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新網原創】
1956年7月13日,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解放牌載重汽車成功下線,這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甚至機械工業的一個重大裡程碑,也是我卡車發展歷史上的起點。如今,國內卡車企業百花齊放,市場銷量不斷增長,其中重型卡車年銷量破百萬輛,我國已然成為重卡產銷大國,然而公眾對卡車安全的擔憂也在與日俱增。
卡車安全現狀不容樂觀
據了解,我國公路貨運量佔總貨運量78%,卡車作為運載工具在公路貨運方面功不可沒,但卡車安全卻一直為人們所詬病。
2019年,沃爾沃集團面向中國公眾展開安全調查,調查顯示,80%的受訪者認為行駛在道路上的重型卡車很危險。此外,大家還普遍認為重卡給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包括大氣汙染(74%)和噪音汙染(80%)。
日常生活中,重型卡車因體積大、盲區多、負擔重從而對周邊車輛造成一定的行駛壓力,人們見到大貨車也是避之唯恐不及。
卡車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改善卡車安全刻不容緩。調查中,大多數人贊成制定更嚴格的交通法規。同時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在營造「注重安全的文化」方面,交通貨運行業、汽車生產企業以及政府、媒體等機構應該為推動卡車安全而努力。
法規促進卡車安全向好發展
上述調查中公眾對卡車安全問題的態度值得我們憂思,但回顧我國卡車安全文化發展史,在推動卡車安全方面,我們一直在努力。
日前,在國務院安委會印發的《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對道路運輸安全的整治,通過對重載貨車動力性能和制動性能、輔助制動裝置使用情況等一系列專項整治措施,提高卡車的運輸安全。
其實,我國政府在卡車安全問題上早就採取了系列法規來規範貨車一般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以及運營管理。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發布,首次增加車輛及裝載、行駛的道路規定。
隨著商用車保有量日漸增長,人們對於車輛安全訴求不斷攀升,相關部門又繼續強化對車輛排放及安全裝置配置要求。199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簡稱:GB7258-1997)作為我國機動車安全技術管理最基本的技術性法規,成為道路安全準繩。隨後,為了進一步提升安全,加強對車輛配置、技術等方面的管理,《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也一再提高和完善,例如:根據GB7258-2017的要求,三軸的倉柵、欄板式半掛車輛必須安裝空氣懸架、盤式制動器等安全輔助配置。
並且,為了提高營運貨車的安全性,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2018年《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又應運而生。據了解,《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作為國家推薦標準,再次對車輛做了詳細的安全規定。
此外,駕駛室作為被動安全最後一道防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增強駕乘人員防護,《商用車駕駛成員保護》再次強調相關車輛必須需要通過一系列安全撞擊實驗。
一個人背後代表一個家庭,一場車禍背後是無數個家庭永久的傷痛。回顧我國車輛安全法規進化史,法規條例的不斷完善為卡車司機提供一個安全的貨運環境。
共同努力 共創安全文化
當然,愈加完善的法規條例,為卡車司機提供可靠的安全後盾。與此同時,貨運行業及媒體也在為創造更加積極、健康的卡車安全文化而努力。
2019年,交通運輸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司機之家」建設和驗收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廣「司機之家」建設;為了改善卡友生活環境,上汽紅巖專門打造紅巖驛站,為卡友提供免費食宿、免費停車、車輛檢測等服務;而陝汽重卡則推出萬德福關愛品牌,從平安行車、家庭和諧、身體健康、子女教育和工作事業五個方面給予卡車司機全方位關愛。
此外,行業媒體也通過相關報導、輿論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卡車安全,提高卡車安全意識。特別是商用汽車新聞聯合中國汽車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發起建立的中國卡車安全聯席,集合行業專家探討卡車安全,並發布卡車安全報告,向社會傳遞卡車行業上下遊破解卡車安全難題、助力卡車安全現狀改善的信心和決心。
卡車安全,既是一個社會關注度極高的話題,又是行業始終難以越過的難題,面對我國3000萬卡車司機,改善卡車安全現狀任重而道遠。政府部門、行業企業以及媒體將繼續為創造健康、安全的貨運行業不懈努力。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