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承受升學壓力 家長"代言"讓孩子出國讀高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0日 11:19 來源:廣州日報
[內容速覽]目前,許多學生家長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對送子女出國讀高中表示出了極大興趣。然而,專家指出, 中學生出國讀書要極為慎重。這對家庭財力和學生素質都有較高要求。 |
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國際教育展上,許多家長對送兒女出國讀中學表示出極大興趣,在諮詢現場普遍扮演著「代言人」的角色。(王維宣 攝) |
上周六、周日(17、18日),由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辦的中國國際教育展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吸引了超過7000名學生、家長到場。記者發現,參展的外國中學、學院攤位前一片熱火朝天,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諮詢到國外讀中學或預科的相關事宜。儘管學費是國內的幾十倍、留學籤證更難拿,但很多家庭還是打算把孩子的「留洋計劃」提前到高中。
初三女生lolo
嚮往國外中學課程多彩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出國讀高中的原因形形色色,但幾乎每個學生和家長都提到一點:不想留在國內,承受巨大的升學壓力。而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院校代表和國內資深專業人士都表示,國外也有升學壓力。如果只是為了逃避高考而選擇出國,可能適得其反。
在廣州市某省一級中學讀初三的女孩lolo覺得,學英語、適應新環境、孤身在異國他鄉等種種困難都比不上現在的辛苦。「我一直都嚮往國外的中學,課程豐富多彩、好多選擇,而且不是單單聽課、做練習這麼枯燥。」lolo告訴記者。
初三女生小閒
專程從廈門來穗諮詢
記者發現,由於初中學生大都未滿18歲,因此家長在諮詢現場普遍扮演著「代言人」的角色,他們的考慮和意願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孩子的選擇。
初三女生小閒和媽媽專程從廈門趕到廣州,在英國某私立高中展位前,瘦削清秀的小閒用英語侃侃而談,頗為自如。
小閒的媽媽汪女士承認,女兒想出國讀書,「很大程度上受了我和她爸爸的影響」。由於工作與外國人士聯繫較多,汪女士夫婦在家中常談論起國外的地理、風俗、民情、教育等等,沒想到這些都被女兒聽在耳裡,記在心裡。這次遠道而來,就是應女兒的要求。
何女士
希望孩子將來進一流大學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公立中學的展位前,四十多歲的何女士坐下來就說:「給我介紹一家最好的中學!」何女士希望通過在國外讀高中,為孩子將來成功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深造奠定良好基礎。
梁先生
孩子在國內讀書太辛苦
儘管兒子已經在某省一級中學讀到高二,梁先生還是決意要送兒子出國,哪怕可能要多花一年時間念英語。「太辛苦了!」梁先生提起兒子每天的日程安排就頻頻搖頭:「一大清早就去上學,晚上回來吃完飯又坐到書桌跟前寫作業,睡覺時間都不夠!十幾歲的小夥子,走路就彎腰駝背!到學校裡一看,一大片戴眼鏡的,小小年紀卻無精打採,這是何苦呢?」
現狀 廣東「小留學生」人數居全國前列
實際上,近些年來,廣東省出國上中學的學生人數一直都居全國前列。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車偉民告訴記者,廣州的「小留學生」人數甚至超過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在他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還是廣東經濟發達,富裕的人比較多,具備送小孩出國的經濟實力;其次是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和「外向」,願意走到外面去,民間的交流也比較活躍。
在本月初澳大利亞駐廣州總領事館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澳駐華使館教育科學與培訓處的高級主管博德也指出,在該國中學留學的所有中國學生中,廣東籍孩子是最多的,而且近年來一直如此。
但無論是中、外政府教育官員還是資深專業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都提醒家長和學生:出國讀中學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開闊眼界、創造更好的升學機會、培養獨立生活能力等,但也有風險,如語言不通、不能融入環境、學習跟不上、生活自理差,甚至結交壞朋友從而墮落等等。因此,家長和學生都應更理性地面對出國讀中學,出國前就要制訂長遠計劃,選擇合適的國家、院校、課程乃至監護人。
專家意見:出國要符合條件
在國外學習壓力也不小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車偉民認為,出國讀中學之前不妨先看看是否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條件一:家庭財力夠雄厚
首先是家庭經濟能力怎麼樣,能不能承受,能承受什麼樣的學校。與大學不同,國外的高中幾乎沒有獎學金,這就要求家長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以英國為例,在一所公立中學讀一年書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加起來就要將近20萬元人民幣,私立學校則更高。如果3年完成高中學業計算,起碼要六七十萬元人民幣。況且,在國外讀中學的學生幾乎都會選擇留在國外讀大學,這意味著家長有可能還要支付大學的費用。
條件二:學生素質要夠好
其次是學生自身的素質:要有較強的自制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這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很多資深人士都提到,孩子在國外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說,能不能獨立用英文填寫學校、政府部門的表格?怎麼跟房東「砍價」?怎麼跟外國孩子打成一片?上課敢不敢主動發言?所以,孩子得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而且在國內就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樣,身處他鄉、無人管理的孩子才能正確面對和處理各種困難。
條件三:壓力承受能力強
最後,也是家長和學生往往忽視了的一點是:國外的學習壓力也並不小。而家長不惜工本送孩子出國讀高中,最終還是希望念所好大學。
廣州的Jesse在廣東省實驗中學讀完高一以後赴美留學。如今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她回憶高中生涯,坦言那是個艱難的過程。「美國的高中和大學差不多,要選課、課室不固定,課間和午休的時間都很短,而且每六周出一次成績單,壓力好大!我的英語在國內同齡人中算很不錯的,但一開始上課就跟不上。」Jesse說,當時最頭痛的是歷史,因為要用英文系統學習美國和歐洲歷史,查閱書籍、寫讀書筆記:「那麼多專有名詞,又枯燥,看得頭都大了!」但她承認,這種苦讀的經歷對以後適應語言、環境是不錯的練習。(記者 黃茜)
責編:陳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