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深圳特區40周年:鹽田社區矯正工作構築多元參與新格局

2020-12-17 騰訊網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瑋瑋 通訊員 熊蝶 文/圖

「社區矯正」作為舶來品在中國的發展不足20年,但在司法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共同推動下,社區矯正被寫入刑法,成為被全社會認可的刑罰方式。2020年7月1日,《社區矯正法》正式實施,為全國社區矯正工作指明前進方向。

位於深圳東部的鹽田區在這十幾年的歲月裡跟隨深圳發展大潮,在鹽田區司法局的牽頭下,將社區矯正工作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逐漸形成多元參與新格局。

「最初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深圳是全國最早在社區矯正工作中引入社工的地區之一, 2009年鹽田區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工機制。由區司法局協調、領導,社工分散在各個街道司法所,以個案服務等形式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教育學習。

◊鹽田區各有關部門共同召開社區矯正社工服務座談會

「起初對於這份工作多少有點牴觸,因為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犯罪人員,對於社區矯正工作也了解不深,所以總害怕會發生意外事情。」一名曾參與轄區社區矯正工作的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對工作的熟悉以及國家對於相關工作制度體系的逐步完善,鹽田區的社區矯正工作從「摸著石頭過河」逐漸形成一套可複製的工作模式,司法局、司法所、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互相配合,為今後社區矯正工作的發展打下基石。工作人員也更加得心應手,「鹽田是我的家,參與社區矯正工作能夠維護社會穩定,讓我有機會回報養育我的一方水土。」

2012年,《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出臺,將社區矯正人員只能在戶籍所在地接受矯正更改為居住地,鹽田區的社區矯正對象人數迅速增長,到2014年,已從個位數增加到95人,翻了10倍多。不論是區司法局還是街道司法所,社矯工作壓力驟增,使用新的管理辦法迫在眉睫。

率先全市成立社區矯正中心

為有效推進轄區社區矯正工作向規範化方向發展,2014年,鹽田區司法局與區民政局、區社工協會以及社工機構共同深入研究,經過反覆商議後得出最終方案,決定對全區的社區矯正社工實行集中辦公和日常管理服務相結合的工作制度,成立全市第一家社區矯正中心。該中心作為集中辦公場所,配備工作室、談話室、宣告室、信息管理平臺及檔案管理存放等硬體設施,重點開展落實每月兩個「八小時」集中教育和社區服務。

◊鹽田區社區矯正中心

社區矯正中心的成立一改過去社工自身職責混亂、定位不清的狀況,以及「單打獨鬥」「各自為戰」的工作形式,轉而以團隊化的運作方式研究、分析社區矯正工作,同時分成若干工作小組深入街道、社區開展日常工作。不少社工表示,新的工作模式讓他們能夠更加專注於自己的工作,避免了社工行政化帶來的困擾。

6年時間裡,社區矯正中心始終堅持「尊重、接納、關愛、關注」的服務理念,以「提升社區矯正服務水平、夯實矯正服務成果、創新矯正工作模式」為目標,緊密結合社區矯正工作特點,倡導「助人自助」,努力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為轄區社區矯正人員順利回歸社會和解決困境提供優質的專業化服務。在青年社工的推進下,該中心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專題系列活動,如針對社區矯正人員開展法律課堂、情緒管理講座、書法大賽,組織社區矯正人員從事社區服務等,該中心在2015——2016年連續兩年獲評「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處處充滿溫情的社區矯正

鹽田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發生過很多關於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和社區矯正對象的溫情故事。

疫情防控期間,沙頭角街道司法所所長黃瑜文自大年初一便投身於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擔負起社區矯正對象「引路人」一職。根據區司法局的指示,黃瑜文要求社區矯正對象每天11點前電話匯報當天的疫情防護情況和思想動態,同時利用微信與其進行定位共享,以便實時掌握動態。「不要外出,保證好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仿佛成為了他的口頭禪。當得知一名社區矯正對象是單親母親,因疫情暫時無法與兩個年幼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並為此苦惱時,黃瑜文及時與她溝通,單親媽媽最終放下思想包袱,居家做好疫情防護。「我十分能理解她的心情,在一線的這幾天,我的兩個孩子也交給家裡的老人照顧,他們有時會在視頻裡哭著找我。」黃瑜文總是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心理疏導。

◊黃瑜文與社區矯正對象交流談心

有些社區矯正對象身份特殊,他們或是企業負責人或是醫生,「考慮到他們犯罪行為較輕、社會危險性較小,而且還要為幾百號員工的生活負責,醫生也要救人治病,所以我們會在保證他們受到監管的前提下讓他們繼續發揮個人社會價值。」

由深圳和香港共同管轄的中英街地處鹽田,部分港籍社區矯正對象會由中英街管理局進行矯正。在進行集中教育時,有些港籍社區矯正對象表示聽不懂普通話,社區矯正社工專門找能說粵語的同事給他們「開小灶」,務必將教育學習落實到每個人。

構築多元參與新格局

多年以來,鹽田區致力於提升社區矯正信息化管理水平。2017年,率先全市實行「電子手環+終端」模式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監控,目前手環佩戴率和定位率均高達98%以上。創新啟用人證合一籤到設備,在當面報告、心裡矯治、思想匯報、臨時抽點、教育學習、個別教育、社區服務等8項日常活動使用人臉識別籤到記錄,實現了由「人防」向「技防」的轉變。

同時,鹽田區充分發揮轄區律師在服務特殊人群管理中的專業作用,建立「一月一講座」學法制度,組織全區社區法律顧問每月到社區矯正中心開展「菜單式」法治講座,通過律師與社區服刑人員面對面講座、零距離交流,有效激發了社區服刑人員的學法熱情,幫助解決他們生活就業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積極探索公、檢、法訓誡教育新方法,針對日常管理中違規社矯人員開展司法所和派出所聯合訓誡教育,使教育矯正措施更具有針對性。

◊鹽田區在全省首次推出社區矯正多元主體參與的幫扶機制

為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教育幫扶,鹽田區司法局抓住《社區矯正法》出臺契機,堅持專門機關和社會力量相結合的原則,精準把握社區矯正社會化屬性,內挖潛力、外聚合力,積極探索社區矯正多元主體參與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辦法。今年8月,鹽田區政府正式下發《鹽田區關於建立社區矯正社會多元參與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全省首次推出社區矯正多元主體參與的幫扶機制,對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多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作出部署。《意見》的出臺將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發揮聯動幫扶作用,健全和完善多元主體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機制,有效解決區域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共同推進社區矯正工作向縱深發展。

相關焦點

  • 特區40年|深圳鹽田:堅定不移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特區40年|深圳鹽田:堅定不移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2020-08-21 1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層「微改革」釋放「大能量」 鹽田街道創新構築社會治理新格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琳君 鄭創彬 通訊員 朱永桂)為創新基層治理機制,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鹽田街道堅持用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今年以來,積極探索社會矛盾糾紛「三前移」(信息摸排前移、宣傳引導前移、多元調解前移)創新項目,有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逐步探索出一條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 重磅喜訊┃致敬品牌 感恩深圳——壹加健康榮膺深圳特區40周年...
    2020年10月30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的南方日報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品牌發展暨2020深圳企業社會責任峰會在深圳隆重舉行。深圳市前海壹加健康醫療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壹加健康)作為生命科技領域企業代表之一,受邀參與此次盛會;壹加健康因攜手珠海市人民醫療集團橫琴醫院打造國際細胞治療中心,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創新性開創自貿區細胞治療先行示範價值,而榮膺深圳特區40周年"行業發展貢獻獎"。
  • HOME@shenzhen:祝特區40周年生日快樂!
    「深圳是我家」活動從1994年開始,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大家樂舞臺,也曾經是許許多多深圳青年的精神港灣,記錄著大家記憶深處的青春歲月。隨著深圳青年廣場的全面啟用,大家樂舞臺也以嶄新的面貌展現風採。本屆「深圳是我家」重返大家樂舞臺,是回憶,是致敬,也是傳承。
  • 溫嶺市司法局推行「智慧矯正」開創社區矯正執法新格局
    溫嶺市司法局融合現代科技手段,以「非接觸式」推進執法手段創新,構築「電子圍牆」、創設「雲端課堂」、健全「共享網絡」,開創「智慧矯正」新格局。一、構築日常監管「電子圍牆」,推進社區矯正執法科技化。一是「平臺+手機」定位模式。
  • 400對情侶七夕泡泡跑,致敬特區成立40周年
    8月25日(農曆七夕節),深圳歡樂谷以「深愛四十年 攜手向前跑」為主題,面向全深圳,招募了400對熱愛深圳、建設深圳的情侶參與情侶泡泡跑活動,用奔跑向深圳速度致敬,用奔跑訴說對深圳特區的愛。上午7點,400對情侶身著白色T恤統一在深圳歡樂谷西班牙廣場集合,參與者興致勃勃,紛紛在打卡牆上按下七彩手印籤到。隨後,參與活動的情侶組織起來,在廣場拼成愛心和「SZ40」的字樣,向深圳40周年深情告白。 熱身完畢,400對情侶在魔幻城堡開跑處就位,隨著一聲槍響,主持人宣布開跑,情侶們衝入粉色泡泡海洋中,圍繞全園奔跑。
  • 深圳歡樂谷七夕泡泡跑 400對情侶表白特區成立40周年
    央廣網深圳8月25日消息(記者李強)為慶祝特區建立40周年,8月25日(農曆七夕節),深圳歡樂谷以「深愛四十年 攜手向前跑」為主題,面向全深圳,招募了400對熱愛深圳、建設深圳的情侶參與情侶泡泡跑活動,用奔跑向深圳速度致敬,用奔跑訴說對深圳特區的愛。
  • 致敬深圳特區40周年 · 接力(二)| 案件增長578倍,36年審判執行回憶錄
    看今朝煥然法治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深圳特區成立40年來,法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其中,人民法院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依法妥善審理各類案件,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一,有力維護了國家社會大局的穩定,彰顯了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 致敬深圳特區40載 |「數」讀福田教育這些年,
    今天我們喜迎深圳經濟特區40歲生日!40年前的今天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無數個「第一」誕生在這片夢想的土地今天,讓我們一起「數」讀福田教育這些年以亮眼的成績致敬深圳特區40周年勇擔新使命,再創新輝煌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貢獻福田力量!
  • 40名人才,40句祝福,深圳人才同賀特區40歲生快!
    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40周歲生日。40年城市蝶變,創造世界奇蹟;40年創新不息,書寫壯麗史詩;40年人才驅動,厚植髮展沃土。今天,「人才深圳」特別邀請了各年齡段在深工作的40位人才為深圳送上祝福寄語,衷心祝福特區生日快樂!共同致敬特區成立40周年!
  • 深圳:歡樂的社區 歡慶的海洋
    國慶假期,鹿丹村居委會組織居民合唱愛國歌曲,社區一片喜氣洋洋。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偉文 通訊員 鄭麗萍 攝連日來,深圳各社區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歡度國慶,社區居民踴躍參與,以飽滿的熱情抒發對新時代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美好祝福。
  • 深圳鹽田:在高質量發展中激發活動創造力
    鹽田,位於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東部,屏山傍海,美不勝收。這座山海之區,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迸發出的活力與創新力,尤其令人驚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價格的上漲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深圳是最早面臨轉型壓力,也是率先進行轉型發展的先行地區。鹽田,也曾經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多年來,鹽田區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以奮鬥姿態不斷開拓新局面。
  • ...作品展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陸佳個展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行
    上世紀 80 年代初,陸佳從廣州來到深圳參與特區文化建設,曾經在報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後調入深圳畫院擔任專職畫家至今。陸佳在數十年的藝術之路的求索,不斷尋找屬於自己的水墨語言,他的繪畫風格也處在一個不斷自我蛻變的過程中,從傳統趨於現代,從寫實演繹抽象。
  • 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 "四十不惑"再出發
    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2018年10月,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總書記再次來到深圳,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而人民對深圳的期許,直接體現為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將這裡視作夢想之地,直到現在,深圳市人口平均年齡也只有33歲。
  • 深圳特區40年:極光CEO羅偉東接受深圳衛視採訪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市隆重舉行。大會總結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並為深圳經濟特區在新時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領導人在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數字經濟」。
  • 把居民需求作為社區工作重點---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關萬學)昨日下午,廣東省副省長何忠友,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潔一行率全省民族工作現場會全體與會代表100人,前往寶安區新安街道寶民社區參觀考察城市民族工作情況。 當天下午,何忠友、林潔一行先後參觀考察了寶民社區民族之家、民族園、愛心銀行等地,並聽取社區在開展各項民族工作方面的介紹。據悉,由於寶安社區外來人口較多,且含有部分少數民族。
  •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從區位角度講,深圳的地理優勢在哪?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深圳經濟特區已經成立40周年了,40年時間裡,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到地級市、省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一線城市,可謂步步飛躍。特別是當前深圳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隔壁廣州,一躍成為國內經濟第三城市,僅次於北京、上海, 發展速度可謂火箭一般。
  • 深圳國際品牌周獻禮特區40周年,喜茶獲「新茶飲開創者」稱號
    作為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獻禮活動,第四屆「深圳國際品牌周」開幕大會於8月28日舉辦,並發布了「獻禮特區40年·致敬品牌40人」品牌人物和第十七屆深圳知名品牌名單,以表彰企業打造更具時代引領性的深圳知名品牌作出的貢獻。
  • 特區40周年 深圳共享單車邁入3.0時代 探索行業新模式
    來源:證券時報網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日子,這些年為全國各地提供太多發展樣本。而在打造慢行交通系統方面,深圳正通過定點還車、應用4GCat.1通訊網絡等,再次以引領姿態推動革新,可為國內各大型城市提供借鑑。
  • 深圳鹽田: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 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深圳鹽田: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 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2020-10-22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