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星河裡的非遺傳承人

2020-12-18 中安在線網站

  近日,淮南市文廣新局傳出消息,淮南又有三人榮登第五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人名錄。記者隨後走近華嶽心意六合八法拳非遺傳承人吳英華、六洲棋棋藝非遺傳承人蔡濤和花鼓燈舞蹈非遺傳承人李琴,看看他們是如何在燦若星海的非遺傳承人裡閃爍著迷人的光彩。

  壯心不已傳授心意六合八法拳

  吳英華雖年近古稀,但依然壯心不已。他至今還在積極致力於中華武術華嶽心意六合八法拳(淮南市唯一本土拳種)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近日,記者見到正在忙碌的吳老時,他面色紅潤、談笑風趣。他的幾位嫡傳弟子正圍著他說籌備新一年開展武術交流活動的事宜。

  吳英華幼年時期就隨父吳翼翬宗師習武,又受張長信、盧桂耀、梁啟忠等師兄指導,頗得此拳之真諦。應記者之邀,他開始練習心意六合八法拳套路,他的動作圓活敏捷、鬆緊順逆、真正達到了虛靈挺拔、頂如繩懸、尾閭正中的境界。

  1993年,他成立了淮南市華嶽心意六合八法拳術研究總會,開始潛心研究此拳之精髓,挖掘整理父親留存的珍貴照片、文字資料、手書墨寶。先後多次赴廣東、上海、北京、香港以及美國、俄羅斯等地訪錄吳翼翬宗師的弟子和傳人。他還曾受中國武術研究院囑託參與編輯出版了《中央國術館史》。挖掘、研究、整理、出版了心意六合八法拳系列教學片,國家體育總局音像出版社已將華嶽心意六合八法拳列入「中華武術展現工程」項目。

  他先後受聘於美國世界國術總會顧問,加拿大國際武術散手道聯盟榮譽顧問,北美洲武術聯合會名譽會長,美國華林派國術總會名譽會長,俄羅斯聖彼得堡武術學校名譽校長,中國民間武術家聯誼會副會長。

  2013年在吳英華的主導下,吳翼翬六合八法拳成功申報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又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與保護項目。極大推動了吳翼翬六合八法拳運動的發展和壯大。如今每年都有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新加坡、德國等國外學員慕名來中國定期學習。

  擺下六洲棋陣傳播文化

  蔡濤自1977年從父輩那學會了六洲棋棋藝後,就表現出對六洲棋的濃厚興趣,經常向老藝人學習討教棋藝。為提高棋藝,了解六洲棋的古老文化內涵,他前後耗時15年走訪河南、湖南、湖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的部分城市,深入民間找高手對弈,學習和推廣了六洲棋古文化。2005年他在合肥市琥珀山莊設六洲棋擂臺,以棋會友,更是引起了合肥電視臺的關注及連續報導。2008年奧運會前期,蔡濤多方籌錢在田家庵發電廠門口開設了淮南市六洲棋俱樂部,給全國各地的棋友交流提供了傳承、保護、弘揚的平臺。

  2008年六洲棋榮登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2009年,六洲棋成為了淮南市第六屆全運會的比賽項目,他義務擔任裁判長,並捐獻600套棋具;2010年淮南市第一屆農民文化節上,六洲棋作為比賽項目,他再次捐獻棋具。而今,六洲棋雖全國各地叫法不同,但各地的六洲棋比賽都風風火火地開展起來了,阜陽、蚌埠、亳州都舉行了大型的六洲棋比賽,山東、雲南、新疆等外省也都有蔡濤的學生,在蔡濤的指導下推廣著六洲棋文化。

  舞出花鼓燈的嫵媚與嬌柔

  李琴從10歲開始師從老藝人陳敬芝習練花鼓燈。在19年的學習中繼承了他的花鼓燈風格和特點,在從事花鼓燈藝術表演工作中,多次出演他的優秀代表作品:《遊春》、《鼓鄉蝶舞》等。

  李琴表演的花鼓燈舞蹈藝術特點既有老藝術家陳敬芝表演的顫顛、顫抖扇、三掉彎、上山步、臥雲、柔扇、捕蝶,也吸收了中年花鼓燈表演藝術家鄧虹老師的花鼓燈動作抱頭柔扇、前仰後折、三回頭三拐彎、蝴蝶盤花、大顫步。並繼承了紀美英、吳國蘭、梁俠等各種流派的花鼓燈藝術中「蘭花」表演的風格。

  她先後獲得了全國第十屆「群星獎」舞蹈大賽獲銀獎;在中華鼓舞大賽中獲最高獎「山花獎」;在全國「城皇閣杯」舞蹈邀請賽中榮獲金、銀、銅三個大獎。她還在第三屆、四屆、五屆、六屆、七屆安徽省花鼓燈會獲個人一等獎三個,二等獎二個。

  在多年的教學中,她先後培養了100多名優秀花鼓燈學生,其中學生王燕已成為鳳臺縣花鼓燈學校的優秀教師,李文文、豐家培、趙樂、王寧、李姍姍、李娜等都成為黃山市歌舞團、淮南市歌舞團、鳳臺縣花鼓燈藝術團的重要骨幹力量。(淮南報業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小小傳承人 英國傳播非遺文化
    8月21日下午,「小小傳承人」2017年中英青少年國際非遺文化交流活動匯報演出在省文化館舉行。省文化廳給31位出訪英國傳播非遺文化的青少年授予了「小小傳承人」稱號。  為了進一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去年,省文化廳打造了「小小傳承人」 活動品牌,向全省招募志願從小學習湘劇、湖南花鼓戲、湖南皮影戲、木偶戲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青少年,擇優選拔後推薦給非遺項目的國家級傳承人收為徒弟,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 非遺文化「星河」 「非一般」精彩
    原標題:非遺文化「星河」 「非一般」精彩 ,一步一景都充滿非遺文化元素。   據介紹,非遺星河綠道全長包括天府二級綠道1800米,三級綠道3300米,它以「星+河」的理念,將文化沉澱和歷史記憶融合在一起,圍繞「星夢城市創展空間、星脈主題運動區、星源互動功能屋」三大板塊,打造出以生態為底本、文化為基調、產業為特色的星河綠道。   100餘件奇趣雕塑 「嵌入」綠道   記者注意到,綠道兩旁有很多手繪和雕塑作品。
  • 星河·領創天下(鄭州)打造文創+科創平臺,賦予文化新生
    來源標題:星河·領創天下(鄭州)打造文創+科創平臺,賦予文化新生 10月17日,隨著「星所在,鄭中心」星河WORLD·鄭州中國二砂文創園開園儀式暨戰略合作籤約在鄭州二砂文化創意園圓滿舉行,星河·領創天下(鄭州)也正式落地運營。
  • 文化惠民好熱鬧,非遺傳承人來長沙市婦幼送年畫啦!
    產後媽媽收到贈送的年畫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通訊員 張蓓)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增強廣大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通過在醫院開展「非遺傳承人送年畫」活動,讓就醫的患者和廣大市民在接觸非遺文化的同時,感受其魅力,宣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特色、推廣民族文脈。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雲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團茶|刺繡|非遺|建水紫陶
    彝族服飾彝族刺繡、建水紫陶、白族扎染、鶴慶銀器、普洱團茶、麗江水酥餅、南澗火腿……6月13日開幕的雲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線下非遺購物節上,來自9個州市的38項非遺項目的62個展位在楚雄開發區市民廣場集中亮相,吸引了市民、遊客競相購買,不少非遺好物更是補貨不停。
  • 廣州將建非遺傳承人基地
    廣州將在海珠湖附近設立非遺傳承人基地。昨日,針對有全國人大代表到廣州調研文化傳承保護工作時提出,廣州的非遺傳承人工作條件不理想,市文廣新局說,廣州正在謀劃相關的保護措施。廣州的廣繡、玉雕、牙雕等工藝非常聞名,目前廣州也有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非遺——在文化的春天裡華彩綻放
    全媒體記者 蔣寧宇 高文婷直播南陽訊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彰顯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魅力。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通過非遺項目「走出去,請進來」,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共進,讓非遺成果更加貼近百姓、貼近生活,進一步服務文化民生,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建設精神家園。
  • 深圳開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培訓活動
    給非遺傳承人頒髮結業證書。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攝南方日報訊(記者/何俊)「了解過去的一千年,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五百年。」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藍海紅講授《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的思路與規程》,並最後寄語,專家的系統教授讓培訓班學員有了深刻認識,學員們踴躍發言,提出自己對非遺保護工作的疑問與看法,並紛紛表示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件任重道遠、具有深刻意義的事情,並將認真對待老祖宗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對待非遺保護工作。理論聯繫實際,才能更好的保護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津門網段超:景德鎮古窯非遺傳承人
    一杯一碗都是千度高溫中涅槃而生的新生命,一筆一畫是都是老藝人匠心別出,賦予了傳承景德鎮文化的生命體,令人嘆為觀止。正因為有這樣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體,景德鎮陶瓷才能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景德鎮傳統圓器拉坯,是依據最終的器型作出大致相應的坯體,將泥料放在輪車上,借旋轉之力,用雙手將泥拉成坯體,是瓷器成型的第一道工序。
  • 數位非遺傳承人現身2020年沙縣「八閩非遺美食展」
    沙縣小吃裡蘊含著中原漢族飲食文化傳統的精華,至今還保留著古老漢族傳統文化的特點,被稱為古代漢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芬芳馥鬱,香飄萬裡。1997年12月8日,舉辦了首屆沙縣小吃文化節,之後每年12月8日就成了沙縣人的節日———128沙縣小吃節!如今,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已經成為沙縣的標誌性節日,沙縣也被譽為「中國小吃文化名城」。
  • 文旅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得以歪曲貶損方式使用非遺
    文旅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得以歪曲貶損方式使用非遺 2019-12-10 11:55:59,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印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 要成「非遺」傳承人譜系不能少於三代!
    記者昨日從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獲悉,《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5月1日正式實施。按照《辦法》,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應當「在本地傳承一百年以上」,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譜系也「不得少於三代」。
  • ...優秀傳統文化後繼有人「虞舜傳說」省級非遺傳承人吳寶炎收徒傳藝
    這是4月2日在舜泉大酒店舉行的「虞舜傳說」省級非遺傳承人吳寶炎的收徒儀式,而與其他徒弟不同的是,這次吳寶炎新收的兩個弟子除了學習繼承他的紹興評話等曲藝藝術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傳承好省級非遺項目「虞舜傳說」的演講藝術表現形式。
  • 鐵板浮雕非遺傳承人的「洋學徒」
    去年,喜歡中國文化的他們,陸續拜在河北省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門下,成了「洋學徒」。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臺敏: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藝術,所以我一看到就很喜歡,我被吸引住了,我想學習(這門藝術)。
  • 六安市非遺文化項目侯氏吹糖人傳承人——侯守琴
    吹糖人,也叫糖塑,是漢族民間手工藝品之一。據傳,吹糖人兒祖師爺是明朝宰相劉伯溫,這門手藝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傳統吹糖人藝人肩挑挑子走街串巷,一櫃,一爐,一勺裡,即可。六安市非遺項目侯氏吹糖人傳承人侯守琴向記者演示了她的家傳技藝,「第一步是熬糖,吹糖人必須用麥芽糖,這種糖純用糧食做成,沒有任何添加劑。熬糖的火也有講究,必須是暗火,不能燒得太旺,熬成糖稀後,就要溜糖。溜糖時用手指把糖一小塊一小塊地反覆揉捏,保證這一鍋糖都不生硬,接下來就可以吹了。」吹之前,要先製作一根吹管。
  • 8位非遺傳承人在寧擺展臺秀絕活
    8位非遺傳承人擺展臺秀絕活南報網訊(記者 朱凱)6月9日是我國第十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主辦的「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非遺互動展示活動在工藝美術大樓舉行。
  •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愛萍 2020-07-05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延平區評選茶洋窯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日前,由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開展的茶洋窯製作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在南平市博物館舉行,28名茶洋窯工匠報名參評。茶洋窯製作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遺址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傳承振興「非遺」 弘揚創新「非遺」文化
    在歌聲裡,你能感受到鄉村的生活氣息,感受到歌者對自己民族的熱愛,甚至能感受到大山裡愛情的味道。  生活在有著淳樸藏族民歌文化的磽磧腹地裡,享受著民間文化的滋養,楊明星自幼就對民族文化懷有獨特的情愫,民歌一唱就是50多年。只是讓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將愛唱的「小調」唱到了大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