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商業市場,問卷調查幾乎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信息&數據收集方式。
然鵝,這並不是一件列幾個問題就可以完成的簡單事情,很多同學在問卷設計中都施行了大量「不科學」的騷操作,然後就遇上了這樣的問題——
問卷的終極目標,應該是驗證或者提供某個問題的因果解釋,或者找尋一些存在的相關性,即解決問題,其次才是描述現象和情況。
今天,學院君打算和你嘮嘮問卷這回事兒。
「你的問卷,真的沒事兒嗎?」
任何不聊目的的選擇都是耍流氓。但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當你準備開始做一份問卷時,你有好好思考過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嗎?你究竟想要了解哪些方面?想要解決什麼問題?你的調查屬於什麼領域?你想要做的調查有沒有已有的數據可做參考?
我們常見的問卷,按照應用場景和實現目的,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 第一類,簡單的信息搜集
比如說「某火鍋店設置的滿意度調查」、「學校某社團的改進建議調查」、「你溫暖又貼心的棕櫚學院課程需求調查」等等。
實際上,這類看似一份問卷形式的調查,並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上的「問卷」。當你做這類信息搜集的時候,只需要有邏輯、有條理列出你想要知道的信息。通常這類問卷,篇幅也不宜過長。
由此,學院君想說,我們常常見到的各類標題黨「驚了!90%的人都有這類誤區」的文章,聲稱自己做了調查研究,由於在問卷設計和發放流程中不合規範的可能性極高,這樣的結論幾乎是不可信的。
◆ 第二類,用於商業&市場調研
用於商業&市場調研的問卷,主要目的是為了收集足夠的、真實的和有效的市場信息,為企業發展的某個階段指定戰略,也為以後的市場規劃提供一定的參考。
除了企業自身會根據不同的業務,做各類用戶調研問卷以外,也有專業的市場研究機構,諸如尼爾森。
為了收集足夠的、真實的和有效的市場信息,且主要面向市場消費大眾,這類問卷在問題設置方面都儘量通俗易懂,且主題相關問題都比較細緻。
比如這份《美的香港市場問卷調查》中的問題選項:
來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817/8042011063001120.shtm
◆ 第三類,用於科研項目和學術論文
用於學術研究的問卷,目的是為科學了解科學和社會現象,為社會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有價值的學術參考,以寫出富有成果的學術研究論文。
除了我們熟悉的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到現在大熱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統計學等數據編程類相關的方向,甚至是醫學、案件偵查都會用到這樣的方式。
不同領域,不同主題,在問卷設計上也有略微差異,這一點也是經常copy模板的同學們經常忽略的。
這類問卷調查相對來說,會更加學術和專業,尤其講究問卷設計的邏輯和關聯性,而後期的統計分析也可能更加複雜和多樣化,畢竟是需要出一個學術成果的!
比如這份加拿大滑鐵盧大學Murat Dikmen和Catherine Burns關於「大眾對自動駕駛信任度」課題的研究一角(用戶使用頻率、用戶使用熟悉度等多指標的兩兩相關性結果):
來源:
http://news.bitauto.com/hao/wenzhang/873248
嘔心瀝血設計的問卷不能得到有效結論,一定是設計的基本邏輯出了問題。有的同學想到哪寫到哪,上一個問題了解婚戀狀態,下一個問題就問對高分子材料的了解程度,這個跳躍的思維可以去和劉翔比一波跨欄。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記住三個tips~
◆ 第一,和調查主題緊密相關,要有梯度
問卷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該是服務於研究結論,應該要緊密圍繞你的調查目的展開,除一些了解受訪者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識外,其他均要緊扣中心。
此外,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前面2到3個問題要淺顯易答,之後再慢慢深入,直到你想問的核心問題。
◆ 第二,化抽象為具象,儘量將概念操作化
儘量將抽象的研究問題化為具體的問卷問題,這樣才能切實保證你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經得起推敲的結論。
方法是要將核心的、關鍵的概念做具體的操作化。概念的操作化,是指把調查主題所代表的抽象意義,轉化成為可以觀測的可量化的具體指標。選項要儘可能精準和定量。
舉個慄子,調查美國亞馬遜客戶滿意度,你不能只用「粘性較高」、「比較滿意」來設置選項,而是應該用「持續每年在亞馬遜消費的具體金額區間」、「在社交場合主動向親友推薦的頻率」等選項來調查用戶對這個網站的使用習慣和品牌印象。
◆ 第三,站在受訪者角度上思考
建立受訪者立場邏輯,培養人性化設計思維。如果前兩個問題你有幸逃過了,這個問題你膝蓋中箭了嗎?
在發問卷調查之前,了解受訪者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了解了他們的想法,願意回答哪些方面的問題,才會避免出現問卷被受訪群體大面積拒絕的情況。
此外,問卷語言的設計也是一門藝術,怎麼敘述問題才會讓受訪者容易接受。問卷設計的語言不能太過學術晦澀,也不能觸及受訪者的隱私。
這裡有一些好用的tips:為了消除受訪者的疑慮,一般一個問題只包含一個調查指標;問題不帶傾向性,不能誘導受訪者回答;同類問題排列一起,問題排列的先後以先易後難為原則;開放性問題儘量放在後面。
還有一個小技巧,為了提高受訪者填寫問卷的真實度,學院君建議大家設計些許重複性的題目,能極大幫助你分辨哪些是胡亂填的,哪些不是。重複性的題目可以換一種話術,或者打亂選項順序,不用完全一模一樣。
100份精確的具有代表性的問卷,遠勝過隨意填答的上千份問卷。
這是我們在發放中經常出現的誤區。大家經常會用樣本數量來證明為自己調查結果是真實的,比如有多少網友表示。
你應該更關注「代表性」,而非數量。
在這個問題上,你需要學習概率抽樣的方法,學會將你的目標用戶分類、分層,然後使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去獲得你問卷的受訪對象。
(最近由於某個奇怪的目標而沉浸於複習數學的熊貓老師抬頭:根據中心極限定理,樣本量至少要大於30這個數據的均值才能越趨近於正態分布!才能實現以樣本推總體的目標!松鼠你知道嗎!)
當然啦,這個要根據你具體研究的問題而定。在數量設置上,有學者表示,一份包含15個問題的問卷,有效問卷的回收數量,即沒有隨意填答且所有問題都回答的問卷,至少要達到200份以上(僅供參考)。
記住,問卷的終極目標,應該是驗證或者提供某個問題的因果解釋,或者找尋一些存在的相關性,即解決問題,其次才是描述現象和情況。
問卷中還有無比多的細節和學問,學院君想告訴大家,我們的「7天問卷調查訓練營」即將上線啦!!!
本次訓練營的老師,有過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公共政策四領域的交叉學習經驗和相應學位,深諳各領域主題的問卷設計技巧,有極其強大的研究背景。
尤其對於各位在學校裡從未修過系統的「研究設計」或者「研究方法論」課程的同學,感覺自己沒有相關的知識體系,也沒有對細節處理和把握的能力,更木有嚴謹的學術思維,本次訓練營會幫助你完成這個突破!
敬請關注學院公眾號和學院小動物們的動態,儘早上車佔到課程席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