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20歲要走,30歲要想,40歲要戒,50歲要數」指的是什麼

2020-12-12 一頁歷史吧

幾千年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變得包羅萬象,無所不包!人們逐漸學會了從生活、工作、學習、事業中提煉出的智慧結晶,其中最突出的是《易經》。

憑藉《易經》的智慧,諸葛亮用石頭布下了八卦陣,聲稱這個陣可以擋住10萬精銳士兵。

藥王孫思邈,說:「我不知道這有多容易,所以我不認為這太容易。」

作為華夏智慧的根源,《易經》一直被稱為天書,但現在看來,它也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非常具體的指導,也能為我們解答人類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先人常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意思是每個年齡都有事情要做,就是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人只有保持這種狀態,才能順風順水。

我們必須保持一種心態。這樣才能符合發展規律,全民才會順利平安。

民間有句話:「二十去,三十立,四十戒,五十算」,是古人對後輩的警示。可以說是民間智慧的精華。不幸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少理解真相。

20要走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讀行萬裡路,讀行萬裡路不如讀無數人。

在古代,沒有報紙、電視和網際網路,人們只能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

但書的內容只是一家之言,難免狹隘。所以老人會讓孩子看完書出去探索世界。

第一,出去學習,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和風土人情。

第二,出去謀生,吃飯受苦,眼光放長遠。畢竟要趁早吃虧。

30要立

人到30歲就說要成家。這時,你將成為一個家庭的支柱。但是如果你這個時候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說明你很不靠譜,不僅日子不好過,還得給家裡帶來麻煩。

並且想像上面的父母一天天衰老。他們要等我們多久?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孝順,至少不能給老人添麻煩。

所以,一個人到了30歲,就應該變得更加冷靜。他不應該在生活和工作上粗暴,而應該更加注重事業和家庭。

40要戒

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分水嶺。我的前半生已經過去了。這個時候我手裡應該有點積蓄了,事業也穩定了。就是在這個時候,最需要克制的變成了自己的欲望。

我身邊有很多這個年紀的人,慢慢變得孤獨。他們也開始拋棄家中的妻子,尋找新歡。或者你手裡有點閒錢,就開始考慮賭博。縱觀古今,我們可以套現,而這些人,無一例外,最後都會被老婆或者財富分開。所以這個時候,作為普通人,要謹防驕躁。

50要教

人到了50歲以後,身體會慢慢改變,體力會比以前差,事業很可能走下坡路。這時很多人開始想起自己的青春,這是彌補遺憾的最好時機。

所以,趁著還有精神和力量,趕緊把那些遺憾補上,不然等你老了,這輩子就只剩下遺憾了。

綜上所述,我們的祖先告誡我們:「20歲要去,30歲要想,40歲要放棄,50歲要數。」其實我們是在說,人到了人生的不同階段,要做適合自己年齡的事情,才能活出自己的有味道的人生。

人們一直在說「手裡拿著《易經》走遍天下」。《易經》被稱為「經典之首」,華夏文明的起源絕不是虛妄的。但因為真的是一本很精彩的書,單從這句話就能看出一二。

不僅《易經》受到人們的高度追捧,很多成功人士也透露出與《易經》的不解之緣。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晚上不要看《易經》,否則天亮了。」這句話顯示了他智慧的廣度。馬雲又公開推薦了《易經》次,忍不住感嘆「我比別人早讀書受益。」李嘉誠說,智慧將用於生活,而「自強、美德和道德」一直是他在《易經》中的座右銘。

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皆把《易經》列為必讀書籍。

悟透易經中的道理能幫你度過遇到的坎坷

《易經》自身的複雜廣博,深奧晦澀。

孔子曾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

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在遠古知識匱乏的年代,周易就相當於今天的「百度知道」。

但是很多人覺得《周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現在每天都在看的是《圖解易經》。《圖解周易》,他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同時全書配有幾百張的彩圖。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讓你即使讀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易經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64卦每一卦都是不同的生命密碼,不同的排列組合就對應著不同的選擇,每一種選擇緊跟著不同的人生命運,因此只要跟著易經做選擇,你的人生就不會差!

而且這本書才56元,現在56還能幹點啥?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能讓你逆風翻盤!

對自己以及家人都是最好的,能讓你們的日子越過越順。何樂而不為呢?一本易經,能讓你終生受益!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只要看過《易經》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一本博大精深、內容豐富的書。

有人曾是這樣評價這本書,不管是人生哪一種階段,不管是出生還是讀書,不管是事業還是家庭,只要遇到人生中的困惑,都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決方法。

相關焦點

  • 易經智慧:20歲要走,30歲要想,40歲要戒,50歲要數,什麼意思?
    《易經》早已將人生不同階段該按照什麼樣的規律走,講解的非常細緻。它告訴我們:20歲要多走,30歲要多想,40歲要戒,50歲要數。這其中包含了什麼智慧呢?一、20歲要多走"走"指得是多去實踐,向自己的目標拼搏奮進。《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0多歲,正是人生的大好年華,沒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卻有著青春的衝勁。
  • 易經智慧:20歲要走,30歲要立,40歲要戒,50歲要教,什麼意思?
    易經智慧:20歲要走,30歲要立,40歲要戒,50歲要教,什麼意思?20要走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讀行萬裡路,讀行萬裡路不如讀無數人。在古代,沒有報紙、電視和網際網路,人們只能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畢竟要趁早吃虧。30要立人到30歲就說要成家。這時,你將成為一個家庭的支柱。但是如果你這個時候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說明你很不靠譜,不僅日子不好過,還得給家裡帶來麻煩。並且想像上面的父母一天天衰老。他們要等我們多久?
  • 易經:20要走,30要立,40要戒,50要數!要明白這個道理
    它告訴我們:20歲要多走,30歲要多想,40歲要戒,50歲要數。這其中包含了什麼智慧呢?一、20歲要多走20多歲,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歲月,沒有各種各樣的麻煩,但充滿青春活力。第二,外出謀生,吃飯,受苦,要有長遠眼光。畢竟,你必須儘早受苦。二、30歲要多想在30歲之前,我們還很年輕,仍然有時間折騰。但是在30歲以後,我們不僅要考慮我們的未來職業,還必須考慮未來的生活,30歲的選擇是我們生活中的關鍵決定。
  • 讀懂《易經》:20歲多走,30歲多想,40歲要戒!財運越來越旺
    對於古人來說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人類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困惑,而《易經》對於這些不同階段的人都有著自己的告誡.20歲數要走20歲是學習知識的好時機.這時,家庭中的父母會讓他們的孩子出去闖蕩一番.畢竟,只有他們擁有了足夠的經驗和廣闊的視野,他們才能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 20歲、30歲、40歲、50歲,句句經典,說的真好!
    20歲的時候,也許你還懵懵懂懂,對於未來,也許會比較迷茫,甚至會不知所措。但是對於未來,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認認真真,完成每一個任務。30歲的時候,是而立之年,這個時候,你應該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規劃。
  • 37歲、40歲竟然還問我要不要考稅務師?
    37歲、40歲竟然還問我要不要考稅務師? 40歲考過了中級,稅務師3科,現在備考注會、稅務師2科: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 【一招】20歲到50歲的職業生涯規劃!要遠離「魔之15年」
    歷經52歲卸任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投身政治運動、參選東京都知事(等同於東京市市長)失利等重大轉折之後,大前研一回顧自己長達25年的上班族生涯,撰寫了《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與讀者們分享自己對職場的種種體悟與觀察。
  • 20歲和40歲女人的差距,年紀越大,越要好好愛自己!
    原來20歲和40歲的差距是這麼的明顯。也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年紀越大,越要好好愛自己!關於未來20歲的女人,她們自己真正的人生幾乎才剛剛開始。20歲之前,她們多少會受到父母或者學校的管制,自主意識還很薄弱,做很多事情也會受到限制。
  • 年齡過了50歲,要想活得自在,要把這三件事忘了
    人在20歲時最青澀,人情世故還沒摸透。人在30歲時,最迷茫,人生還沒有找準方向。人在40歲時壓力最大,上有老下有小。到了50歲,人生遇到了一個轉折點。過得好的人,50歲時最瀟灑,事業有成、孩子長大。過得不好的人,忙忙碌碌、失去自我。
  • 40歲男人想脫單,要找什麼年齡段的女人?你知道嗎
    到50歲的男人有這年輕人不具備的男人味,往往會受到各個年齡段女人的喜歡,當下流行一句話就是年輕女孩偏愛大叔,但是40歲到50歲的男人也不要迷失自己,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到適合自己的女人,一個好的女人對於男人來說至關重要。
  • 女人生育的末班車,不是35歲也不是40歲,準備要娃心裡要有數
    我們熟知的明星,有的為了要孩子可吃了不少苦。40歲的大S懷孕後臥床3個月保胎;39歲的張庭人工受孕9次才生下女兒;40歲的徐若瑄臥床140多天,打300多針保胎!事實上,女人生育的「末班車」,不是35歲也不是40歲,大家不必相信此類「教科書」,具體還要以自己的身體情況為準,先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準備要娃的話,心裡一定要有數。
  • 30歲、40歲、50歲、60歲,你的年齡體檢最該查什麼?詳細告訴你
    有的人內心可能就要在想了,既然常規體檢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及時發現癌症,那麼其檢查的意義又體現在什麼地方,還有必要去做嗎? 事實上,常規體檢的意義是對身體整體做出的一個宏觀層面的把控。癌症只是身體疾病中的一種類型,而身體還會有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可能的。
  •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30歲的無奈造就了40歲的無為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 ;30歲的無奈造就了40歲的無為,40歲的無為奠定了50歲的失敗,50歲的失敗釀造一輩子的碌碌無為。」我想,第一句說的不正是我嘛?沒規劃、沒沉澱,沒作品是30歲的職業路上第一道坎坷,容易陷入30危機。也正應驗了美國伯克利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Meg在TED上有期名為《20歲光陰不再來》的演講,她用自身的經歷與研究告訴年輕人:20歲不把握光陰,就是在讓30歲後的自己陷入中年危機。
  • 50、60歲老年人迎來離婚高潮,給30、40歲的中年人敲響警鐘
    即便這些思想頑固存在數千年,但現今社會,這些思想對一類人是完全沒有說服力了,這個群體就是長期生活在劣質婚姻中,隱忍半生,將老人伺候走、孩子贍養大、給孩子成家、甚至都幫孩子養大孩子的50、60歲的老年人。面對束縛自己大半生的劣質婚姻,她們勇敢地選擇了離婚,掀起了老年離婚高潮。
  • 二十歲不惑,難道要三十歲再惑嗎?
    因為美好所以讓多少人忘記了20歲本該有的模樣,只是覺得青春正好,詩酒趁年華,要及時行樂;直到幾年後,才發現,二十確實不惑,二十幾歲卻困惑不已? 正如 「20歲的貪玩,造就了30歲的無奈 ;30歲的無奈造就了40歲的無為,40歲的無為奠定了50歲的失敗,50歲的失敗釀造一輩子的碌碌無為。」
  • 30歲立三樣,40歲兩不惑,50歲知三點,人生才算活明白!
    但很少人知道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不惑的是什麼?五十知天命,到底知什麼?30歲立三樣,40歲兩不惑,50歲知三點,人生才算活明白!30歲的人,說老不老,但說小也不小,正是奮鬥的好年紀,要做到立身,立業,立家。
  • 25歲前,想法太天真,35歲前,知道要什麼,40歲後,才不會迷茫
    想在人生中不同階段都走得完美,很不容易,也很不現實,6至21歲,學習好壞或許是最重要的,但是往往很多人學習不好;21-25歲想在職業上有個好起點,往往很多人不盡如意;25至35歲,完成事業的積累,也進入婚姻,但是很多人還無法完成……
  • 20歲迷茫,30歲焦慮,40歲倦怠,人生最難的時光從50歲開始
    任性說你老頑固,沉默說你要賣老。時尚說你有點妖,樸素說你鄉巴佬。50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驀然回首,不再年輕,轉眼已是半生。曾幾何時,你還年少輕狂,眨眼功夫,卻已是天命之年。20歲會迷茫,30歲也會迷茫,40、50也同樣迷茫,甚至有人到老到牙齒掉光都活不明白。很多人說,我周圍四五十歲的人,都不迷茫啊。他們不是不迷茫,是只能無奈接受現實。
  • 20歲,30歲,40歲的女人怎麼搭配,珍藏吧!
    20歲左右的女性作為職場新人,20多歲的女孩要注重自己的親切感和穩重感,以避免年齡上給人不可靠的印象。搭配:想顯得年輕一些,可以搭配顏色亮麗的齊腰上裝,不系扣。想穩重一點就選件針織披肩吧。搭配:靴子的顏色要與服裝色彩一致,黑色百搭,白色更時尚。內衣:30多歲的女人,散發著濃鬱的女人味。
  • 人到中年,40歲的女人要學會「獨處」
    比起容貌而言,40歲的女人學會獨處,更加重要。 有的女人,年到40,仍然擁有小女人的神態。而有的女人,年到40歲,卻被生活,磨成了她自己都不認識的模樣。 劉若英在享受人生的孤獨時,她是這樣解釋的:孤獨並不等同於寂寞。也不是說孤獨,就永遠是一個人生活。而是要懂得學會與自己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