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人的天性,而沉默才是修來的智慧。茶倒七分滿,話留三分白。做人貴在耳聰目明,不貴在牙尖嘴利。聰明的人都懂得適可而止,留有餘地,不逞口舌之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道德經》有句話,說得很有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有智慧的人從來不多說話,經常話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漂亮的話不一定讓人相信,最有說服力的真理,往往是很樸實的語言,沒有多少華麗的修飾。所以有修為的人,從不與人爭論。想在語言上勝過別人的人,必定德行淺薄。
一個有分寸的人,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一個有教養的人,從不隨意評價別人,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說三道四,風言風語,不是君子所為。你看到的永遠都是表面,永遠不會有感同身受。看透不說透,看破不說破,是人性中最大的慈悲。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狗不是善於叫喚,就是一條好狗。人不是能說會道,就是一個賢良之人。不管和任何人交往,學會適時地閉嘴,便是人生贏家。圈子不同,不必相容,和人爭論也是沒有意義的。
《道德經》告訴我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品行正直的人都很隨和,腦子靈活的人看起來都很笨拙,真正能言善辯的人看起來都很木訥。真正厲害的東西根本不會在表面上體現出來,必須透過犀利的眼光看清事物的本質。有作為的人,不屑於跟人爭辯,也不屑於為自己辯解。說話是情感上的交流,不是嘴巴上的口無遮攔。爭強好勝可能會獲得一時的勝利,但是這種勝利沒有任何意義,不會贏得任何人的好感。
我們單位有一個女經理,成熟穩重,精明強幹,向來是以理服人。有位新人做季度報表,不是磨磨唧唧,就是漏洞百出,改了很多次,還是有很多錯誤。沒辦法經理把他叫到了辦公室,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要麼說時間緊,來不及好好做。要麼說數據太複雜,不好整理。總是就是支支吾吾,推卸自己的責任。
我們都以為他要挨罵了,沒想到經理跟他說:「我不是找你談數據的問題,而是找你隨便聊聊。年輕人工作壓力大,以後要結婚買房子,照顧老人,多少會有點急躁,對工作上有一些影響。不過,我建議你呢,工作還是細緻一點,遇事不慌,做事不亂,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新人被說得有點不好意思,只好老老實實地把工作做好。
有時候意思是一樣的,就看話怎麼說。如果你對一個人說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或者這麼簡單的事情,難道還要讓我教你嗎?除了傷害別人的自尊,引起激烈的爭吵,對於事情的解決毫無助力,反而會火上澆油。你要知道,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指責別人,沒有人會同意你的觀點,向你低頭,也決不會改變他的主意,甚至會反抗你。
夜讀《道德經》,覺得時間的很多道理都可以用它來解釋。沒有人會一生下來就很有智慧,多向智者學習,多從歷史古籍中汲取經驗,會幫助我們增長智慧,更快地取得進步。《道德經》就是這樣一部幫助人成長的智慧之書。爺爺告訴我,如果你的人生沒有任何問題,事業順風順水,一生也不必讀《道德經》。如果你遇到了挫折,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如何調理的時候,《道德經》是首先要讀的書。我覺得此言非虛,推薦大家也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