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掛鈎的三個選項 為何不與外企員工比薪酬?

2020-12-13 搜狐評論

  國家統計局昨天上午新鮮出爐的4月CPI同比上漲8.5%。上周末,4月工業品出廠價格(CPP)上漲8.1%的信息公布後,CPI的上漲指數幾乎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留給人們熱議的是物價高增長,工資怎麼辦?現在,一撥人提出工資與物價聯動,具體地說,與CPI掛鈎;另一撥人則表示:不宜直接硬性掛鈎CPI。

有人問我是哪撥的,我大概不入流,哪撥的都不是。原因很簡單,我始終搞不懂為什麼漲工資一定要看CPI的臉色,CPI不漲就不能漲工資嗎?

  很多人喜歡做單一選項的題目,比如工資與CPI該不該掛鈎?在我看來,漲工資除了可以與CPI掛鈎這一選項外,至少還有兩個選項:一個是漲工資與GDP掛鈎,另一個是漲工資與財政收入增幅掛鈎。

  工資與CPI掛鈎,嚴格地講,那能叫漲工資嗎?那叫對衝,兩者相抵。物價高增長,工資不漲,人民收入降低了。工資保持與物價上漲同步,頂多也就是工薪階層未受損而已。所以,爭論工資與CPI該不該掛鈎,簡直是猴拿蝨子——瞎掰。

  爭論一下工資該不該與GDP掛鈎,還有那麼點意思。國民經濟發展了,財富的蛋糕一年比一年大,工資收入隨之增長,每年漲個百分之十以上,這才叫在發展中共享,在共享中發展。工資倘若不與GDP掛鈎,至少不能讓老百姓直接感受到經濟高增長的成果。

  更值得爭論的,就是工資要不要與財政收入增幅同步。政府財政收入每年增長20%至30%,這是國富的一個重要標誌。如果工資也按此幅度增長,則反映國富民也富。反之,財政收入每年大幅度增長,而老百姓工資只與CPI掛鈎,只能保持與高增長的物價同步,民富的目標就會很難實現。

  提出「政府在調控工資時,肯定要考慮物價因素,但不宜直接硬性掛鈎CPI」這一主張的人,是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一批專家的根據是「因為掛鈎會加大成本推動壓力,對全面通脹帶來隱憂」。

  專家的話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工資屬於人力成本,與物價上漲有直接關係。不過,當那些企業高管年薪幾百萬、幾千萬時,他們一個人的收入頂上幾百個、幾千個職工的收入時,專家為什麼不說他們「加大成本推動壓力」呢?老百姓的工資收入與中國的物價上漲掛鈎,專家們急忙表態以為不妥,擔心對「全面通脹帶來隱憂」,難道企業高管的收入不用攤入企業成本嗎?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沒有良知的專家,居然還在為拿幾百萬、幾千萬年薪的高管們叫屈,認為他們與國外同行比,薪酬拿得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與美國大老闆相比,或許我們那些拿幾百萬、幾千萬人民幣年薪的高管,的確拿得還不夠,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是,專家們忘了還有一個事實,就是我們企業的員工的薪酬與美國員工相比,更加少得可憐。在與外企高管比薪酬時,為什麼不與外企員工比薪酬呢?那些參照外企高管給自己發高薪的高管們,什麼時候也參照外企員工收入給自己的職工發薪,才讓人心服口服。

(責任編輯:李清)

相關焦點

  • 驅動式薪酬:從企業給員工發工資到員工給自己掙工資的轉變!
    公司要真正引導員工為企業理想而奮鬥,一定要首先著手做好薪酬管理。2020年是企業最困難的一個時間點,從今往後三到五年,還會非常的困難。在大多的中小企業,以下5個問題值得思考:1. 員工頻繁跳槽,工作不積極主動,企業怎麼辦?員工薪酬劃分出固浮比,員工就會不滿意、不願意,績效考核和員工浮動薪酬掛鈎員工又沒動力;員工不願意承接高目標:因為,員工會明白完成任務很困難,收入會減少,而且知道第二年的目標會更高;現有的績效薪酬模式,導致員工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不能激發員工願力。
  • 試談外派人員的薪酬制度
    一、外派人員薪酬的構成一般來說,外派人員的薪酬構成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 工資。但外派員工的薪酬水平也不能過高,否則可能會使本地員工感覺到不公,或者使外派員工拒絕接受未來重新分派的任何任務 .米爾科維奇(2008)認為目前外派員工的薪酬體系缺乏對確保外派員工薪酬與組織目標一致性的關注,這是非常不利的。鄔琛(2007)總結出合理的外派薪酬制度應當具備以下特徵:具有一致性和公平性;有利於外派人員的統一調配和合理流動;具有足夠的靈活性,適應地區差異。
  • 北京外企薪酬、福利知多少
    最近,北京西三角人事技術研究所對北京外企作了最新薪酬調查,此次調查的對象以西三角主辦的《現代企業人事部經理研究例會》和《現代企業人力資源有效管理培訓例會》的100多家會員單位為樣群,從中抽出30餘家外資企業作為樣本。
  • 外企這些「薪酬福利」的英文表達你會麼?
    4月是求職的旺季,對於很多求職者來說,外企是一個不二之選,因為那裡有獨特文化和行業較高的薪資待遇。外企中,英文水平很重要,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薪酬福利」如何用英語來表達!(Remuneration: [rmju:nren],酬金和工資的含義。)它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 Pay,也就是實打實拿到手的錢;一部分是 Benefit,福利等。
  • 銀行員工薪酬大曝光,人均薪酬超50萬,櫃員卻並不高興
    畢竟,每年公布年報的時候,薪資收入非常可觀,甚至是秒殺其他行業的薪酬。就拿2018年銀行財報數據來說,員工平均工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平安銀行(64.03萬)、招商銀行(57.68萬)和浙商銀行(52.17萬)。除了這三家銀行,其他家銀行的人均薪酬也不低,基本徘徊於20萬-50萬之間。不過,對於這個人均薪酬,銀行櫃員並不是很開心,甚至想要吐槽一番。
  • 為何員工拿固定薪酬,無論薪酬高低老闆都賺不到錢?附:案例
    (一)員工為何永遠不滿意薪酬?   如果企業做員工對薪酬的滿意度調查,你會發現不滿意度高達95%。原因主要有三:  (1)工資標準是公司、老闆或上司定的,經常不能達到員工的內心期望。  (2)固定工資定高了,老闆不接受,因為它不面向結果和增值,一定會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還會增強員工的惰性。定低的話,員工不認可,自然不滿意。(3)員工想要經常加、多多加工資,老闆肯定不樂意。員工總認為自己表現很好,已經盡力了,老闆並不這麼看。員工認為工資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實價值,老闆也會持不同意見。員工覺得老闆給的工資低了,所以自己不願意努力幹,責任在於老闆和公司的機制。
  • 華為員工工資曝光!對比之下默默流下了不爭氣的眼淚
    華為員工中超過百萬年薪的就有1萬多人,超過500萬的也有5000多人,高薪酬的幾乎都是技術、管理骨幹人才。公開信息顯示,華為的薪酬主要分四塊:工資+獎金+TUP分配+虛擬股分紅。總體來講,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華為的薪酬管理:以崗定級、以級定薪、人崗匹配、易崗易薪。
  • 央企薪酬與績效掛鈎須有配套機制
    ■ 行業觀察  首先,央企薪酬與績效掛鈎,在具體定性的時候,應該根據行業、區域、崗位和業績的不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宜一刀切;其次,有必要建立更為市場化的人事制度,將市場化的薪酬制度發揮到極致;最後,更為重要的是,進一步落實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 工資差不多,國企民企外企,哪個更好一點?
    你看如下對於國企減少部分福利的調查,最後一個選項,有26%的人為何不要福利也願意進來呢?原因其實很簡單,訴求不同,你看如下群友和讀者留言。我今天按照在同城同工資的情況下,告訴你企業性質的選擇方法。你都入職了,公司一般懶得跟你解釋為何合同上不寫明,但告訴你這是規定:其他人都這樣,基本工資5000,其他7000公司也照樣發給你,別擔心。所以,你轉正後每月工資到手是4125+7000等於11125元?
  • 明明有勞動法,為啥國內企業總套路員工,外企卻能善待員工呢?
    對於不少求職者來說,除了國企這樣的「鐵飯碗」之外,外企也是一個十分不錯選擇。這不僅僅與外企的薪酬福利和崗位晉升空間有關,更多的是因為與國內眾多的中小型私企相比,外企基本上都會嚴格遵循勞動法律的相關規定,確保員工的基本權益。
  • 員工為什麼反對薪酬向績效方向的變革?考核是用來扣罰員工的嗎?
    近幾年我到百餘家中小微民企做訪調,我發現多數企業「重業務輕管理,重考勤輕考核,重人工輕人效,重罰扣輕激勵」,在薪酬管理上多數實行固定或微彈薪酬機制,但員工與老闆都不滿意。我們一直認為,考核應該同薪酬掛鈎,考核才有意義,薪酬才有價值,以考核為導向,通過掛鈎組織懲前毖後、獎罰分明的利益分配。從很多實踐績效考核的案例來看,傳統的考核方式並不能有效地推動激勵性的薪酬機制,激勵力度並不大,效果不甚明顯。
  • 江西省的外資企業員工能拿到美元工資嗎?
    不久前,上海一位外資企業員工在網上披露「公司將用美元發獎金」引起熱議。據稱,用美元發獎金的背後,和近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有很大關係。在當下匯市波動之際,上海這家外資企業的做法,在國內引發了一個新鮮話題的討論。    近年來,大量外資企業進入江西,南昌高新區、南昌經開區、小藍經開區等各級工業園區成為利用外資的「排頭兵」,越來越多的江西人進入外資企業工作,他們能拿到美元工資嗎?
  • 江西外資企業員工能拿到美元工資嗎
    不久前,上海一位外資企業員工在網上披露「公司將用美元發獎金」引起熱議。據稱,用美元發獎金的背後,和近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有很大關係。在當下匯市波動之際,上海這家外資企業的做法,在國內引發了一個新鮮話題的討論。
  • 很多人都說華為的工資很高,當你看了華為的薪酬體系就知道原因了
    華為薪酬設計:(3P+M) 1、崗位,主要取決於員工的崗位價值(Position),在什麼崗位,拿什麼薪酬,一般用來確定員工的基礎薪酬。目前薪酬體系中所謂崗位工資,員工基本薪酬等級等因素取決於此因素。
  • 2009外企薪酬報告揭秘HR部門三大主要崗位收入
    據了解,企業各種職能部門薪酬策略的制訂都會根據不同的情況有所差異,據中智薪酬2009年外企薪酬報告的顯示,HR部門中三個主要崗位,薪酬、培訓和招聘,由於在企業發展階段和發展規模等背景下的作用不同,經理和主管的薪酬出現了明顯不同,同樣是薪酬崗位,經理級別位列最末位,而主管級別卻在三個崗位中獨佔鰲頭。
  • 某銀行薪酬高達當地平均工資的3倍,銀行員工都有幾千公積金嗎?
    前段時間,記者爆料南海農商銀行的員工平均薪酬是當地平均工資的3倍,數據顯示,2018年,該銀行員工人均薪酬22萬,而南海當地2018年平均工資才7.7萬。國家要求公積金繳存比例為5%-12%,銀行作為傳統高福利單位,大部分銀行都按照12%給員工繳存公積金,當然,派遣制、外包製員工不包含在內。如果按照每月薪資1萬元計算,那麼員工每月能夠拿到的公積金就是1萬*12%*2=2400元,單位繳存加上自己的繳存,能拿2400元。
  • 薪酬設計:日常薪酬核算與發放,績效工資/獎金的計算方法
    日常薪酬核算與發放隨著IT技術、人工智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使用計算機系統、雲計算等來代替人工進行員工薪酬核算。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計算機代替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為HR工作者,我們仍然需要搞懂日常薪酬核算與發放的相關內容,這樣在使用系統或對接薪酬核算需求時,才會更加便捷。
  • 【薪酬體系】薪酬結構設計
    也就是說任何時候企業的付薪能力都是相對有限的;§要實現多激勵就要一方面確保「沒有不滿意」,別人家有的津貼補貼咱也要有,雖然是個小錢;一方面確保「滿意」,不能在錢上虧待業績好的人,否則就會導致人心散了隊伍沒法帶了。也就是說要滿足員工不同類型的、不同層次的需求。
  • 討論工資被開除?公司禁止員工討論薪酬合法嗎?
    討論工資被開除?公司禁止員工討論薪酬合法嗎?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在薪酬保密的情況下,勞動者缺乏知情權,其同工同酬的權益無以憑藉。也有觀點對於薪酬保密制度認為「員工有權利了解自己工資情況,也有權利了解同等條件下其他員工待遇,這涉及到企業對待員工是否公平的問題。」
  • 人力資源總監薪酬月薪3萬怎麼設計工資結構和績效考核
    人力資源總監薪酬月薪3萬怎麼設計工資結構和績效考核薪酬的本質是服務於公司發展戰略,反映公司價值觀,通過合理的薪酬體系設計,吸引、保留、激勵公司戰略發展所需的核心人才,貫徹付薪的基本理念:提倡什麼,獎勵什麼;越做到什麼,越獎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