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繼創設「一班一特色,一班一非遺」之後,12月30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華南師大附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博物館」)正式開館,展示古琴藝術、龍舟說唱、民族扎染等幾十種非遺文化,藏納經典,實現館校合一。這也是廣東首家校園非遺博物館。
2020年12月30日,華師附小非遺博物館開館,眾嘉賓參觀博物館
非遺博物館設在華南師大附小騰飛樓三樓,一樓是非遺文化學習區、傳統民間藝術體驗區等。記者在非遺博物館看到,文物展陳包羅萬象,以形色相依、動靜結合、虛實交融等方式呈現。有獨具嶺南特色的粵劇、潮劇、英歌舞;源自大江南北的京劇、崑曲、川劇變臉、醒獅龍舞;古琴藝術、周易文化和24節氣……
2020年12月30日,華師附小非遺博物館開館,眾嘉賓參觀博物館
「我最喜歡漢服,所以今天穿來展示。」五年級學生吳芮孜在進行漢服展示,她笑著說,「非遺博物館特別漂亮,裡面有很多傳統文化等著我們去探索。」
2020年12月30日,華師附小非遺博物館開館,眾嘉賓參觀博物館
此外,華南師大附小非遺博物館請來了國寶級文物——陳侯午敦。據介紹,陳侯午敦是在戰國時期,齊國陳侯午父子兩代所鑄造的祭器。其中,十年陳侯午敦藏於華南師範大學七十餘載。
據悉,十年陳侯午敦展陳於華南師大附小非遺博物館,以實物的方式展示中華民族的恭謹孝和之道,寓意華南師大附小秉承華南師範大學的文脈,傳承中華文化。
2020年12月30日,華師附小非遺博物館開館,眾嘉賓參觀博物館
華南師大附小校長張錦庭介紹,非遺博物館將用於專項展覽、學生活動,以及一些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研究等。「學生在學習非遺文化的過程中,要和藝術結合起來,要有展示平臺。」
張錦庭告訴記者,非遺博物館可以比較集中地展示學生的非遺作品,接下來每個月打造一個非遺文化主題,專門在非遺博物館展示學生關於這個主題的作品,「希望通過每個月一次展覽,每年兩個大活動等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每個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2020年12月30日,華師附小非遺博物館開館,眾嘉賓參觀博物館
當天上午,華南師大附小還舉行了「非遺傳承滿校園,藝術陪伴我成長」2020年藝術節閉幕式暨2021年元旦慶祝活動。
據了解,華南師大附小的藝術節是建立在非遺文化基礎上的藝術節,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把傳統文化唱出來、演出來,讓人人了解,人人認同,人人熱愛傳統文化。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婉允
審籤 | 陳婉允
實習生 | 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