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泉州市泉港法院堅持多元解紛與訴訟服務相融合、訴訟服務中心與訴非聯動中心相協同的理念,以「精準服務」「便捷服務」「品質服務」為抓手,全面推進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打造「一站式」建設的泉港樣本。
以便民訴訟為切入點和著力點,泉港法院推動訴訟服務大廳、網上訴訟服務平臺、12368訴訟服務熱線綜合服務平臺「三位一體」,緊緊圍繞多元化解、立案服務、分調裁審、審判輔助、涉訴信訪「五大業務」建設開展工作規劃,發揮立案輔導、訴求篩查、案件甄別的「流轉站」作用,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推動訴與訪分離、訴與非訴分離;對符合立案條件的糾紛,明確當事人訴求,引導進行訴前調解;對不願意訴前調解的依法登記立案,並進行繁簡分流。
為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泉港法院還及時推行新收執行案件免開生效證明、生效證明簡訊隨案推送、生效證明出具埠前移等便民舉措,線上線下相結合,真正做到「讓信息多跑路,讓當事人少跑腿」。
10月20日,泉港法院成功調解17件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原來,接收原告某房地產公司與被告邱某某等17戶業主的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後,泉港法院高度重視這批群體性涉民生案件。為了提高效率,減輕群眾訴累,在研判案情,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該院優先適用訴前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由調解員對各方的調解意願及矛盾點進行摸底了解,組織各方及時進行溝通,促成雙方達成和解,房地產公司自動撤回了對被告的起訴。
該系列案件妥善處理的背後,是泉港法院探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成功實踐。面對近年來案件量驟增的趨勢,泉港法院在提升訴訟服務的同時,不斷探索、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泉港法院引入律師、公證、特邀、商會、金融、醫調委和勞動仲裁、行政機關等參與調解,促進訴調「無縫對接」。2018年5月,泉港法院會同泉港區政府積極推進建立全省首個「行政爭議調解中心」,擴大減少涉訴案件、化解行政爭議途徑。
在打出多元解紛「組合拳」的基礎上,為滿足群眾多元需求,提高糾紛處理效率,泉港法院還積極在「分調裁審」上做文章。針對無法調解或當事人不願意調解的案件依法登記立案,立案後由分流員進行二次分流。對於事實較為清楚,證據較為充分的分流進入該院速裁中心,由速裁中心的法官進行審理;對於案件情況較為疑難複雜的則分流至該院民事庭進行審理,實現簡案速裁,繁案精審。其中,速裁中心按照「1名法官+1書記員」模式,配備速裁團隊。
張某訴莊某追索勞務報酬一案,莊某尚欠張某工資14.5萬元。今年初,張某多次催討款項均聯繫不上莊某,於是向法院起訴。因當事人不願調解,案件進入速裁中心。考慮到本案事實清楚,涉及工人工資且張某身處1167公裡外的安徽省阜陽市,為迅速解決糾紛,承辦法官在嘗試開展調解未果後,第一時間組織雙方通過「智慧庭審平臺」在線庭審並當庭宣判,短短幾日內便送達裁判文書。
泉港法院進一步推進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工作,設立電子文檔中心,實行以電子文檔同步生成為主要特徵的輔助事務集約化、一站式、流水線工作機制。推動將案件掃描、製作應訴材料、卷宗流轉等輔助性、事務性工作集中到訴訟服務中心,實行集約管理。同時,深化與郵政公司的協作機制,建立集約送達中心,由郵政公司負責預約送達、郵寄送達、直接送達、留置送達等送達實施事務,統籌案件送達程序,提高案件審理效率。今年9月,集約送達中心成立以來,僅兩個月共送達2342件,平均每次送達縮短3天,妥善送達率81%,提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