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司法局融合現代科技手段,以「非接觸式」推進執法手段創新,構築「電子圍牆」、創設「雲端課堂」、健全「共享網絡」,開創「智慧矯正」新格局。
一、構築日常監管「電子圍牆」,推進社區矯正執法科技化。一是「平臺+手機」定位模式。依託社區矯正信息管理系統和「浙裡矯」APP,通過手機定位技術對社區矯正對象實現實時監控。共有779名社區矯正對象被實行手機定位管理。二是「手機+腕帶」雙重模式。對無正當理由,未經批准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社區矯正對象實行定位手機和電子腕帶雙重管理,有效解決了定位專用手機監管中出現「人機分離」的現象。目前,有2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雙重管理。三是「視頻+走訪」輔助模式。運用微信、QQ的視頻聊天功能,採取視頻對接的方式聯繫請假外出、跨市縣活動的社區矯正對象,確保社區矯正對象不脫管、不漏管。截至8月份,通過視頻走訪113人次。二、創設矯正教育「雲端課堂」,推進社區矯正執法智能化。一是開設「雲直播」課堂。聯合市法院利用中國庭審公開網組織轄區內的社區矯正對象實時觀看社區矯正相關庭審全過程。社區矯正對象通過手機「掃一掃」直播二維碼,就能「隔空」觀看庭審。當天,有695名社區矯正對象參加了本次學習。二是開設「雲學習」課堂。通過「心岸」APP在線學習教育系統、微信、qq群定期發送學習內容,利用社區矯正對象碎片化時間,提醒社區矯正對象遵紀守法。三是開設「雲體驗」課堂。投入17萬元,探索融合現代VR技術,打造40平方米的互動展館和室內文化長廊。通過虛實場景結合、720度沉浸式感受監獄服刑—警示教育、黨史黨建—紅色教育、壓力緩解—心理放鬆教育,由淺入深,潤物無聲地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學習教育。三、健全執法辦案「共享網絡」,推進社區矯正執法信息化。一是配齊辦案設備。爭取增撥37.6萬經費,購置辦案設備,完善司法局至各司法所配套系統建設和設備配置,推進單軌制政法一體化。今年來,通過一體化平臺接收社區矯正對象321人,接收委託審前調查案件45件。二是提升隊伍能力。開展全市社區矯正業務培訓會,司法所幹警及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共計70餘人參加了本次培訓。三是強化協調溝通。聯合市法院、市檢察院開展一體化辦案系統研討會。認真梳理與其他政法單位銜接的業務需求,使司法行政工作與一體化辦案系統做到實質對接、數據共享,提高政法單位數據利用率,力爭協同率達到100%。
【來源:市司法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