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古鎮被埋藏在地下近800年,出土文物成包頭博物館鎮館之寶

2020-12-13 美麗鹿城包頭

這裡曾是元和清的牧場。歲月滌蕩,芳草枯榮,掩蓋了昔日的繁華景象。

乾隆年間,有燕姓貧苦農民走西口來到包頭黃河岸邊麻池一帶,看到這裡泉甘土肥,於是留下來種地謀生,因他姓燕,周邊走西口的人們就把這裡稱作燕家梁。在年復一年的耕作中,這裡漸漸形成了村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燕家梁村的耕地裡,遍布著碎瓷片,農民們司空見慣,孩子們也常撿拾玩耍。1962年,正在田間耕作的燕孝榮掘出一個裹滿泥巴的大瓷罐,大罐頗為完整,上面的牡丹花紋也很喜慶,於是他帶回家將其擺在躺柜上。這一擺就是17年。再後來,考古工作者劉幻真來到燕家梁考察,偶然見到躺柜上的大罐,識得竟是一件稀世珍寶。

2006年,一支由內蒙古和包頭市兩級文物部門組成的考古隊伍開進燕家梁地區,在這裡,他們發現了一個金元時期的文化遺址。一個被埋藏在地下近八百年的城鎮得以重見天日。今天,讓我們邂逅曾經黃河之濱的繁華驛站——金瓶鎮。

水陸樞紐

元代時,蒙古鐵騎通過四次西徵,踏平歐亞大陸,將中國通過中西亞與歐洲連接起來,當時溝通東西重要的通道就是草原絲綢之路。

包頭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蒙元時期,草原絲綢之路日漸成熟,當時在北方草原設立了多處行政機構,並且正式建立了驛站制度,東西方向驛站珠聯、交通縱橫。絲綢之路既是軍令政令上傳下達的重要通道,又是對外貿易往來的主要線路。來自阿拉伯、波斯、中亞的商人通過草原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商隊絡繹不絕。金瓶鎮(燕家梁遺址)便是元代時諸多驛站當中重要的一個。

▲ 本報記者探訪燕家梁元代遺址

「金瓶鎮地處陰山山脈、昆都侖溝正南。昆都侖溝,古稱石門水,從戰國秦漢開始就是溝通陰山南北的重要通道。遺址以南不足2公裡便是黃河溼地,是當時重要的水路、陸路交通樞紐。秦直道的終點就在這裡。漢代時,昭君從這裡出塞和親,元代時也是交通往來的重要驛站。」工作人員介紹。

通過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在這裡發現了交錯的道路以及房址、窖藏、窯址、地爐、灶等。出土了大量瓷片,數萬枚遼宋夏金元時期的銅錢等各類文物。

▲燕家梁出土的文物

拂去歷史的沙塵,這一磚一瓦、一器一物,都在講述北方草原上曾經的繁華。

商旅生活

這是一處承擔著黃河水運和北上陸運的水路驛站,這裡道路平闊、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盛極一時。

金瓶鎮遺址上道路交錯,很多館肆、店鋪類建築成排分布於道路兩側,在發掘區中部南北大道的兩側,是密集的館舍。遺址中發現了保存較好的酒肆客邸區,結合出土墨書題記中出現的「金瓶館」「仁和店」「王家店」「金瓶正肆」等內容分析,這一帶當年應該是酒館、旅店等店鋪集中的地方。

▲在燕家梁元代遺址附件的農田裡,記者找到的碎瓷片。

遺址的館舍基址設計有「鍋連炕」結構,齊整密集的煙道可以同時滿足居住者採暖和防潮的需求,可以想像,過往商旅帶著一路的奔波在這裡休整,溫暖舒適的「鍋連炕」能快速消除旅途的疲憊。

商旅途中,人們如何解決吃的問題?遺址出土的石烙灶高度還原了當時商旅野炊的情景,也讓我們找到了現今仍流行於山陝地區的特色小吃「石頭餅」的石烹遺風。

工作人員介紹,石烙灶是北方草原商旅中的一種野炊方式,商人們在旅途中做飯時,先挖一個灶坑,然後把乾柴鋪墊於灶坑底部,在柴上鋪滿石塊,引火將石塊燒至滾燙後,再放置麵餅或肉菜類食物,食物上覆蓋柴草、沙土,直至燜熟。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便於就地取材,特別適合旅途中野外用餐。至今在我國北方及中東、中非等地區仍有使用,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特色美食。

▲燕家梁出土的文物

富足小鎮

燕家梁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窖藏瓷器,這些瓷器分屬於五大窯系:江西省景德鎮窯系、河北省磁州窯和定窯、河南省鈞窯、浙江省龍泉窯系,瓷器做工精美,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中國名窯。除了用於日常生活,遺址中還出土了一些「迷你」小動物陶俑。

▲博物館講解員對燕家梁元代遺址出土的文物進行介紹

包頭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小動物陶俑是專門為孩童製造的玩具。「類似陶俑常見的多為陪葬品,但燕家梁遺址出土的這些陶俑,卻是孩子的玩具。這不僅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童趣,更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能有大量時間專門給孩子製作玩具陶俑,也體現出當時人們生活富足,經濟繁華。」

不僅如此,這裡還出土了許多瓷器中的經典之作,如鈞窯系碗、盤、碟、香爐等日用品。因在釉料中加入氧化銅會發生窯變,鈞窯瓷器被形容為「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其珍貴程度,從民間「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黃金有價鈞無價」的說法便可知。而這樣珍貴的器物,在金瓶鎮大量存在。此外還有瓷胎細膩、釉色潤澤、工藝精巧的定窯系瓷器。從定製的玩具陶俑,到精美的碗碟、香燻、酒器等生活用品,金瓶鎮居民當時富足而精緻的生活可見一斑。

▲燕家梁出土的文物

燕家梁遺址中並未發現燒造瓷器的窯址,這說明這些瓷器大部分應是通過水路或陸路運輸而來。這也反映出當時北方草原與中原地區頻繁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此外,從瓷片上的八思巴文、畏兀兒體蒙古文等多種文字中可以得知,當時金瓶鎮不僅館肆、商鋪林立,還有「栢山寺」等宗教文化場所,文化生活豐富。

前世猜想

燕家梁遺址最驚豔世人的,要數當年燕孝榮挖出的那隻元青花大罐,如今,它已經是包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隻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飾有寓意吉祥的花卉紋路,精美大氣,色澤藍中帶微紫,零星鐵斑凹凸均有,底平足,火石紅為一線紅,具有麻倉土特徵。麻倉土,元代稱為「御土」,明代稱為「官土」,從這兩個別名中,即可見麻倉土瓷器的珍貴。罐口內壁有叉形標記,這在國內其他幾件同規格的館藏元青花瓷器中不曾有過。20世紀80年代,多位國內外專家專程探詢此罐,並給出極高評價。

▲包頭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吸引了市民的目光

時至今日,人們仍在追尋這件元青花大罐的前世:它可能是從景德鎮定製的瓷器,燒制數量極少,因而異常珍貴。後來遭遇戰亂,人們無法帶走碩大沉重的瓷器,又不忍捨棄,於是將其深埋,期待有一天能回到此處,再次擁有……

有學者認為,金瓶鎮的衰落是在元末,當時爆發了大規模的戰亂,朱元璋數次北伐,北元無力挽回敗局。元末明初的蒙古高原上烽煙四起,金瓶鎮的居民匆匆逃離戰亂之地。從燕家梁遺址出土的大量窖藏錢幣、瓷器可以想像,遭逢亂世,人如微塵,但對未來仍有希冀,於是,匆忙中,人們將財產草草埋藏,期望有朝一日能重回家鄉。據此估計,燕家梁或毀於兵禍。

時過境遷,曾經的古驛已經被現代化的城市和道路所取代。沿著南繞城公路一路向東,路南的遺址石刻和草叢中散落的瓷片,仿佛一把時空的鑰匙,隨時向世人開啟這遠去的繁華與滄桑。(來源:包頭晚報 記者:霍曉霞,李強,孔韋唯;編輯:賀怡欣)

相關焦點

  • 博物館日活動多 包頭博物館四舉措讓文物"活起來"
    「尋寶小先鋒」活動的參與者也是絡繹不絕,不少小朋友剛進博物館就到前臺領取尋寶卡,在展廳中來回穿梭,尋找手中的寶物。好不容易找到卡片中標示的文物,就迫不及待地填寫答案,一遍遍問著講解員阿姨,仔細聆聽,確保自己所填答案是正確的。  據統計,「五一」小長假期間,博物館共接待觀眾近萬人,推出的互動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少年兒童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拉近了博物館與市民的距離。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
  • 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景雲碑」,到底是什麼來頭?
    市民遊覽雲陽縣博物館時,「景雲碑」往往是必看之物。近日,筆者從雲陽縣文管所據悉,目前存放在雲陽縣博物館的是「景雲碑」的複製品,而真正的「景雲碑」因其較高的考古價值、藝術價值,被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並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10萬多件館藏文物中脫穎而出,入選為十大鎮館之寶。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但陶鷹鼎的來頭可大了,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出土文物。在1993年還曾被來華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出來,代表中國出境參加申奧國家文化展。這件文物實在是太珍貴了,2002年它就位列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行列。
  • 包頭旅遊景點大全
    包頭旅遊景點大全懷朔古鎮紅花腦包大草原>大仙山泰安客棧昭君島百靈廟美岱召包頭博物館包頭渡口景點介紹:  秦長城在包頭市境內的秦長城累計長度為120公裡左右,多半修築在山巒北坡,依山就險,因坡取勢,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帶多用夯土築成,山地則多用石塊或土石混築,一般石砌長城遺蹟保存尚好,現存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寬4米,頂寬2米左右,土築城垣多數毀壞無存;土石混築的城牆,由於多年風雨的侵蝕,已基本成路基狀痕跡,但在高處,
  • 京都國立博物館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一萬多件貴重文物     入館先知: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建造於1897年,也就是明治中葉時期,建築具有法式文藝復興風格。這座磚結構的建築物,由於其特殊的歷史價值,還被列為日本的國家重要文物。博物館主要收藏日本的出土文物和平安時代以來的美術、工藝美術作品,其中有許多日本的國寶。
  • 包頭博物館和美術館恢復開放了!
    從今天開始,包頭博物館和美術館也恢復開放,工作人員提前做好消殺工作,市民攜帶身份證登記後就可以正常參觀,不過進入館內還需要佩戴口罩。 點擊視頻了解詳細內容 李雨薇是包頭博物館的講解員,一大早她就忙著調試講解設備。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
  • 最大的漢代青銅車馬「回家」 將成資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會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資陽市文物局籤訂《資陽市蘭家坡漢墓發掘出土文物移交協議》,正式移交資陽銅車馬等文物。銅馬車像據悉,15年前,2005年12月,資陽銅車馬出土於資陽市雁江區蘭家坡。當下,資陽市博物館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根據雙方籤訂的移交協議,待博物館建成後,資陽銅車馬將正式「回歸」資陽,作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另外,記者了解到,資陽市蘭家坡漢墓出土文物展出的展廳位於資陽市博物館2層「車馬漢風」展廳,展廳面積793.13平方米,建築層高6米,通過展示以銅車馬為代表的一批兩漢時期資陽生產勞動、文化娛樂等方面相關文物,讓廣大市民了解到漢代資陽人的生活圖景。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_時政_中國西藏網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農民挖到吃不了的「菜」,專家800元買下,如今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之一就是一顆白菜,河南省博物館裡也有顆白菜被稱為鎮館之寶。我們先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這顆白菜,這是一顆翠玉白菜,整顆白菜由翠玉雕琢而成,從白色的菜幫到翠綠的菜葉,通透無暇,菜葉上還有2隻昆蟲,觸角清晰可見,栩栩如生。這顆白菜原來陳設在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的寢宮永和宮。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溪山行旅圖  姜松評寶:最知名的古代山水畫。隱藏的作者題名,證實了畫作真實度。  官網:  https://www.npm.gov.tw/  14.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
  • 這些博物館的logo都是怎麼來的?
    博物館的西北側便為西安的地標建築大雁塔。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LOGO,採用雙龍環繞成圓形,象徵長安自古為帝王之都,中間則為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外觀的形狀。 西藏博物館的LOGO為簡潔的線條造型,靈感則來源於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朱墨彩繪雙體陶罐」。
  • 了解博物館,先從這些LOGO開始吧
    博物館的西北側便為西安的地標建築大雁塔。陝西歷史博物館的LOGO,採用雙龍環繞成圓形,象徵長安自古為帝王之都,中間則為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外觀的形狀。西藏博物館的LOGO為簡潔的線條造型,靈感則來源於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朱墨彩繪雙體陶罐」。朱墨彩繪雙體陶罐發掘於西藏的卡若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卡若遺址則被公認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
  • 陝西最高等級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這陣容在全國沒幾個省份能媲美
    不過,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築群和博物館三部分組成,在國內博物館裡算是獨樹一幟。西安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西漢彩繪人物車馬鏡。這是西安博物院唯一一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2017年5月18日,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有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青銅器,在陝西僅次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其中何尊是毫無爭議的鎮館之寶。國家一級博物館對設施設備、開放時間、觀眾數量都有一定要求。所以評上一級博物館的,大部分位於省會西安。
  • 湖北省博物館要上新啦!誰是「鎮館之寶」?你來定!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湖北省博物館 三期預計2021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大一倍,「鎮館之寶」也將隨之擴容。省博聯合湖北日報 推出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以更好地發揮明星文物代言博物館、推介荊楚文化的作用。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止2019年註冊博物館就有3410個。截止2018年,博物館文物藏品共計37540740套/件。中國人也尊重歷史,尊重知識,下圖為近五年博物館參觀人數統計:圖中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博物館裡藏品那麼多。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以收藏國寶級文物數量排名為依據,來盤點一下筆者心中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2018年12月22日 14:22  來源:廣西新聞網        廣西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101號雲雷紋大銅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被譽為「銅鼓王」。侯宇寧攝
  • 包頭又在全國出名了!這還是我映像中的包頭嗎?
    >在包頭有美的不像話的藍天白雲3小時前昆都侖區,青山區,東河區,九原區小編:新的一年,你被包頭藍刷屏了嗎?我們要讓所有人知道在中國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叫包頭有一種文化底蘊叫西口文化包頭·東河區2小時前昆都侖區,青山區,九原區小編:包頭文化,根在東河、魂在北梁!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