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現在社會對於教育的重視,所以孩子每天的生活都被學習和考試充斥著,這也令得他們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加。但很多父母依然高標準的去要求孩子,對孩子採取高壓式教育。
7歲男孩假期做了376張試卷假期是一個孩子最快樂的時間,但有一個7歲的男孩卻在假期中做了376張試卷。在綜藝節目《小小的課桌》中,其他孩子更多的是學校的作業,而7歲的徐敬凱卻是家長的作業遠超過學校的作業。
而她媽媽自己也透露,在寒假的時候徐敬凱整整做了270份考卷,7本大題還有50頁自打卷,最後總計是376張。而談到兒子這樣的學習,媽媽一臉自豪。但事實上這樣的高壓教育,導致徐敬凱心理壓力過大,害怕自己會失敗,所以遇到機會他常常不敢主動的去把握。
而媽媽的教育理念則是認為,孩子是不需要一個快樂童年的,孩子更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她對孩子說到如果現在學會抗壓,那麼長大以後才會是快樂的,當時在場的嘉賓對於這樣的教育理念都感到不可思議。
高壓教育正在摧毀孩子的未來很多父母認為壓力能夠被轉換成為一種推動孩子前進的動力,所以他們對於孩子寄予了非常大的期待,為了讓孩子能夠走上自己規劃的道路,父母會給孩子創造一個"高壓"的教育環境。
可是這樣的方式真的有益於孩子的成長嗎?事實上,在"高壓教育"下,孩子的神經一直被迫緊繃著,而且父母一直在推著孩子前進,完全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而心理學上有一個詹森效應,一個孩子平常表現的非常不錯,但到了關鍵的時候就會因為心理素質低而失敗。而在高壓教育下,孩子很多會出現詹森效應。所以"高壓教育"的效果未必有父母想像的那麼好,甚至可能正在摧毀孩子的未來。
找到孩子能承受的壓力臨界點"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其實並不能夠指代每一個孩子,因為每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只有在孩子承受範圍內的適度壓力,才能夠對他們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如果壓力超過了孩子能夠承受的壓力臨界點,那麼孩子的情緒就會面臨崩潰。而如果完全不給孩子壓力,孩子就可能會止步不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自於恰到好處的壓力。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能夠承受的壓力臨界點。這就需要父母學會去觀察孩子,一旦發現孩子的積極性在降低,學習效率下降,就意味父母已經給孩子造成了重壓,這個時候父母就要適度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承受著學校、家庭帶來的多重壓力,而如果孩子持續生活在有壓力的環境下,身心也容易受到不良影響。所以父母也要學會給孩子適度的減壓,這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掌握好一定的分寸,有時候父母越"用力",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所以不應該只有高壓的教育,父母更應該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讓他們能夠快樂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