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大循環」 構建「雙循環」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指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代表委員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對積極應對當前、全面謀劃未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更對我國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期科學確定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提供了方向和動力。下一步,我們要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有更大作為。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

目前,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零售市場規模超過40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7.8%。內需,特別是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釋放國內循環的市場潛力,要積極推動消費回升。」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表示,重點要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支持傳統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把教育、醫療、養老、體育、託幼等服務作為擴大消費的新領域,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認為,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堅定落實「六保」任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信息消費作為新興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爆發出強勁的發展韌勁和增長潛力,為各領域打開了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有力支撐了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戰略。

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也要發揮好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

王濟光委員表示,擴大有效投資,要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等。同時,還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此外,也要優選項目,不留後遺症,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

打通堵點連接斷點

多年來,我國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受疫情衝擊,今年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大幅下降。在疫情衝擊下,如何打通堵點連接斷點,發揮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提振內需市場,關鍵是要解決群眾能消費、願消費和敢消費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東營市副市長馮藝東表示,保住了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和市場主體,就有收入,就會拉動消費、擴大市場需求,這是解決「能消費」的關鍵;通過建立健全誠信體系和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使得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通過新技術、新模式提供更便捷的消費渠道,讓群眾「願消費」;解決「敢消費」問題關鍵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等,讓群眾的養老、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得到有效保障,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衛視首席主播席文認為,數字消費券可以讓消費「一鍵」回暖。以浙江杭州為例,杭州一邊通過政策補貼為企業注入動能,一邊通過消費券激活消費意願,提振消費信心,通過供需兩端同向發力,有效地推動了消費市場回暖。

「讓人們敢消費,就要給消費者創造敢消費的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發中心總經理姚鵑表示,應強化對線上新經濟、新業態的監管。比如,通過線上管線上,實現電商自律;加強線上交易行為誠信信用警示平臺建設;讓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無縫銜接;加強線上監管人員專業技能培訓等。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對於「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威達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桐宇認為,這正是「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發力點所在。

周桐宇委員表示,在國際市場方面,雖然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對我國進出口業務構成了一定影響,但廣大發展中國家與我國的雙邊、多邊貿易關係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以及較大調整空間。因此,要在積極擴大內需的同時,進一步穩定外需,從整體上維繫國際市場穩定性。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要為我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找到相匹配的內源型動力和外向型動力,並有序提高兩種動力之間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靈活轉換機制。」王濟光委員表示,在國內市場和擴大內需層面,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由低到高逐步提升需求層次,不斷挖掘內需潛力。例如,進一步加大各類產業組織平臺和物流供應平臺的建設力度,根據不同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功能導向,強化中央統一規劃和地方分類規劃,實施穩定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經濟功能的平臺網絡架構。

此外,面向國際市場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搭建開放式、協同化、網絡化平臺,形成基於創新鏈共享、供應鏈協同、數據鏈聯動、產業鏈協作的融合發展模式,從而帶動我國產業鏈的上下遊、產供銷、大中小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共同提升創新能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 進 陳果靜)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雙循環格局要著力抓好國內大循環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 觀察|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顧彥 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雲舒報導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基於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周紹東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徐蔚冰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出的時間脈絡。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央視快評」努力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 黃奇帆萬字長文:如何形成「國內大循環」,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展望「十四五」,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應當成為我們謀劃中國經濟下一程的重點內容。
  • 前瞻「十四五」|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全面開放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可以說,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對於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建設,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 朝陽區:形成高精尖產業體系構建雙循環經濟格局
    作為新中國宏偉建設進程的歷史縮影,朝陽區秉承改革開放四十餘載的高度國際化功能優勢、始終保持著開放的胸襟,打造了全球知名的國際商務區,形成了顯著的外向型發展特徵,是首都國際交往的主要承載區,更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推動雙循環,構建發展新格局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推動雙循環,構建發展新格局 2020-12-18 18:04:09| 中公教育 2022國家公務員筆試備考已開始,為了幫助大家提早備考
  •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
    【易會滿: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有利於增強市場樞紐功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是要提高供給對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資本市場信息公開透明,價格信號靈敏,是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平臺。
  • 我省構建雙循環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江蘇作為開放大省,構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針對國際發展環境和產業變化規律,聯動考慮外資外貿,同步布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形成更具黏性和吸引力的產業生態圈。立足兩大循環 加快開放步伐近年來,搶抓我國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重要機遇,我省高水平對外開放動作不斷、成效喜人。
  • 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良性互動(新論)
    內容摘要:形成雙循環的良性互動,需要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關鍵詞:雙循環;國際競爭;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   形成雙循環的良性互動,需要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 國內大循環什麼意思 國內大循環並不是 「閉門造車」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我國穩步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融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有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 楊偉民:雙循環是國內統一市場的大循環,不是地區的小循環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了方向。
  • 如何解讀雙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解讀
    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內涵及其實施路徑。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一、長江經濟帶在構建開放型新發展格局中責無旁貸改革開放以後相當時間內,我國人均收入水平較低,我國發揮勞動力等要素低成本優勢,抓住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分工機會,形成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發展模式,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推動了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
  • ...萬字長文:對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
    文丨黃奇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題: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中國謀劃新發展格局有何深意?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韓潔、劉開雄  近段時間,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海內外媒體爭相報導,各路智庫機構紛紛解讀,同時也引起了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熱議。
  • 【中共中央政治局: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 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
    【中共中央政治局: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 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0月22日召開會議,會議強調,各方面要將精力更加集中到貫徹黨中央部署、謀劃推動「十四五」發展上來,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