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臺水榭裡蘊含了想像不及的美景,比如「花木扶疏亭翼然」,包蘊了言不盡說不完的歷史,比如「吳王悅美建宮亭」。在內心深處,覺得那些舞榭歌臺就應該在江南,在陸遊和辛棄疾的詞中。
北京卻有一處公園,裡面全是文學裡的「亭」,頗似江南建築風格,或者說就是移植過來的風景。這處公園叫「陶然亭」。
我是因為那篇《故都的秋》尋幽到陶然亭的。鬱達夫說,「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雖然如今的時令不是秋天,但難得這段悠閒的時光,於是便在一個午後,尋陶然亭而去。
陶然亭坐落在陶然亭路的北側。我知道這個季節沒有蘆葦,蘆花是斷然看不到的。本來抱定了看一眼風景了卻一樁夙願的心理,沒想到,它卻以「亭」折服了我。
走進這所公園,感覺到與北京其他公園迥異的風光。中山公園因為是曾經的寺廟和社稷壇,所以院內古柏參天,歷史在這裡沉澱;景山公園的景山是整個北京城的制高點,登臨其上,南望故宮,輝煌一片,因此這裡是典型的皇家園林建築風格;玉淵潭公園因在遼金時代就是士大夫們養尊休閒之地,柳堤環抱,池塘處處,荷花灼灼,明顯的水鄉風光。
陶然亭不是這樣的。
陶然亭公園是因為其中的一座亭子而得此名。此亭為清代名亭,人們把它與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湖南長沙的愛晚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並列為中國四大名亭。據說建於公元1695年,有300多歲了,而亭名則取自白居易的「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如今的陶然亭公元除了一片佔據園林面積三分之一的水域,最著名的就是那座華夏名亭園。
我走進陶然亭的時候是正午時分,在濃蔭蔽日的小山丘上兜轉不久,就看到一座四角飛翹的亭子,其形如鳥兒振翅被凝固的一剎那,又恰似一首戛然而止的樂曲。一長形大石斜立其旁,上以篆文書「醉翁亭」三個大字。亭子正面的一塊不太平整的石頭上,豎排兩行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陡然間,覺得是在滁州的醉翁亭,那座建於北宋時代的亭子,因了歐陽修的一篇《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史書記載,歐陽修當年不僅在這座亭子裡飲酒,還「每將公事了亭中」,是一段為政風流的佳話。
走不多遠,又是一片似曾相識的景區,但見流水曲折,修竹環繞,幾隻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白鵝遊於碧池。我不禁莞爾,優雅怡人的景致讓人不禁回味「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的佳句。
亭內豎一中間斷裂的石碑,上書「蘭亭」二字,亭後的「群賢畢至館」「曲水流觴處,以及鵝池碑亭,就是紹興蘭渚山麓復活了的蘭亭。溪流旁,石疊為凳;曲水岸,柳插成蔭,布局疏密相間,處處別有洞天。
走在這裡,仿佛就是那年在紹興的時光。恍然已經五個春秋過去了。在行行走走裡,觸動內心情懷的風景,都關聯著一段不可回溯的年華,一段生命中不再輪迴的時光。
許多時光在這片亭臺中逆流而來。比如「二泉亭」,比如「滄浪亭」。我徘徊其中,每一步都是那麼緩慢。有些地方一輩子真的只能去一次,即使風景美如畫。可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夏天,在這裡濃縮的如此多的風景裡,所有的時光都復活了,往昔如花,千朵萬朵踏歌而來。
打開書,最觸動我們的是書裡的故事,故事裡的人生。你會覺得這人生就是自己的人生。我打開北京這本古老的書,不僅讀出了厚重如山的歷史和文化,還有自己行走留下的或淺或深的足跡,以及流年裡的曲曲折折。
細雨沾衣看不到,閒花落地靜無聲,細微深處的感動是直達內心的感動。在逃去如飛的歲月裡,最讓自己挪不開腳步的還是那些小巷胡同般的悠長故事,亭臺翼然般的崚嶒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