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東莞工廠老闆看著一批批老員工離職,心裡有點不舍。工廠成立到現在有10年左右,而一開始工廠只有四五十人,發展到現在有三百多號人,除了自己在外拉單,也離不開所有員工加班加點的完成訂單。之前一起打拼的那些員工都離開了,現在工廠裡面做的最久也就五年多,而且也沒有多少人。很多都是新員工。
東莞老闆找到這個有5年工齡的要離職的員工談話,讓他再考慮考慮,現在工廠的待遇在東莞不敢說最好,但也過的去,東莞底薪是1510,我們廠現在都1910.足足比東莞底薪高了400元,而且包吃住,買社保,春秋兩套工衣,基本上解決了員工的生活所需。
離職員工感謝了老闆的挽留也說出了離職原因:在這個工廠幹了五年零一個月了,記得剛進來那時工廠才一百多號人,那時候大家幹勁十足,現在工廠慢慢的壯大了。大家也很喜歡在這裡做,但人到中年,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一個月加完班拿到手就四千左右,現在物價那麼高,說真的。家裡都養不活。想回家去發展,家裡的工資現在漲起來了,而且還能照顧到家裡人。
東莞老闆聽了員工的一番話深情說到:家永遠是最重要的,現在工廠還在成長,工資會漲起來的,你也知道現在當老闆也不易,工廠競爭大,產品價格一直被下壓,成本增加,工廠也不容易。但你有五年工齡了,以後工廠成長起來,會把你從一線提上來當管理,但這需要時間,不過你執意要走,也只能祝福你。假如哪天你要回來,工廠大門隨時為你打開!
馬雲說:員工的離職原因,只有兩點最真實:
1、錢,沒給到位。
2、心,委屈了。
如何留住、激勵優秀的事務員?
在團隊工作中,「鞭打快牛」的事,也是屢見不鮮。
幹工作越快的人發現,總會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來;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卻一直工作量比較少。
能夠克服困難的人,總是在不斷地克服困難;不善於克服困難的人,卻總是可以得到較容易完成的任務。
工作業績突出的人,總是會迎來更高的業績目標;而那些業績目標低很多的人,一樣可以靠任務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報……
慢慢的,「快牛」也沒了心力和動力,變成了「慢牛」,或者乾脆「憤蹄」離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緒影響下,成為團隊的離心力和破壞力。
能者多勞的結果,往往不是多勞多得,而是多勞多責。
你能幹,你老實,那你就多做一點,是你的,不是你的,統統都讓你來做,誰讓你能幹,能把活做好呢?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本來也沒什麼錯,但一切只讓幹活,不讓吃肉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只有不斷增加的勞動量,酬勞卻一點不增加,即使加薪也少得可憐,這就扯淡了。
能者多勞的時代已經過時,多勞多得才是王道!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業務員為什麼不能隨便加底薪或提成?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員工容易安於現狀。
2、加提成點,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利潤率下降,而且這種方式只是剛開始會有一定的激勵效果,過段時間員工便會習以為常。
那麼,劉老闆的企業要採用什麼樣的薪酬方式,才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呢?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注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