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an a Webaholic. 我是一個網蟲。
(2)I like chatting online. 我喜歡網上聊天,
(3)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is interesting. 網上聊天很有趣。
(4)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brings me a lot of fun. 網上聊天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5)We can call Internet addicts(上癮的人)a Webaholic. 我們可以管網上癮君子叫網蟲。
(6)Internet dating hurts. 網戀有害。
從這幾個簡單例句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完整的句子都是由兩部分組成:"陳述對象+陳述內容"。這裡的陳述對象一般是由名詞或相當於名詞的成分來充當,用語法術語來說叫做主語。而陳述內容則是說明主語怎麼樣了,都是用動詞來表達,我們稱之為謂語。因此,一個完整的英文句子就是:"主語+謂語"或"名詞+動詞"。所以,英文句子結構非常有自己的規律,總是要寫出"主語+謂語"。我們還可以進 一步思考;其實,我們可以從哲學這一高度來找到答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世界的基本出發點是:(2)物質的存在形式是運動。因此,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可歸結為"物質的運動"或"運動的物質"。而語言作為人類思維認識的載體,自然也得體現這一客觀規律"物質+運動"→"名詞+動詞"→"主語+謂語動詞",因此,今後我們寫英文句子,通常就要寫出主語,還要寫出謂語動詞,既要有"陳述對象",又要有"陳述內容",這樣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進一步研究,我們還會發現,上述句子動詞後邊所接的成分長短不一,於是我們又可以把這些句子進一步細分為:上面表格中,有好多術語(如表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賓語補足語)讀者也許很不熟悉,我們在後邊馬上就有詳細的解釋。在此,我們先要了解上述的五種英文基本句型。之所以有這五種句型,關鍵在於謂語動詞。比如有的動詞後邊不帶賓語,例如:Internet dating hurts. 網戀有害。
主語 謂語
有的動詞要有賓語,例如:
I like chatting online. 我喜歡網上聊天。
主語 謂語 賓語
有的動詞後邊要接兩個賓語,例如∶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brings me a lot of fun.
主語 謂語 間賓 直賓
網上聊天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有的動詞後邊僅有一個賓語還不能夠表達完整的意思,在賓語後邊還需接一個補充賓語的成分,例如:
We can call Internet addictsa Webaholic.
主語 謂語 賓語 賓語補足語
我們可以管上網癮君子叫網蟲。
因此,我們可以說,動詞構成了一個句子的骨架結構。因為是動詞決定了一個句子是否有賓語,有幾個賓語以及其他句子成分。敬請關注下一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