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鼓山聖嚴教育基金會、法鼓山僧團聯合舉辦的第四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信眾論壇,於2012年6月1日在臺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行。
本屆研討會分為「國際學術會議」、「法鼓山信眾論壇」兩部分進行,並以「聖嚴法師與當代漢傳佛教的回顧和前瞻」為研討主題,將展開一連四天的主題演講、論文發表與對談,通過系統的學術研究,引導更多人來了解聖嚴法師推廣佛教的精神思想與對時代的意義。
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在致詞時表示,本屆信眾論壇有一個特色,即是由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擔任主持人,帶領常字輩法師進行發表。這兩天,將有十五位常字輩法師輪流上臺,發表法鼓山推動禪修、教育、弘法與關懷工作的近況,這是僧團與團體共同的成長,也是法鼓山對當代社會產生的價值與奉獻。
在開幕式上,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清彥與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共同籤署了合作成立「聖嚴漢傳佛教學術發展項目」,該項目將於該校宗教研究所設立「聖嚴漢傳佛教講座」、「聖嚴漢傳佛教博士碩士獎學金」與「聖嚴漢傳佛教年輕學者短期訪問研究獎助」。這是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之後,島內第一個設立專門研究漢傳佛教的大學校院,意義相當殊勝。
籤約儀式結束後,即進入為期兩天的信眾論壇。信眾論壇主要邀請對象為法鼓山體系僧俗四眾,議程特別針對法鼓山大普化、大關懷、大學院三大教育的推展,由法鼓山各相關單位進行綜合性的論述發表。
在首先登場的法鼓山的大普化教育中,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針對法鼓山佛法普及教育略加闡述,隨後由相關主責法師們陸續就共學活動、推廣課程、聖嚴書院、數字課程等內容,一一發表如何透過多元活潑的活動與課程設計,帶領民眾認識活用佛法的益處,更加落實實踐法鼓山核心理念心靈環保。
在大關懷教育的議程中,常捷法師、慈基會江弘基總幹事,相繼發表「關懷與修行」以及「法鼓山慈善基金會的回顧與前瞻」,希望透過慈悲與智慧的善行,讓苦難的人間充滿希望和溫暖。
大學院教育系由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學僧分別發表論文,不僅展現僧團新生代法師的紮實修學功夫,也讓與會大眾能夠再更貼近親近聖嚴法師的學思歷程。
發表論文包含有《正語之道—以聖嚴法師講解「沙彌律儀」的內容為主》、以及《高僧的學習典範—以聖嚴法師的「高僧行誼」課程為中心》等。
次日舉行的論壇發表由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師主持,禪修中心副都監果元法師、常護法師、常啟法師等相繼針對「聖嚴師父禪法在東西方的開展與弘化」、「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其禪風的開展」為主題進行發表,讓與會大眾對聖嚴法師推展禪法的歷程與脈絡,有更深刻的認識。
繼而在法師帶領與會人士體驗放鬆身心的禪坐後,緊接著就是針對大家所關心注重的「法鼓山的永續與未來」,由法鼓山都監果廣法師暨經規處監院果傳法師,分別從心靈環保、漢傳禪佛教、三大教育、世界淨化四個最高指導原則,發表法鼓山永續發展的方向與機制,結束後,並同時啟帶動了現場熱絡的座談討論與分享。第二屆信眾論壇就在大家歡喜感動的迴響中圓滿結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