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好熱鬧,非遺傳承人來長沙市婦幼送年畫啦!

2020-12-12 紅網

產後媽媽收到贈送的年畫

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通訊員 張蓓)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增強廣大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通過在醫院開展「非遺傳承人送年畫」活動,讓就醫的患者和廣大市民在接觸非遺文化的同時,感受其魅力,宣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特色、推廣民族文脈。

12月11日9:00,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灘頭木版年畫)鍾星琳團隊帶著辭舊迎新的美好祝福,在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劉柏樹的陪同下,來到醫院產六科(家化二區),將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精美年畫,親手贈送給產後媽媽及其家屬。

灘頭木版年畫作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從造紙原料的選擇、紙張的製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繪,一張灘頭年畫的生產需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出生在灘頭年畫世家的鐘星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灘頭年畫」第四代傳承人。她自小就沉浸在年畫的世界裡長大,二十多年的非遺薰陶讓她熟練掌握了年畫的各項操作。

在此次「非遺傳承人送年畫」活動中,非遺傳承人與市民同歡同樂,大家一同品民俗、尋年味兒,驅散冬日寒意,感受喜慶與溫馨。讓根植於湖南本土的民族民間藝術走進醫院、走到市民身邊,將獨具特色的非遺保護成果展現在廣大市民面前。讓市民們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匯、交流中,得到藝術的薰陶和美的享受,在感知、體驗中了解湖南本地歷史文化,激發愛國愛家鄉的熱情。

相關焦點

  • 咱濱州惠民清河鎮木版年畫有「天津血統」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目前,「安和常樂」天津博物館藏吉祥文物精品展正在濱州市博物館舉辦,裡頭有很多天津民藝王牌,比如楊柳青木版年畫。但您知道嗎,咱們濱州惠民清河鎮木版年畫,就有「天津血統」呢?!清河鎮木版年畫傳承人王聖亮在教學生刻版。孩子和家長親自體驗線稿印製。清初,一個普通藝人王畫三,輕挑著擔子,口唱著歌謠,從天津薊縣來到了繁華熱鬧的清河鎮。隨著這門技藝的散播,有清一代,清河鎮「家家畫店、戶戶印刷」,年畫漸漸成為本地的標誌性文化。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如何更好地將年畫文化內涵融入到當下的創新創作中,各位專家的講述可以為年畫的傳承發展拓寬思路。匠心·傳承——傳統年畫在民間傳承人分享、展示年畫振興活動帶動下的成果與實踐,總結以傳承人為主體的年畫振興路徑與經驗。
  • 教師節非遺特輯 | 傳承人與師父書
    他們就是 非遺傳承人師徒 。每一組技藝精湛、構思巧妙的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傳承故事。師與徒,父與子,母與女,洋溢著親情與友愛,傳遞著匠心與智慧。今天,我們走進非遺傳承人的師徒故事……是師徒,也是母子黃宏宇
  • 非遺大師開啟文化盛宴 市民可領「通關卡」體驗非遺
    12月5日,由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和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刺繡展示區前,景區工作人員正微笑著向市民遊客介紹蘇繡與秦繡的特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令人矚目。
  • 賞非遺,品美食!象山首條非遺街區熱鬧開街嘍!
    近日,   象山定塘首條非遺街區,   熱鬧開街啦!   象山的非遺匯聚在這裡,   象山人的童年回憶定格在這裡!   一起去看看吧!   中站紅廟街全長約300米,是大塘片區圍墾以來最早的街區,直到現在依舊保持著往日的熱鬧喧囂,是周邊四鄉八鄰趕集購物的中心。去年11月,定塘鎮提出構建紅廟街非遺文化街區,今年4月完成項目設計,5月開工投入建設。
  • 非遺傳承人進校園粘土花葉紙扇能作畫
    青春是什麼顏色,藝術來告訴你答案。12月21日,重慶八中宏帆初級中學第十屆校園藝術節精彩紛呈,同學們各顯其才,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校園裡請來了非遺傳承人,同學們近距離體驗民俗文化。歲末年關中國人有貼年畫的習俗,梁平木板年畫第六代傳人徐家輝把財神、文魁、武魁,四郎探母和白蛇傳等木板畫展示給同學們,用墨汁拓印在紅紙上,一幅簡單的年畫就製作完成了。初一的向天渝同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平時難得一見,親手做一做感覺傳統文化很有魅力。」
  •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我們的節日——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迎春展示活動」舉行在傳統節日期間,廣大民眾通過傳統習俗、禮儀、遊藝等各種活動方式以及相應的物質載體,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未來的期望。作為農曆新年伊始的春節,是我國最為隆重、最為熱鬧,也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面貌的節日。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除舊迎新的年節裡,依照習俗歡慶娛樂,祈願來年五穀豐登、人丁興旺。千百年來,春節在傳承中華文明、保持文化認同、弘揚民族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非遺傳承人和社區群藝團隊助力 昆明市「公租房社區鄰裡節」走進合...
    該專場以「好鄰裡 優+生活」為主題,把一系列暖心惠民活動送進小區,助力公租房住戶樂享美好生活。生日慶祝結束後,黨員代表陪同老人回家並開展入戶慰問,老人動情地說:「今天真的很高興,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跟不同的侄輩們聊了很多,謝謝大家的關心和關懷,這樣的日子比蜜還甜。」此次活動弘揚了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風尚,體現政府部門、社區、物業等社會多方對老人的關愛,打造有真情、有溫度的公租房大家庭,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安享幸福晚年。
  • 新年除了要貼春聯,更要貼年畫,原來年畫的寓意這麼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詩裡描寫了新年伊始,人們歡歡喜喜、熱熱鬧鬧過新年的景象。新的一年貼春聯,貼年畫,包餃子,可謂是子孫滿堂,其樂融融。今天,儀然帶領大家去看看,一千多年前古人貼的年畫是啥樣的。
  • 小小傳承人 英國傳播非遺文化
    8月21日下午,「小小傳承人」2017年中英青少年國際非遺文化交流活動匯報演出在省文化館舉行。省文化廳給31位出訪英國傳播非遺文化的青少年授予了「小小傳承人」稱號。  為了進一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去年,省文化廳打造了「小小傳承人」 活動品牌,向全省招募志願從小學習湘劇、湖南花鼓戲、湖南皮影戲、木偶戲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青少年,擇優選拔後推薦給非遺項目的國家級傳承人收為徒弟,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 傳統年畫飄出濃濃中國「年味兒」
    1935年出生於蘇州桃花塢的房志達,14歲進入當時生意最好的王榮興年畫鋪做學徒。「當時年畫生意好啊,做年畫的人從雞叫幹到深夜。」  如今正值新年,房志達還是不停不休,堅守在蘇州工藝美院的一間教室裡,一站就是一天。「我見證了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起起伏伏,桃花塢年畫也見證了我人生的起起落落。」房志達說。
  • 純手工製作,國家級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復活,變身「國潮IP」
    臘月廿八,許曉蕾指導著3歲的兒子,在新家的大門上,貼上了一對紅彤彤的財神年畫——鮮豔華麗的大紅紙張為襯底,濃墨勾勒出線條簡練、炯炯有神的財神形象。這已經是這個「90後」小家每年春節必備的儀式。這張年畫,出自佛山馮氏世家木版年畫百年老鋪,一位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劉鍾萍之手。佛山木版年畫始於宋元,盛於明清,歷經過700年風雨興衰後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非遺」。
  • 多彩年畫文化信息承載豐富 線上線下跟潮流扮靚春節
    邰高娣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也是國家級非遺鳳翔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邰立平的女兒,兼為年畫技藝的傳承者和研究者,她說,「年畫從工藝、形式到內容,文化信息承載量相當豐富,絕對『不簡單』。」製作一張傳統木版年畫,常常需要經歷勾描、刻版、印刷、彩繪、裝裱等大大小小多道工序,不少年畫還對刻版的木材、印製的紙張、彩繪的顏料等材質有嚴苛的要求。
  • 非遺進校園 | 傳統木版年畫融入現代生活,重拾民俗裡記憶裡的舊時光
    執信中學琶洲實驗學校佛山木版年畫授課老師張清林在教授學生刻版。  隨著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視,非遺教育傳承在基礎教育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不少中小學推出一系列非遺教育實踐內容,如:課程教學、課外活動、數字教學產品、傳承人進校園、校外遊學、教學研究活動等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受孩子喜愛的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傳統美術、舞蹈、音樂、戲曲、遊戲、體育等非遺門類開始走進校園,傳承千載的非遺技藝慢慢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 傳統木版年畫融入現代生活,重拾民俗裡記憶裡的舊時光 |非遺進校園
    隨著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視,非遺教育傳承在基礎教育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不少中小學推出一系列非遺教育實踐內容,如:課程教學、課外活動、數字教學產品、傳承人進校園、校外遊學、教學研究活動等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受孩子喜愛的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傳統美術、舞蹈、音樂、戲曲、遊戲、體育等非遺門類開始走進校園,傳承千載的非遺技藝慢慢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 廣州非遺傳承人集體「觸網」,直播展示購物都來啦……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今早(6月11日),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暨「廣州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展覽立體化呈現廣式健康生活本次活動啟動儀式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 福建「非遺」送健康 中醫傳承人下基層義診
    壺山林氏中醫第九代傳承人林潤立正忙碌著。 葉秋雲 攝中新網福州2月25日電 (葉秋雲)望、聞、問、切,寫藥方、吩咐醫囑……25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壺山林氏中醫內科『非遺』溫暖送健康大型義診活動」在福建省福州永泰縣啟動。
  • 文化星河裡的非遺傳承人
    近日,淮南市文廣新局傳出消息,淮南又有三人榮登第五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人名錄。記者隨後走近華嶽心意六合八法拳非遺傳承人吳英華、六洲棋棋藝非遺傳承人蔡濤和花鼓燈舞蹈非遺傳承人李琴,看看他們是如何在燦若星海的非遺傳承人裡閃爍著迷人的光彩。
  • 外國人點讚中國年 「非遺」進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
    未來網北京1月29日電(記者 何欣)老北京的風車、河南的年畫、安徽的燒餅、山東濰坊的風箏……春節將至,來自北京、天津、山東、山西等10個省(市)150家老字號在故宮慈寧宮花園、慈寧門外廣場以及隆宗門外廣場,辦起了熱鬧的「廟會」,一些「非遺」的傳承人帶著自家的寶物入宮為遊客「拜年」。
  • 津門網段超:景德鎮古窯非遺傳承人
    窯神童賓是窯工的縮影,窯工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縮影。進入古窯景區,因不是點火開窯日,遺憾未能見到熱鬧喜興的場景,但那久遠的古代制瓷作坊仍是令人震撼。這裡坐落著宋代龍窯、文窯,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明清御窯、風火窯、色窯、爁熿窯、匣窯,清代獅子窯、鎮窯,它們傳送著中華民族千年陶瓷精美製造技藝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