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學會適時「低頭」,這才是智者該做的

2020-12-11 西郊有情

俗話說:智者善屈尊,愚者強伸頭。

做人不要什麼時候都表現得極為強硬,這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會處處碰壁,學會恰當適時的低頭,懂得藏其鋒芒,收其銳氣,這並不失為人生守弱用柔的智慧。

在人性當中,都有固執的一面,有時要低頭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會感覺很沒面子,但話說回來,如果在生活中只是一味地強硬,卻不知低頭,這樣的人生也一定走不遠,懂得適時的低頭,是一種巧妙的智慧,以及一種沉穩的成熟。

學會低頭,這不是認輸,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

老話說,君子之心,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人這一生,不可能總是意氣風發,生活也不會總是洋洋得意,失意和低俗也時有發生,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我們要學會低頭、韜光養晦。

《道德經》有言: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聰明的人,在形勢不利的時候,應該先暫時低頭與隱忍,然後再等待時機。沒有人可以一直的強大,能夠接受失敗與挫折,不斷積累,不斷成長,才會有一個成熟的自己。

而成熟的標誌,就是一種百鍊成鋼繞指柔的狀態,知道什麼時候低頭,什麼時候昂頭,剛柔並進,進退有度,這也是一種謙遜的姿態。

01向優秀的人低頭:學人所長,補己之短

有些時候,人就要學會服輸,一味地強硬不僅對自己沒好處,在別人看來你也是一個不好溝通的人,「活到老,學到老」,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你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卻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為人處世中也一樣,不要看到別人如何優秀、如何好,就只會一味地眼紅別人,做人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同時也要觀察自身不足,看優秀的人是如何行事,多與他們進行溝通,以便從中看到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非常謙卑,從來不會炫耀自己有什麼,即便遇到比自己差的人,也會虛心請教。

人就是這樣,越是誇誇其談,其實沒什麼真本事;越是謙卑的人,進步得越快,誰都不是完美的,但如果懂得低頭,學會進步,人才能越來越穩重和成熟,這對你的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02向家人低頭:彼此之間才更和諧

居裡夫人曾說過: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幸福。

在這個世界上,跟你最親近的就是你的家人了。但是在生活中人們卻過反了,往往都是對外界的人稱兄道弟,而給自己家人卻總是一副不好的面孔。

在外面,別人即便是犯下了錯誤,你都能微笑著說聲沒事,為什麼有些人對自己的親人卻一臉嫌棄呢?

你要明白,家永遠都是一個溫暖的港灣,不是你發脾氣的地方,在一個家庭之中,沒有一定的誰對誰錯,即便有些時候做得有些不妥,要學會包容,而不是一臉不屑。

俗話說,懂得低頭才能出頭,要想出眾先學會從眾。

有時候低一下頭,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從容,是一種避讓,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只有先低頭了,才能更專心地學習努力,才會有出頭的那一天。

人生在世,不會稱心如意,天有不測風雲,誰都有失意與求人的時候,低一下頭,彎一下腰,這並不丟人,只要自己為人處世有原則、有底線,就不要過分地強硬,能屈能伸才更坦然。

人生路上,布滿荊棘,做人低調一些沒什麼不好,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如此,你的人生才會走得更遠,你的人生才會擁有寬容、大度、成熟的智慧。

「低頭」並不丟人,你若懂得低頭,則四海昇平,家庭變得和諧,自己能變得更好,與人交往也會變得輕鬆,適當的改變自己的犟脾氣,不僅讓自己省去很多煩惱,還會讓身邊的人感到舒適。

相關焦點

  • 聰明的人懂得:做人若想抬頭,要先學會低頭
    如果韓信當時不懂得受辱,也不懂得適時低頭的話,那可能就沒有之後的戰功赫赫了。但韓信畢竟是有大將之才,他懂得一個道理:做人若想抬頭,要先學會低頭。古人云:「直木遭伐,水滿則溢」。低頭是一種智慧,低頭可以讓你站得更穩,更容易被別人接受,要想抬頭,先學會低頭。
  • 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要學會低頭?
    在生活裡,要學會懂得低頭很難。尤其是在年輕氣盛和血氣方剛的年紀,但凡有點能力、有點脾氣的人,都自我感覺特別良好,認為自己什麼都會,甚至會有點驕傲自大的感覺。但其實低頭,只是適時的選擇,更是成熟的表現。有一天,大象要去山的那一邊,必須經過一個山洞,可山洞的洞口有點低,大象卻仰著頭一個勁兒地往裡撞,結果它撞得頭破血流,這更惹惱了它,它更加瘋狂地向洞口撞去,弄得傷痕累累,但好長時間過去了,大象卻始終未能走進洞裡。駱駝看見了,連忙走過去,把頭一低就進了洞口,然後它對大象說:「該低頭的時候一定要低頭,只有低了頭你才能在某些事情上通融,只有低了頭你才不會碰一鼻子灰。」
  • 夜讀丨智者,常低頭(好文)
    人性是固執的,做到低頭也是困難的。如果不懂得適時的低頭,人生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懂得適時的低頭,是一種巧妙的智慧,沉穩的成熟。穀子成熟了,就低下了頭,向日葵成熟了,也低下了頭, 昂頭是為了吸收正面的能量,低頭是為了避讓危險的衝撞 。
  • 做人,愚者見智,智者見愚
    1.學會尊重他人,而不是讓別人先來尊重自己。智者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懂得別人的心思,愚者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只希望別人先考慮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大多數的人很難做到尊重他人,總會受到自己消極情緒所影響。忘記了繼續尊重,其實人都是相互的,沒有什麼註定誰欠誰。
  • 只有學會懂得低頭,未來才有機會出頭
    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編輯:俞仁 | 圖:Google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在現實生活中,學會懂得低頭很難。尤其年輕氣盛和血氣方剛之時,但凡有點能力的人,自我感覺特別良好。認為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做,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如果不懂得在現實面前適時的低頭,人生應該難有太大的成就。
  • 勵志人生:做人首先要會低頭
    一、殘酷的現實沒有誰的一生是按照自己幻想的樣子度過的,在這絢爛的一生中,我們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為了不讓自己在殘酷的現實裡撞得頭破血流,我們一定要學會低頭。蘇格拉底回答:「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想長久地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這是外國的一個小故事,故事中蘇格拉底很好地詮釋了,做人要低頭的意義。活在這現實裡,有許多「天」,可以是上司、老闆、金錢……面對這些「天」的時候,常常會讓我們感到無力,所以我們不如就低一下頭,讓自己的人生儘量順風順水。
  • 能笑著低頭的,都是聰明人(經典)
    猜成語,贏現金 有人問智者:「天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智者回答:「三尺。」 提問者不以為然道:「我們每個人都超過三尺,如果天地間止有三尺,天空豈不都是窟窿?」 智者回答說:「所以啊,我們學會了低頭。」
  • 一個人再有本事,也要向這3個人示弱,若不懂低頭,容易吃苦頭
    人在世上要想幹出一番事業,則需這種「屈伸」的精神。這是避讓鋒芒、待機而發的謙忍智慧。在人生的歷程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需要忍耐的事情,正好藉以歷練自己的心智。屈,就是低頭示弱的意思,意味著在自己處於弱勢的時候要學會忍耐。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句句在理)
    做人可以低頭,但絕不彎腰。做人低頭是一種謙遜,一種忍耐,一種睿智。肯低頭的人,永遠撞不到矮門。必要的時候低得下頭,關鍵時候才抬得起頭。但是,低頭不能折腰。彎腰是一種屈服,一種獻媚。彎腰的結果,不是徹底失敗,就是喪失尊嚴。頭,要抬得起來,也要低得下去。
  • 美文鑑賞:做人不要自以為是,要學會尊重別人!
    少年問:「這四句話中有很多矛盾之處,我怎樣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智者說:「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 後來,少年走過很長一段人生歷程之後,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個愉快的人,也給每個見過他的人帶來快樂。他終於領悟了智者送他的四句話的內涵,他把這當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智者的四句話就好比一個快樂處方:把自己當成別人。
  • 「謙遜禮讓,低調做事」做人謙卑。適時低頭,並不代表你很慫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人出彩其實不是一個好事情,我們要隨時保持謙虛低調的態度,才能讓自己越來越成功。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就要學會不露聲色地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低調賣弄」。但是,隨著接觸的多了,就發現她這個人比較愛嘮叨,什麼事兒都會插一腳,看同事們在公司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另外,只要在公司,同事們有私人電話或者其他的事,她都會過問一下。有一天,辦公室的同事都去的很早。等開了門,大家都紛紛地去打掃衛生。這時,有一位打掃領導辦公室的同事肚子不舒服,去了廁所沒有打掃。待了接近十幾分鐘才出來。
  • 做人不能太老實,要學會「拒絕」
    做人太老實,越不敢吭聲,會越活越沒有尊嚴,也難以翻身。「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做人不能太老實,要學會「拒絕」。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欺我,我也欺人。過分的老實,只會一步一步喪失自己的利益,或者是把自己的利益拱手讓人。對於一些有損自己利益的事情和人,那就勇敢地說「不」,別讓人小看了自己。
  • 鬼谷子10句話,做人當如水,善化萬物,要學會變通,做個精明人
    要根據別人的言談來聽他的辭意內zhi涵。如果其言辭有矛盾之處,要反覆地追問他,對方(真正)的答辭就會出現。結論:這是在告知大家,和人溝通時,與其先發制人、高談闊論,遠不如先做一個靜默的聆聽者,讓對方多說,從對方的言語中聽出其中心的意思,掌握了其目的,才可以更好的「後發制人」。
  • 《道德經》:做人貴在耳聰目明,不貴在牙尖嘴利
    說話是人的天性,而沉默才是修來的智慧。茶倒七分滿,話留三分白。做人貴在耳聰目明,不貴在牙尖嘴利。聰明的人都懂得適可而止,留有餘地,不逞口舌之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管和任何人交往,學會適時地閉嘴,便是人生贏家。圈子不同,不必相容,和人爭論也是沒有意義的。《道德經》告訴我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品行正直的人都很隨和,腦子靈活的人看起來都很笨拙,真正能言善辯的人看起來都很木訥。真正厲害的東西根本不會在表面上體現出來,必須透過犀利的眼光看清事物的本質。
  • 事業再成功,也要學會向3種人低頭,日子越過越順暢
    但這不代表隨時隨地都一定要比別人強一頭,才叫爭氣。有時候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反而能讓自己的日子過得越來越順暢。所以不管做人有多強勢,我們也要學會向3種人低頭,才是智慧之道。一、學會向衣食父母低頭1、向自己的父母低頭父母的養育之恩大過天,在外面哪怕你是大公司老闆,手下管著幾千、幾萬人,別人眼中高高在上的成功精英。回到家也只是父母眼中的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再強勢的人也要學會在父母面前低頭。
  • 做人,要學會閉嘴!
    人這一輩子,不要信口開河,要知道說話是門藝術,不要摻和是非,讓嘴賤毀了自己。不該說的話不要說,不該問的事不要問,這才是做人最大的智慧!很多時候,沉默就是金,很多事自己心裡明白就好,沒必要說出來,要學會思考反省。
  • 靜水流深,智者無言
    智者無言,聰明的人,比較沉默,凡事少說多做,實在要說話,也要三思而言,不會口無遮攔。明白,凡事點到為止,不明白的事情,絕對不說;一知半解的事情,不會亂說。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寧靜,時而瘋狂,但是真正的深水,從來都是靜靜的流淌;為人也當如此,處世謙和,態度柔和,但胸中自有萬千丘壑。
  • 精品散文《讀書與做人》韓國福
    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只是讀的書目的和內容不盡相同,理解的深淺不同,掌握的多少不同,或者讀多讀少罷了。眾所周知,從書中獲得知識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就是力量!要想讓人生過得有意義,就必須讀書。沒有知識是不行的,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就是讀書,並且要多讀書、勤讀書、讀好書。
  • 聰明人懂得「夾著尾巴做人」,學會這些,讓你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
    人的一生當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一帆風順的、艱難坎坷的,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為人處世,尤其身處在職場中,要儘量「夾著尾巴做人」。因為他們的低調,很多人會覺得他們傻,殊不知這些「傻子」,才更容易利於不敗之地,可惜有些人卻不懂。
  • 佛教:做人,一定要積這三德
    人生有德行才會有福氣,凡事以德為先,說話留有口德,做事有道德,做人有品德,當你能把這三德牢記於心並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就會給你帶去好人緣,迎來好運氣!做人有道德做人 厚德才能承載萬物, 做人德為貴。人要有仁義禮智信,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載物,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者能愛吾老之老關吾幼之幼,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待人溫文爾雅,是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