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吃餃子是中華民族一項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傳統,寓意著對親人、朋友的美好祝福,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加強單位夥食保障,豐富基層官兵的業餘生活,增強每一位官兵的動手能力,大力營造暖心、安心、愛心,盡心的軍營氛圍,某武警支隊積極開展「情暖冬至」包餃子活動。全體官兵積極參與,切身感受「家」的味道和溫暖。
讓我們一起看看,兵哥哥是怎麼包餃子的?
炊事員根據官兵們不同口味的需求,精心準備了白菜豬肉、韭菜雞蛋等多種鮮美的餃子餡;幹部骨幹們親自帶頭,鼓勵大家「包一包、賽一賽」,中隊官兵熱情高漲,分工明確,默契配合,拌餡、擀皮兒、包餃子連接有序,飛快又熟練地包出一個又一個漂亮的餃子,每一名官兵都參與其中,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條。
在所有人的精心合作下,一簾簾有模有樣的餃子呈現在大家眼前。它們或是小巧精緻,或是個大飽滿,小小的餃子各有特點,卻都是那麼惹人喜愛。官兵們看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臉上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和諧、團結的氛圍早已籠罩在他們身旁。
包餃子第一步:擀皮——皮薄才能餡大
擀皮首先是要用刀將卷好的面切割均勻,必須要仔細,定準每一刀切的距離,這樣包出來的餃子才能整齊劃一。要知道,部隊可是最講究統一的!
接下來,就是考驗技術的時刻,只見「行家」們操起擀麵杖,拿起一個麵團,便開始了自己「手速」驚人的表演。一邊轉,一邊擀,擀出來的麵皮才圓。這裡也是有講究的,必須要圓心厚,周邊薄。
包餃子第二步:捏皮兒包餡兒——餡兒大吃著才香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放上餡兒,合起來,捏上就是一個餃子,不過,精髓也在這個「捏」字上。有的人包的餃子又大又好看,有的人包的卻是奇形怪狀,變形金剛。這就要看各位的悟性了,沒有經驗的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那些有經驗的人carry全場。
一起欣賞一下兵哥的作品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寒冬已至,暖在軍營。手裡包著餃子,幹部與戰士互拉家常,每一句親切的問候都發自心底,是心貼心的交流。聊天之時,熱騰騰的餃子就出鍋了,官兵們圍著桌子坐在一起,餃子一口咬下,香氣四溢,湯汁鮮美,大家吃的是津津有味,戰友情誼也在此刻展現得淋漓盡致,放眼看去,儘是一派「香氣四溢滿軍營,官兵同樂情意濃」之景。
小小餃子裡,滿載著歡樂,在這嚴寒的冬日裡,吃出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