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2月21日電 (記者 羅欽文)首次由海峽兩岸聯合在臺舉辦,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兩岸福建船政先賢后裔、船政學堂校友相聚臺北,將使22日下午在臺北揭幕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展覽備受矚目。
福建船政文化赴臺展覽交流團人士行前在此間向記者表示,赴臺舉辦福建船政文化展是兩岸共同傳承中華民族愛國自強精神的活動,旨在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同時讓臺灣民眾更深入了解福建船政在中國近代教育、科技、軍事、工業製造、中西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影響和成就。
據了解,本次展覽分船政創辦、科教夙興、產業先驅、海軍搖籃四個部分,展出文物及輔助展品70餘件、珍貴圖片100餘幀。其中,1887年船政電報學堂學生接受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之邀參與鋪設的從臺灣淡水到福建閩江口川石島的海底電纜殘段,船政大臣沈葆楨開發臺灣的歷史文物,福建船政學堂從1866年創辦到1949年各沿革海軍官校學生名錄等實物遺存,呈現了福建船政與臺灣的深厚關係。
福建船政與臺灣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據載,1874年,福建船政的創辦人沈葆楨曾帶領福建船政建造的艦船和船政學堂培養的海軍將士組建的福建船政水師官兵巡臺撫臺,並通過開禁、開府、開路、開礦等措施建設、開發臺灣,促進了臺灣近代化的進程,在臺灣的發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臺灣史學家連橫評述道:「析疆增吏,開山撫番,以立富強之基,沈葆楨締造之功,顧不偉歟!」
福建船政學堂作為中國近代海軍的縮影,是後來沿革到臺灣高雄的海軍軍官學校的前身。臺灣的一些軍政要員及祖輩多籍於這所學校,如今仍有許多船政學堂及其沿革後各海軍官校畢業生的後裔和學子都生活在臺灣。而且,他們紛紛來閩,尋訪先祖足跡,向福州馬尾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捐贈文物,延續前緣。
2010年3月,年已90歲高齡的臺灣海軍軍官學校航海第七屆畢業生倪行祺先生,坐著輪椅專程來到福州馬尾,參觀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並捐贈文物資料,直呼「了卻今生夙願」。自2005年以來,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已收到來自臺灣的海軍軍官學校畢業生及其後裔捐贈的各時期海軍學校資料、照片及一些老海軍人士手稿、實物相關文物資料500餘件。
近年來,福建船政文化以其豐富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人文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兩岸學者致力於福建船政文化的研究和推廣,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遊客來到福州馬尾、閩安戍臺古鎮、船政大臣沈葆楨故居地——三坊七巷歷史文化名街等地遊覽。
截至2010年10月,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已接待來自臺灣的遊客2萬餘人次,其中包括連戰、蕭萬長、鬱慕明、鄭昭明等許多臺灣知名人士。2006年,以「龍脈相承、青春中華」為主題的臺胞青年夏令營開營儀式就在船政文化博館舉行。
福建船政文化已成為閩臺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紐帶、橋梁與平臺。據悉,本次福建船政文化展在臺結束後,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將把代表福建船政造船三階段的「萬年清」、「鏡清」、「平遠」三艘船模,贈送給臺灣長榮海事博物館永久展出,再續閩臺船政前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