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個案例,是我之前給廣西一家企業輔導績效變革時,遇到的真實案例,他們是一家某知名品牌的家電代理商,因家電市場環境不好,公司已經連續三年虧損,面對2016年,他們不知該如何來激勵員工實現盈利,企業真的已經虧不起了!
這家公司每年都有幾千萬的營業額,為什麼會虧損呢?
調研分析
經過深入的溝通和調研,發現主要有2個原因:
一、產品毛利非常低,幾乎為零毛利
家電行業因受國美、蘇寧和電商影響,同質性太強,競爭非常大,每臺家電銷售帳面幾乎為0毛利,主要靠政策和返點實現少量的盈利;
二、企業負擔重:人效低、人工成本高
(1)管理者和二線崗位員工幾乎是固定工資;
(2)銷售員採用的是傳統的「底薪+提成」,底薪也高於同行許多,銷售員平均底薪為2400元;
(3)全公司固定的平均工資就達3800元,也就說公司無論是否有盈利,每月員工工資開支就要將近30萬;
三、員工積極性差:後勤怠工嚴重,銷售員工動力不足
(1)辦公室共10人
運營經理1人
會計2人
文員1人
商務2人(對接廠家系統、對單等)
業務助理2人
庫管對接1人
行政人事1人
最重要的是,每個辦公室二線員工每天工作量不足3小時;
(2)銷售員工動力不足原因有兩點
1)底薪較高,提成比率較低,所以銷售員銷售積極性不高,
2)因為是「底薪+營業額提成」模式,所以員工銷售時只管數量不管質量,大家普遍沒有毛利意識,每次銷售時都能找到諸多理由要求公司要進行低價銷售!
解決方案
一、KSF薪酬模式——成功關鍵因子,價值管理工具,適用於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模式,要求員工拿出好的結果。
舉例來說
一個服裝連鎖店店長,幹了3年多了,每月薪資是5000元,加一部分業績提成。業績好的時候一個月也就8000左右,業績不好的時候可能就只能拿個底薪。
平時店裡他只會關注業績,對門店費用和產品的報廢率都不去管,在崗位呆久了,工作熱情也慢慢褪去。而且沒事就晚到早退,有時還向老闆吐槽自己工資低,有一定負面情緒,也影響到了門店團隊的工作熱情。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員工的思想和心態上下手,要讓員工明白他們的工作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也唯有如此,員工才會發揮自己所有的潛能好好努力工作!
於是我們給他店長做了KSF的薪酬績效變革:
他的固定薪酬,會拿出一部分比例做寬帶薪酬,找出其工作的K指標,設置平衡點(由歷史數據得來,員工和老闆都認可),在平衡點上:
1.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2. 總產值:每畝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3.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4.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5.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元;
6. .....
小結
實行KSF薪酬模式之後:
1. 店長對業績的關心空前增長,想盡各種辦法增加門店銷售利潤;
2. 在想盡辦法增加銷售額的同時,也會更加注意節約成本;
3. 店長與店員之間關係更加和諧;
4. 員工流失率減少,老闆說實行KSF之後,門店只走了1個人;
5. 員工工資拿的更多了,企業利潤也提升了,雙贏;
6. ...
PPV量化加薪方案
對於一些剛入職的業務員來說,前三個月比較難,因為業務不熟悉,銷售技巧也不熟,所以就很難賺到錢,壓力也比較大。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也比較高,所以,一些運氣不好的業務員,很難挺過這三個月。但是,如果延長考核周期,企業又容易賠錢。所以,必須要優化薪酬模式,讓員工在開單前,可以通過承擔其他工作來賺一些錢。
而所謂的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就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一種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進行利益分配,形成一種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
PPV模式讓那個業務員可以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也能獲得更多的收入。比如:
1)跟單業務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作
2)市場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
3)信息統計員,協助統計和分析市場調研的數據
4)客服,對客戶進行回訪,收集客戶反饋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進行數據分析
6)公司裡面的行政,後期,美工等工作也可以根據個人能力擔任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