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被譽為世界三大發明展之首的「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落下帷幕,福田區科技中學科創隊的3個參賽項目:《防疫專用垃圾清理機器人》、《防疫專用爬樓機器人》、《基於瞳孔識別技術的電子琴譜》共攬獲四金兩銀,成為展會上醒目的「中國元素」。
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評選嚴格、專業,被譽為國際發明界的「奧斯卡」。在第72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上,福田區科技中學科創隊分別在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和德國創新研究院ICI上奪得四塊金牌和兩塊銀牌。
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創立於1948年,是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發明展之一,至今已成功舉辦72屆。每年展會至少吸引30多個國家,800多項發明作品參賽,迄今已有逾3萬多項發明創造通過展會走向大眾。因其評審公正、規模宏大、在國際上享有展覽界最高權威和聲譽,其獎項深受世界各國政府認可。
在「第72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中,福田區科技中學學子發揮出色,在項目設計、項目英文介紹和項目英文解說等環節均有不俗表現,連奪大獎。
獲獎項目
霍冠雨憑《防疫專用垃圾清理機器人》獲第72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德國創新研究院金獎;
郭雯境憑《防疫專用爬樓機器人》獲得第72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德國創新研究院金獎;
陳上哲憑《基於瞳孔識別技術的電子琴譜》獲得第72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銀獎、德國創新研究院銀獎。
項目簡介
一、《防疫專用垃圾清理機器人》 霍冠雨
希望用垃圾清理機器人為環衛工減負
霍冠雨所發明的「防疫專用垃圾清理機器人」則是基於其平時對環衛工人的觀察。他表示,環衛工人在打掃衛生時十分辛苦,有許多垃圾隱藏在草地、沙地裡不易清理。他發明的機器人則能夠在自巡航模式下,自動清理複雜路面的垃圾,且能夠實現攀爬和自動避障。
霍冠雨坦言,參加該項比賽讓他對科技更加嚮往,未來希望能成為一名工程師,從事科技工作。
二、《防疫專用爬樓機器人》 郭雯境
疫情期間萌生為醫護人員送藥的想法
「在疫情期間,即便醫護人員做了各項防護措施,進入患者病房時依然可能被感染。」郭雯境介紹說,自己的發明是一款可以自主爬樓梯、幫醫護人員運送藥物的機器人,能降低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機率。
該項發明採用六輪驅動的方式,前面四個輪子是活動輪,該結構有利於爬樓梯、躲避障礙物。對於成績的取得,她表示和參加學校科技社團分不開。她在入學時機緣巧合地加入了該社團,期間與社團老師、同學前後多次參加競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基於瞳孔識別技術的電子琴譜》 陳上哲
用眼睛替代雙手「翻閱琴譜」
陳上哲表示,她所發明的「基於瞳孔識別技術的電子琴譜」和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她從4歲開始學鋼琴,在日常練習中發現演奏者在雙手被佔用時還需用手翻閱琴譜,思路容易被打斷,於是她便思考能否用其他方式來翻動樂譜。進入福田區科技中學後,陳上哲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電子琴譜主要是利用紅外光線捕捉定位瞳孔和角膜,將信號傳送到顯示屏上。顯示屏上有4個不同功能鍵,如『上一頁』『下一頁』,眼球盯到哪裡,就能實現哪裡的功能。」陳上哲介紹道。
在陳上哲成長過程中,她非常喜歡探索新鮮事物。她的父親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師,經常鼓勵她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進入到福田科技中學後,她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校本課,大大激發了她對科技的熱情,提升了動手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
這每一項傲人的成績,都離不開學校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與傾情培養,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福田區科技中學。
學校打造全套科創培養體系孕育科技人才
福田區科技中學科創中心負責人趙曉東介紹說,學校從去年開始專門成立了科技創新教育中心,引進專職博士作為團隊科創教師,並全面打造科技創新課程2.0體系,其中包含公共課、必修課、校本選修課、訓練課、競賽課,內容涵蓋科技創新發明、機器人、科技論文實踐活動、編程、無人機等。
在新生入學時,學校會組織科技課程宣講,幫助學生選課。為激發學生對科技的熱情,學校還專門舉辦科技創新校本課程展示活動以及富有校園特色的「科中杯」創新能力大挑戰活動。此外,學校還與中科院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度合作,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科技中學教師表示,此次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得益於福田區教育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教育,建設AI賦能教育發展示範區,支持學校創新發展。此次獲獎也是科技中學科創教育的又一碩果。
作為深圳首所科技初中,科技中學緊握「雙區」發展機遇,在科技創新教育上不遺餘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升。目前,科技中學已在國家、省、市、區級科技創新賽事上獲獎超600項,其中多項學生發明獲得國家專利認證。
內容來源:福田教育
【來源:深圳市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