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假期做376張試卷:用力過猛的後果,是把孩子逼成廢物

2020-11-05 春華選課

專注機構課程測評

解析最全的機構營銷套路

選最適合孩子的課程和老師


作者|妙黛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01

「考不到100分就做卷子!」

在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一個7歲的男孩凱凱,讓人心疼又心酸。

他看起來很是內向,不太敢說話,也不敢表演節目。可是仔細觀察就知道,他只是被「管」得畏懼的孩子。

別的同學可以大大方方做自我介紹,他卻磕磕巴巴地不敢說話,憋了半天說出一句「我沒名字」。

旁邊活潑的孩子,在自我介紹,說自己喜歡交朋友時,凱凱驚訝轉頭,眼神也有些複雜。像是驚訝,也像是羨慕。

作為一個孩子,他明明和別的小朋友一樣,活潑好動,有自己喜歡的興趣。

可是,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就是「喜歡寫作業」、「想要把新華書店所有的試卷買下來做完」。

這個孩子就像一個矛盾體,他似乎有兩副面孔,兩個靈魂。

一個靈魂是孩子的童真與快樂,當他在別人表演完節目後,突然去找老師說自己想要表演,這是他「孩子」的一面。可是他還有一個靈魂是扮演安靜好學的好孩子,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還要假裝愛學習。

他甚至不會和別人相處,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孤獨又渴望。

「分裂」的他,源於媽媽對他靈魂的「擠佔」。媽媽太嚴格了,當父母以極高的要求入侵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時,孩子極易讓自己變成兩副面孔。

媽媽認為小學一二年級就是要考一百分的,如果沒有考到,那就要用卷子彌補。

光一個寒假,她就給凱凱布置了「基礎卷子」,270份考卷,7本大題,50頁自答卷。

如果做錯題或者偷懶,那就再加一張試卷,直到不再偷懶或者不再做錯為止。

媽媽殷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此高壓、嚴格的做法,並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從凱凱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很多行為中,已經可以看出來,他缺乏一個孩子的敢闖敢拼,而更多地選擇用逃避來自我防禦。

所以,看起來他埋頭於做試卷,但是那也可能是他躲避真實自己,逃避自己興趣的一種方式。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內驅力的,如果鼓勵他前行的動力只是「我媽讓我這樣」,那這個孩子將寸步難行。

隨著孩子長大,媽媽想要侵佔孩子靈魂的欲望越來越明顯,那這個孩子可能會徹底喪失自我,活成父母的附屬品。

02

父母的過度嚴厲,是內心的荒蕪

父母對孩子嚴厲,說到底是父母自己的事。

他們更多的是無法面對自己的平凡,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將自己的願望「嫁接」到孩子身上,於是孩子成了幫他們「買單」的人。

首先,他們也許對自己不接納。

也許覺得因為自己曾經不夠努力,錯過了很多機會和資源,所以他們把對自己的期待投射給孩子。

同時,這樣的父母自己小時候往往憎恨學習,又不敢面對不愛學習的自己,就讓孩子「代替」自己扮演不愛學習的小孩。

其次,他們也許對自己的錯誤不接納。

期待孩子完美的父母存在一種「社會期許式完美主義」,他們潛意識覺得做錯事會不被尊重,只有非常完美毫無瑕疵,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

也許是原生家庭給予他們太多有條件的愛,讓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就會失去別人的愛。

所以他們不允許自己有錯誤,當然,孩子作為他們的「作品」,他們當然不能接受孩子的不足,同時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教養方式有問題。

再次,父母的人格沒有健全。

很多父親,他的人格沒有真正成長到一個男人的狀態,所以他需要用過度嚴厲來偽裝得像一個男人。實際上,是在拼命掩蓋自己沒有長大的這一部分。

其實不只是父親,母親也是一樣的。

就像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在異性面前「裝模作樣」,來證明自己的成熟,證明自己與眾不同。在孩子面前嚴肅,和青春期的偽裝異曲同工。

最後,父母用學習與孩子情感隔離。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越關注,越嚴肅,他們潛意識可能越害怕孩子學習好。

他們用督促孩子學習好,來掩蓋自己的恐懼,他們恐懼孩子學習好了之後,就拋棄自己遠走高飛。

嚴厲到了深處就是一種控制,而那些過於嚴厲的父母,會害怕人生失控的感覺。

03

高壓之下的孩子,很難「成功」

就像《親愛的小課桌》裡的凱凱,在媽媽的嚴要求下,他畏首畏尾,遠不如同齡孩子開朗大方。

也許在這種高壓之下,孩子能被逼成一個會考試的「機器」,畢竟學習與應試是有跡可循的。

可是,這樣的話,除了學習之外,其他方面的發展與成就,孩子就很難獲得。

《二十不惑》中羅豔的媽媽是一名成功的律師,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對女兒的要求同樣很高。

約女兒出來,很官方地說「我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沒有任何鋪墊沒有任何母女間的親暱,上來就開始發問:大四的規劃出來沒有,考研還是出國想好了微信告訴我。

宿舍裡別人的媽媽都送女兒名牌包包,羅豔的媽媽卻送了她「考研大禮包」。

即使媽媽已經離開高校多年,為了女兒的「精英之路」,卻依然能在女兒的複習資料上圈出重點。這樣的行為和付出,也的確令人感動,但也無不夾雜著強勢。

而羅豔呢?能成為像媽媽一樣的精英嗎?

不,羅豔是出了名的鹹魚,愛打遊戲愛看漫畫,對未來充滿迷茫。

她用行動在訴說著一件事:我就是不想成為精英,怎麼了?

很多孩子都像羅豔一樣,在父母的過度嚴厲之下,根本就不敢成功。

過度嚴厲的父母往往喜歡懲罰,孩子經常在高興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就是父母的憤怒和懲罰。所以乾脆別讓自己成功,別讓自己高興。

不敢成功的原因,是俄狄浦斯衝突——如果我成功了,就會受到懲罰。

所以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不能擁有自己意義上的成功。

就像羅豔曾經說過的:你不談戀愛,就不會痛苦,就不會失戀。

遊戲和漫畫就像是她的「安全島」,她乾脆什麼都不做,只有在那個島上當「廢物」才能感到安全。

成功,意味著懲罰,成功,也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

過度嚴厲的父母往往邊界不清,分不清「自己的事」和「孩子的事」,會在有意無意中控制孩子。

孩子為了保持和父母「黏糊」的關係,只能剪斷自己的羽翼,不讓自己遠走高飛,不讓自己才能出眾。

過度嚴厲的父母,往往會把孩子「養廢」。

04
你是嚴厲的父母嗎?

說到這裡,也許很多父母會覺得迷茫:自己到底算嚴厲父母,還是對孩子只是正常要求呢?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中提出了「五個信號」,可以進行自我對照:

①批評多,讚美少。

過分關注孩子哪裡做錯了,而不去關心他哪裡做得好,讓孩子一直覺得自己很失敗。

②不要拿別人家孩子作比較。

總是說「誰誰誰每天練習4小時」或者「誰誰誰一直都是前十名」,會讓孩子不停跟別人比較,不停否定自己。

③認為很多事能直接改變命運。

覺得童年時期,很多機會錯過了就不再有了,孩子必須繃緊神經,全力奮戰。卻沒有跟孩子傳達,來日方長,你有的是機會大放異彩。

④經常對孩子發火。

如果孩子沒有達到你的期待,你會非常沮喪,並且衝孩子發脾氣。這說明了你的壓力和焦慮,也讓孩子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⑤對孩子事無巨細。

圍著孩子打轉,保證他做的每件事都「正確無比」,逼迫孩子做得完美。

其實我們應該對孩子有所期待,這樣他們才能變得更好。

但是我們的合理期待應該是孩子的加油站,給他們相應的鼓勵和動力,而不是抽著他們行走的鞭子。

應該希望孩子追求卓越,變得更好,但是每個人的能力有限,過於追求完美,會毀掉一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這三個小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好,而又不至於要求過高:

● 記得問問自己,這到底是誰的期待,是孩子的還是自己的?

● 要注重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告訴孩子,我希望你能安靜學習一小時,而不是我期待你必須考多少分。

● 當孩子變得不堪重負時,不妨後退一步。

其實,教育孩子和教育自己,真的是一件事。

我們學會與自己和解,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才能懂得如何認識孩子,接納孩子。

無需對自己過於苛刻,更不要用過度嚴厲把孩子逼得「墮落」。

作者簡介:
妙黛,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多平臺籤約作者,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90後辣媽。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相關焦點

  • 依心理l7歲男孩假期做376張試卷:用力過猛的背後,隱藏著這些「陰謀」
    「考不到100分就做卷子!」在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一個7歲的男孩凱凱,讓人心疼又心酸。他看起來很是內向,不太敢說話,也不敢表演節目。可是仔細觀察就知道,他只是被「管」得畏懼的孩子。別的同學可以大大方方做自我介紹,他卻磕磕巴巴地不敢說話,憋了半天說出一句「我沒名字」。
  • 7歲男孩假期做376張試卷,媽媽很自豪,高壓教育正在摧毀孩子
    7歲男孩假期做了376張試卷假期是一個孩子最快樂的時間,但有一個7歲的男孩卻在假期中做了376張試卷。在綜藝節目《小小的課桌》中,其他孩子更多的是學校的作業,而7歲的徐敬凱卻是家長的作業遠超過學校的作業。
  • 7歲男孩寒假做376張試卷,媽媽說,「孩子很有成就感」
    第一期,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數7歲的凱凱和媽媽了。凱凱媽以前就職於公安系統,後來做了全職媽媽。她說,在孩子眼裡,她是比較鐵腕的那種家長。她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沒有快樂童年,孩子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
  • 7歲娃假期做376張試卷,提到作業表情凝固,寶媽:偷懶就加量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7歲的孩子本該過著快樂的童年,但有的孩子在這個年齡裡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刷題壓力。比如這個一個假期做了376張試卷的7歲男孩,提起作業表情馬上凝固,而他的媽媽卻非常自豪!
  • 7歲男孩寒假做完376張試卷,過度的虎媽教育真的適合孩子嗎?
    去年寒假,她讓年僅7歲的兒子徐敬凱整整做了376張試卷,其中有270套考卷,7本大題和50份自打卷。有的網友看到這甚至忍不住吐槽,「這確定是親媽?」正是公安系統嚴謹利落的工作習慣,才造就了徐媽媽這種嚴謹的性格,她一直想讓自己的娃成為大家口中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並且說實話對娃要求不算高,只要進入班級前十就行,可一旦孩子出了前十,她就會非常焦慮,看到別的孩子做課外題,她就更緊張了。
  • 7歲男孩暑假寫376張試卷?孩子媽媽的回答讓人心頭一驚
    最近,一檔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一位7歲的男孩徐敬凱引起了廣大家長們的熱議。比別人多了兩張試卷,節目裡別的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他只能安靜的在一邊趕作業。 本來該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玩的時間全部被作業佔據。
  • 7歲孩子寒假做完376張試卷:高壓家教下的孩子,會優秀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那位寒假做了376張試卷的7歲男孩徐敬凱,他在節目上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男孩看起來斯斯文文,因為成績好而得到不少稱讚。但就寒假這幾十天裡,她就讓7歲的兒子做了376張試卷,因為覺得別人家孩子都在學習,如果看到自己家孩子在玩,就會覺得很心慌,很擔憂。
  • 7歲男孩假期被逼做376張考卷:毀掉一個孩子,就逼他做這件事
    兩歲的娃,就要上音樂課;三歲的娃,為了通過幼兒園考試,就要請一對一的家教;到了四歲,更是開始著手給他報各種興趣班,生怕自家孩子落後別人一步。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一位7歲的男孩徐敬凱引起了熱議。每天除了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2張試卷之外,媽媽還要額外給他布置2張黃岡衝刺卷。
  • 一年級小學生假期做376張試卷!害怕寫作業嗎?孩子回應不知道
    1.一年級小朋友寒假做376張試卷!媽媽:不多!這位虎媽講述:僅僅利用寒假的時間,就讓自家還在上一年級的兒子,完成270分試卷,7本大題,50頁自打的卷子,一共376張。「「不做作業,那剩下來的時間不都玩了嗎?玩,玩過就過了。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做作業,你如果只讓他玩不心慌,不憂慮,不擔心嗎?」接著更是向在場的一眾嘉賓們表示,自己孩子喜歡做作業:每天早上一起床,刷牙洗臉完成後,就會自己主動去做作業。除了學校的作業外,媽媽還會每天給他布置這些作業。
  • ​那個假期做完376張考卷的男孩,終於輸給了自己的媽媽
    他們都上一年級,都是7歲,成績都很優秀。但性格差別卻很大:一個積極陽光,多才多藝,做任何事都樂在其中;一個自卑、糾結、口是心非,連跟同學相處都成問題。作業量的不同,直接決定了學習狀態的不同。騰騰完成作業後,拿本書在旁邊看,主動又自覺。
  • 7歲小學生寒假寫376張試卷,孩子有自卑傾向,媽媽卻引以為傲
    、一套數學試卷、兩篇閱讀,而且徐敬凱的媽媽還說如果孩子偷懶,加一張試卷,錯三道題,加一張試卷,不仔細,加一張試卷,一直做到仔細為止,這作業量聽著都讓人窒息,在場嘉賓也是感到非常吃驚。徐敬凱媽媽寒假做376張試卷,各大出版社的黃岡密卷都要做
  • 那個假期做完376張試卷的男孩,被「爸爸愛媽媽」傷害到了
    文|凝媽家庭心理醫生班傑明·撒克博士說「做父母的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彼此相愛!」《親愛的小課桌》中,徐敬凱的爸爸很愛媽媽,也很愛孩子,但徐敬凱卻被「爸爸愛媽媽」傷害到了。他認為爸爸只愛媽媽和小花貓,他想要一隻小花貓,以此得到爸爸的愛。而同是男孩的王恩澤和吉米,則能強烈感受到爸爸的愛。
  • 7歲孩子一個寒假做376張試卷?傅首爾四個字「懟」出了金句
    每一位老師寒暑假期間都會給孩子布置假期作業,對於提升孩子學習成績,提高主觀能動性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學生們的開學,教育類綜藝節目備受關注,由愛奇藝自製的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也在如火如荼的播出,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好評。
  • 爸媽管伢用力過猛 8歲男童嚇得每天穿尿不溼上學
    圖片來自網絡自從上了小學每天都會尿溼褲子,無奈之下穿著尿不溼上學,武漢兒童醫院的醫生找到了男孩尿褲子的癥結:父母教育「用力過猛」。經過兩個月的調整,昨天帶兒子來複診的李先生高興地告訴醫生,兒子的頑疾不「藥」而愈。8歲的俊俊是河南信陽人,自從上小學後,每天放學回家褲子都是溼的。
  • 7歲男孩假期被逼做376張考卷:虎媽鐵腕式教育,沒有快樂童年
    在寒假裡,她讓年僅7歲的兒子徐敬凱做了376張試卷,其中包括270份考卷+7本大題+50頁自答卷……1加上看到其他孩子有在課外做題,就更擔心了。「玩過就玩過了,但是做作業的話,做完他就記住了。再加上,班裡面所有小朋友的家長都在做,如果你就給他玩的話,你難道不心慌嗎?不憂慮嗎?不擔心嗎?」
  • 那個假期做完376張考卷的男孩,終於輸給了自己的媽媽
    把孩子的時間壓榨到極限,讓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是最愚蠢的教育行為。綜藝《親愛的小課桌》,大家看了嗎?家裡還有人教版、國學版、教育局版、武漢版等各個版本的試卷等著他做。凱凱額外作業多、還超綱,他做得很辛苦。看到別人寫完作業去玩,他就坐不住了。眼神四處亂瞟,坐在凳子上動來動去,還得老師盯著才能專心寫作業。吃完飯後,其他同學追逐嬉鬧,騰騰要麼拿著平板聽英語,要麼到鋼琴房練琴。曲調婉轉,神情陶醉,與很多哭著鬧著、被逼著練琴的孩子狀態,完全不同。
  • 用力過猛的愛,無異於傷害
    許多人在這次事件中看到了在中國學術造假的普遍與深入,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的愛用力過猛造成的擠壓與畸變。這是一個強調起跑線的時代,也是一個依託數據衡量成長的時代。許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想為他們的未來積累足夠的墊腳石,於是家長們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的孩子推向一個有一個補習班與競賽場,為他們小小的身軀注入一張又一張單薄的證明與獎狀。
  • 家長阻止孩子早戀 不必用力過猛
    河青新聞網訊 孩子長到青春期時,很多都會出現早戀現象。面對孩子早戀,有的父母強制性的制止,甚至打罵孩子,不但效果不佳,還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有的父母放任不管,未從正面進行疏導,也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石家莊市第八醫院心理危機幹預中心兼心理治療中心主任張煒表示,孩子早戀,家長不必用力過猛地阻止,而是要講究方法。
  • 男孩8個月大吃奶太用力,被親媽剪刀傷臉,如今6歲不敢恨媽媽
    男孩8個月大吃奶太用力,被親媽剪刀傷臉6年前,一個8個月大的男孩,被緊急送進醫院,臉上身上都是傷,足足有90多道。好在保住了性命,但整張臉都被劃花了。是誰對一個嬰兒下這麼狠的手?想不到的是,居然兇手是孩子親媽。原因是,這個媽媽給孩子餵奶的時候,下口有點狠,太用力,把媽媽弄疼了。
  • 7歲男孩一個假期做376張卷子,媽媽: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文|文兒孩子的童年應該在學習中度過,也不配擁有快樂?一個7歲孩子的寒假,應該寫多少作業?有位寶媽給出了雞血式答案。最近在看一檔綜藝節目,是通過輔導孩子家庭作業的方式,揭露一些育兒方面的問題。其中,一個媽媽給孩子布置的寒假作業是376張卷子,分別是270張卷子,7本大題以及50份自答卷。是不是數量不對?因為這還不是最終的數字,若是偷懶,還需要加一張,錯三道題,又得加一張,不仔細,還是要加。以至於,一個7歲的男孩,一個寒假要做三百多張卷子,一天都要十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