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員工拿固定薪酬,無論薪酬高低老闆都賺不到錢?附:案例

2021-01-11 熊林談管理

(一)員工為何永遠不滿意薪酬?   

如果企業做員工對薪酬的滿意度調查,你會發現不滿意度高達95%。

原因主要有三:  

(1)工資標準是公司、老闆或上司定的,經常不能達到員工的內心期望。  

(2)固定工資定高了,老闆不接受,因為它不面向結果和增值,一定會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還會增強員工的惰性。定低的話,員工不認可,自然不滿意。

(3)員工想要經常加、多多加工資,老闆肯定不樂意。員工總認為自己表現很好,已經盡力了,老闆並不這麼看。員工認為工資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實價值,老闆也會持不同意見。員工覺得老闆給的工資低了,所以自己不願意努力幹,責任在於老闆和公司的機制。員工經常說,看菜吃飯,老闆給多少工資我就幹多少活,所以老闆給這麼點錢,我肯定不能拼命幹。

(二)固定工資之下,人力成本一定是最高的。   

有一家學員企業高薪聘請了一位營運總監,年薪120萬, 而該公司幹了10年的副總年薪還不到80萬。之前公司每年營業額1.2億,老闆希望新請的營運總監可以幫公司做到1.5億以上。

由於各種原因,公司的營收不僅沒能增長,反而下降了5%。   

有一家學員企業,財務部門有20多個員工,除財務總監和經理外,員工平均工資 3000 多元,基本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在這家企業一般做不到 2 年就會離職。也就是 說,他們學到了一定的技能就走了。因此,這個部門永遠都 是新手為主。結果是:效率極低、氛圍不好、差錯很多。

由於這位營運總監年薪的70% 在月度計發,而且是固定的。在年終發的部分佔30%,且彈性不到20%,這樣算下來總彈性率還不足6%。也就是說,這位營運總監全年至少可以拿到112 萬多,對公司而言這是一筆不菲的人力成本,而且還是新增的成本。   

不過,年底被扣了8 萬元,營運總監也是滿心不服, 他認為目標做不到,不是他的原因,他已經非常努力了,所以扣他的年薪是不能接受的。   

我們不能說這位總監不努力、沒能力,但是這家企業的分配機制與激勵系統一定是有問題的,至少它沒有充分地激活人才。因此,傳統的年薪制模式必須要改良和變革。

除了高薪的高管,拿著低薪的基層員工,是不是意味著人力成本就同樣很低呢?

後來,他們學會使用了PPV 量化薪酬模式,一手減少人員配置,一手量化員工的工作,先讓有意願意、有能力、有結果的員工多加工資,實現「3個人幹5個人的活, 拿4個人的工資」,公司不僅沒有增加工資投入,反而讓 人才穩定下來,效率高了、結果好了、老闆操心少了。

(三)如何建立讓員工比較滿意、老闆樂於接受的薪酬模式?   

薪酬是勞資之間最大的最核心的矛盾,績效也是勞資之間最難平衡的難點與痛點。   

員工想多加工資,老闆不肯,因為會增加企業的成本。   

老闆想要實現高績效高盈利,員工不願意為老闆拼命幹。   

如果老闆不樂意給員工加薪,員工不願意為績效而努力,結果就是,企業績效不好,員工工資不高,這是 一個雙輸的局面。當然,最大的輸家不是員工,而是老闆!  

因此,要解決薪酬的問題就要考慮成本。要解決績效的問題,就要先搞定員工為誰幹為什麼幹。   

薪酬與績效,不是相互獨立、分裂、對立的兩個系 統,而是互為因果的全面融合關係,員工想要多加工資、拿高薪,就必須創造增值和高績效。老闆想要高盈 利,就要敢於給員工設計拿到高薪的機制。員工賺到錢,企業能賺到更多利潤,這就是真正的共贏模式。

相關焦點

  • 如何設計富有激勵的薪酬?內附:對於不同層級員工的薪酬解決方案
    有一個小段子很經典:1、老闆指望員工為公司賺錢,老闆天天圍著員工轉;2、老闆引導員工分錢、為自己賺錢,員工天天圍著老闆轉;3、賺不到錢,是因為人沒有用好;4、人沒用好,是因為錢沒有分好:5、人用好了,企業能做強
  • 管理好文:薪酬其實是員工定的,機制才是老闆定的!內附案例剖析
    大家都說,員工薪酬是老闆或高管定的,但事實上是這樣嗎?舉個例子:公司招聘新員工,你問他對薪酬有什麼需求,很多人都會回答說,按公司的薪酬制度走。當面試官明確告知,每月5000元,對方會說考慮一下再答覆。其實,他可能不認可這個薪酬水平,內心已經放棄了這份工作。
  • 薪酬結構對導購的影響(上)
    判斷導購是不是真的因為薪酬結構不合理,還是說有其他的原因,像上面這個案例中的小陳,事後,店長有向其他店員了解他的情況,其實小陳只是想跳槽了,臨走前為難一下。成功了,對小陳來說就賺了;如果沒有成功,對他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
  • 員工薪酬激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個案例,是我之前給廣西一家企業輔導績效變革時,遇到的真實案例,他們是一家某知名品牌的家電代理商,因家電市場環境不好,公司已經連續三年虧損,面對2016年,他們不知該如何來激勵員工實現盈利,企業真的已經虧不起了! 這家公司每年都有幾千萬的營業額,為什麼會虧損呢?
  • 薪酬設計的6個誤區 | 如何做薪酬設計?
    每個企業都必須作出一個適當的選擇,這樣企業的薪酬水平也有了一個基本的定位。可以說,企業的發展定位決定了其薪酬水平的高低。其次,整體薪酬還要要看老闆的意思。企業整體薪酬水平的控制,最終決定權還在老闆手裡。另外,花多少錢也是有依據的,也要參照行業的基本規律,不同行業的薪酬總量在成本中的佔比是有所差異的。
  • 薪酬管理:如何給員工調薪
    過了半年多,新項目沒有什麼進展,老闆把這塊項目停了,把這個專家的職務免了。老闆說做什麼事拿什麼工資,沒有職務就應該只拿普通員工的工資或只發基本生活費。老闆要求HR要把他工資調下來,只發基本生活費。HR和專家談,專家說項目沒進展是公司承諾的投入沒有兌現,不是他的原因,如果降工資他將申請勞動仲裁或到法院起訴公司。
  • 薪酬管理:如何給員工調薪?
    老闆聽了覺得講得非常好,並覺得公司應該開闢相關業務,有意把這個老師挖到公司來做創新項目。花了很高的工資把老師挖過來了,固定工資是所有幹部裡面最高的。過了半年多,新項目沒有什麼進展,老闆把這塊項目停了,把這個專家的職務免了。老闆說做什麼事拿什麼工資,沒有職務就應該只拿普通員工的工資或只發基本生活費。
  • 老闆掙再多錢,與員工薪酬有什麼關係?
    每到年底,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做年度預算,其中重中之重,當然是確定明年的戰略目標了,大部分企業會設定20%左右的漲幅,有的企業甚至是倍增。如果企業目標更大了,意味著員工的承擔會更多,用固化的薪酬績效模式,如何激勵員工,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
  • 薪酬結構設計的原理及操作!
    這裡講的薪酬結構設計主要是針對工作績效結果這個因素的,也就是工作以結果為導向,做的好拿的多,做的差拿的少的意思。有些人說,國外很多企業沒有績效考核,每個月的工資都是固定的,也運行的挺好,那是需要建立在員工的工作職業性比較高的程度之上,不會偷懶混日子,不管考核不考核都會好好做;中國若干年前也是固定工資,在國企裡幹多幹少一個樣,所以出現大鍋飯,企業運行效率很低。
  • 薪酬設計:研發人員的薪酬模式設計與特點(內附案例圖表)
    研發人員的薪酬模式從薪酬水平來看,以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對其研發崗位會執行市場領先策略,從而吸引和保留優秀的研發人員。從薪酬結構來看,研發人員不直接參與銷售過程,其工資穩定性較高,固定薪資佔比較高。另外,企業也會鼓勵研發人員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 乾貨分享:門店薪酬績效考核體系設計的目的及原則(內附案例)
    4、本質為企業固定成本。無論經營成果如何、貢獻高低,每月必須及時兌現。寬帶薪酬是大勢所趨。其原理是通過豐富和擴展薪酬的彈性,以增強薪酬本身的激勵性。相比而言,固定薪酬、窄幅薪酬非常缺乏驅動力,無法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工資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就死了。所以,對於傳統薪酬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 驅動式薪酬:從企業給員工發工資到員工給自己掙工資的轉變!
    「所有細胞都被激活,這個人就不會衰落。拿什麼激活?血液就是薪酬制度。因為我們對未來有信心,所以我們敢於先給予,再讓他去創造價值。只要我們的激勵是導向衝鋒,將來一定會越來越厲害。」——任正非國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配多少人,幹多少活」的階段,並在任用人時,習慣性將學歷、工齡、社會職稱等作為薪酬的考量因素,但事實證明,這樣的薪酬制度不僅不能為企業增加效益,還制衡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可悲的是,公司連一套合理的薪酬體系都沒有,要知道,驅使員工上班的不是夢想,而是窮,員工為之打工的不是老闆,而是人民幣!
  • 企業薪酬設計5大雷區,你中招了沒有?附解決方法,乾貨收藏
    ,正確的薪酬制度稱為六維薪酬機制,也就是把公司中員工按職級分為基層,中層高層,而其對應的薪酬制度是不一樣的。因為員工的需求逃不過這幾個:升官、發財、當老闆。員工一旦對未來有預期,有希望,眼前的困難都不是困難。
  • 職話直說|薪酬永遠是老闆與員工的「心愁」
    年底了,又是要核算年終獎、又是要年度調薪,薪酬成了繞不開的話題。辦公室裡下至普通員工,上至高管,大家都在盤算年底能拿多少,年後是否有機會調薪。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老闆最痛苦的時候,往年業績好的時候如此,今年業績不太好,更是如此。每每在籤批調薪名單的時候,都在感嘆,為什麼每年都要調薪?
  • 薪酬透明化一定是好的嗎?
    剛投身社會的時候,長輩告誡我:不能問別人工作賺多少錢,無論多熟絡都不能。沒錯,在社會中,尤其是職場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太好問這問那的,薪酬正是其一。我們會「八卦」一些企業大頭目每年有幾百萬進帳,卻不會為這個那個中高級經理的年薪而大張旗鼓地追問。薪酬作為一種長久以來的普遍禁忌,足以成為一個社會學題目。但是,人心思變。
  • 常見崗位薪酬設計:高層管理人員薪酬設計(附案例)
    常見崗位薪酬設計在薪酬設計中,不同性質的崗位在設計時有所不同。比如,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一般採用年薪制薪酬模式;銷售人員一般採用佣金(提成)制薪酬模式;研發人員一般採用基本工資和研發獎金並行的薪酬模式;生產人員一般採用計時制、計件制或產量制薪酬模式等。
  • 企業員工薪酬體系改革實施案例
    1.固定薪酬設立並執行崗能工資,具體執行標準由職工所處崗位的價值和員工能力與崗位職責的匹配程度共同確定。停止執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其定、調薪工作仍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管理辦法執行,相關信息按檔案信息進行管理;停止執行崗位津貼,並同步廢止相關管理辦法。
  • 薪酬透明化的利與弊
    剛投身社會的時候,長輩告誡我:不能問別人工作賺多少錢,無論多熟絡都不能。沒錯。在社會中,尤其是職場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太好問這問那的,薪酬正是其一。薪酬透明化也可讓員工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現如何,明白自己的苦幹換來了多少報償,從而更努力工作。但薪酬透明化也有好些弊端:公司公開大家各賺多少錢後,大家會斤斤計較地相互比較,被比下去的同事會特別洩氣,甚至會損害企業整體士氣。當然,同時可能發生的是,薪酬較高的人會因為覺得高人一等,並比別人得到更多的報酬,而加倍努力。
  • 員工主動加班7天,可老闆卻獎勵高管,一夜之間居然虧損80萬
    ,難得老闆主動提出了這個事情,所以我們都是特別有激情,都用力幹。,不能用了,後來老闆查監控,也查不到底是誰做的,但是他知道廠裡的機器平時運轉得非常良好,這次肯定是人為,但是因為監控有死角,所以也查不到詳細的人。
  • 薪酬問題帶來的那些尷尬,HR一定懂!
    比如技術人員,不要光想著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主管、主任、經理等,學學三星,人家直接告訴你,技術玩得好,你可以成為三星的終身成就技術專家,拿的錢和區域VP一樣多。「我跟老闆好幾年了,到現在一個月才12K,新來的那個小董一進公司就是14K塊。他幹的活和我一樣,沒見他比我強多少,憑什麼比我多拿那麼多?要不是看老闆平時對我不錯,我早就跑了。現在外面大學生找工作不容易,可是像我們這樣吃技術飯的找個活太容易了。前兩天深圳一個老闆打我電話,要我過去,直接給18K,還不算獎金等。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小張喝了點小酒後和幾個公司老哥們埋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