起學習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古代彩色版畫印刷術)是中國傳統特有的版畫印刷技藝。它集繪畫、雕刻和印刷為一體,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項傳統的技藝,在杭州長江實驗小學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 沿著「一帶一路」,講述木版水印的前世今生
    正在學習木版水印的你們,就是十竹齋未來的傳承人。」在杭州十竹齋工作室,魏立中向孩子們講述著十竹齋胡正言和木版水印的故事。魏立中的十竹齋工作室設在杭州長江實驗小學。學校為他提供了一間400平方米的工作室,每周五下午他在這裡為孩子們免費授課。「學習技藝最好的方式是從小時候開始就耳濡目染。小學是一個人成長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階段。
  • 文化惠民好熱鬧,非遺傳承人來長沙市婦幼送年畫啦!
    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增強廣大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通過在醫院開展「非遺傳承人送年畫」活動,讓就醫的患者和廣大市民在接觸非遺文化的同時,感受其魅力,宣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特色、推廣民族文脈。
  • 10名非遺傳承人首次亮相校園 手工絕活接地氣
    5月7日,濟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鑫陽春會館,組織了10名濟寧地區的非遺傳承人來到濟寧職業技術學院,他們不僅帶來了精美的手工藝作品,還現場展示了看家手藝,這也是非遺手工藝項目傳承人首次帶著神秘的手工絕活到校園「接地氣」。 傳承人現場尋找「有緣人」  作為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的主幹道,崇德大道是學生上課、吃飯和回宿舍休息的必經之路。
  • 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公布
    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公布  本報訊(記者張玉玲 光明網記者靳鈴涵、樂通)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確定100名候選人名單。
  • 純手工製作,國家級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復活,變身「國潮IP」
    地點:佛山故事:佛山木版年畫始於宋元,盛於明清,歷經過700年風雨興衰後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非遺」。這些要經過2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有著「萬年紅」之稱的木版年畫,過去曾是家家戶戶爭相採購的「年貨」,並遠銷海內外。
  • 柯璀玲入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
    來源:光明日報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公布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確定100名候選人名單自本屆推選宣傳活動啟動以來,社會各界反響熱烈,相關文旅廳非遺處、非遺保護單位、專家和網友積極推薦候選人。活動組委會和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根據推選標準共同評議後,確定了100名候選人名單(名單附後)。100名候選人中有傳承人75人,策展人、企業家、藝術家9人,管理者8人,研究者、媒體人、傳播者、教育者8人。
  • 安徽非遺傳承掀熱潮:花鼓燈國家級藝術傳承人婁樓合肥收徒
    12月10日,著名花鼓燈表演藝術家和花鼓燈非遺項目國家級傳承人婁樓寄語剛剛手下的愛徒趙晶瑾。當天,「花鼓燈非遺項目國際級傳承人婁樓收徒——趙晶瑾拜師儀式」在合肥舉行,這是近些年傳出的為數不多的非遺項目收徒儀式盛況之一。該儀式備受關注。
  • ...優秀傳統文化後繼有人「虞舜傳說」省級非遺傳承人吳寶炎收徒傳藝
    這是4月2日在舜泉大酒店舉行的「虞舜傳說」省級非遺傳承人吳寶炎的收徒儀式,而與其他徒弟不同的是,這次吳寶炎新收的兩個弟子除了學習繼承他的紹興評話等曲藝藝術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傳承好省級非遺項目「虞舜傳說」的演講藝術表現形式。
  • 文旅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得以歪曲貶損方式使用非遺
    文旅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得以歪曲貶損方式使用非遺 2019-12-10 11:55:5912月10日電 據文化和旅遊部網站消息,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印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 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被聘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前,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收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聘書:聘請李家蓮同志任中國非遺保護中心研究員。李家蓮老師是巢湖市老科協文宣分會會員,原巢湖學院附屬中學音樂高級教師。2018年12月,被巢湖學院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11年被認定為巢湖民歌省級傳承人;2018年5月,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李家蓮老師,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演唱巢湖民歌,是當代巢湖民歌的優秀傳承人,傳承譜系清晰。在演唱上她保持了民歌的原生性,地方風格濃鬱。
  • 廣圖展映「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優秀紀錄片
    本次活動從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共95個優秀項目中,選出了三部來播映,這三部各具特色的反映非遺傳承人技藝特色與人生故事的紀錄片是「文琰森——獅舞(松崗七星獅舞)」「季克良——茅臺酒釀製技藝」「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展映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負責人田苗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交流。觀眾積極參與討論,反響熱烈。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這個叫擂杵,是用堅硬的山楂木或油茶樹幹加工製成……」近日,在全南縣第四小學,該縣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廖永傳耐心向學生講解擂茶知識,並現場演示擂茶製作過程,讓孩子們近距離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廖永傳推動擂茶製作課程進校園的初衷,緣於他想讓這門珍貴的技藝「活」下去。
  • 教師節非遺特輯 | 傳承人與師父書
    有這樣一個師生群體:學生在老師身邊學習的時間不像大、中、小學一樣固定;學生或許一生都和眼前的老師有所羈絆;或許此時是學生,但未來可能會成為老師,帶領下一輩人再闖出另一番天地。他們就是 非遺傳承人師徒 。
  •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迎春展示活動各商場參展項目分布情況  北京市百貨大樓(10個)  1.佛山木版年畫(廣東省佛山市)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馮炳棠  佛山在漢代時已流行貼門神的習俗。佛山木版年畫是通過雕版、套色印刷(有部分再加手工繪製加工)而成的版畫,分原畫、木印、木印工筆三種。
  • ...雲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團茶|刺繡|非遺|建水紫陶
    彝族服飾彝族刺繡、建水紫陶、白族扎染、鶴慶銀器、普洱團茶、麗江水酥餅、南澗火腿……6月13日開幕的雲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線下非遺購物節上,來自9個州市的38項非遺項目的62個展位在楚雄開發區市民廣場集中亮相,吸引了市民、遊客競相購買,不少非遺好物更是補貨不停。
  • 重慶巴南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喻良華:唱支山歌給世界聽
    喻良華是土生土長的重慶巴南木洞人,2006年,木洞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喻良華在2009年成為了木洞山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的戰國時期,楚宗王作的《對楚王問》中,就載有以木洞山歌為主體的「巴人歌謠」。「從我記事起,就跟木洞山歌結緣,五、六歲大的時候就會唱了。」喻良華回憶道,木洞山歌是他童年最好的「玩伴」,「平時在屋裡都要唱一會兒,想到什麼就唱什麼,隨心所欲。」唱山歌給喻良華帶來了快樂和滿足,這也成為了他少年時光最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