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在那美麗的小山村——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桃花湖...

2020-12-18 澎湃新聞

【我的扶貧故事】在那美麗的小山村——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桃花湖村駐村幹部 李書

2020-12-0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益廣告】

斯拉河畔的村莊 餘蘭 攝

2017年4月19日是我來到桃花湖村的第一天,那天天很藍,雲很白,一下車便看到金燦燦的油菜花染遍田間山頭,與美麗的斯拉河相互交織,絢爛的湖光山色躍入我的眼帘,也刻入我的心扉。桃花湖村真美,美得像一幅畫卷,可美麗的景色也掩蓋不了貧困,那年桃花湖村的貧困發生率為42%,是平壩區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一定要踏踏實實的紮下來,切切實實地做些事」,我在心裡告訴自己。從此駐紮,至今已近四年。

齊伯鎮桃花湖村駐村幹部李書走訪貧困戶 餘蘭 攝

就像英勇的志願軍入朝參戰一樣,根本沒有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從駐村第一天起,我就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對艱苦繁重的工作,腦海邊縈繞的都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樣慷慨激昂的詩詞,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我堅信我們必定能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立下愚公移山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走訪貧困戶、解決群眾困難、助推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應接不暇,毫不誇張的說,夙興夜寐、廢寢忘食是我那時的工作常態。

李書了解貧困戶孩子上學情況 餘蘭 攝

2018年我們村作為平壩區的代表之一接受國家脫貧攻堅第三方驗收評估,毫無疑問那是一次關鍵性的大考,大家為此夜以繼日地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村裡帶來歷史性的改變。出乎意料的是,當知道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竟無比平靜,沒有預想中的歡呼雀躍,更沒有絲毫放縱的慶祝。後來想想,其實那是我和我的戰友們用熱血和汗水換來的「胸有成竹」的自信以及「水到渠成」的從容。更重要的,是我們深知脫貧攻堅仍然任重而道遠:如何讓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再改善一些,如何讓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一些、錢更好賺一些,如何讓村集體經濟更壯大一些,如何讓桃花湖村徹底根除貧困,這些仍然是我們必須擔起的責任。

李書到貧困戶家了解用水情況 餘蘭 攝

駐紮桃花湖村的日子讓我對桃花湖村有了深厚的感情。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在桃花湖村的歷史長河中不足掛齒,但於我而言,是一件件太陽下溼透的衣服,一雙雙泥土地上開了口的鞋子,一個個伴著蟬鳴伏案的夜晚。如果要問我駐村幾年有沒有遺憾,我有,每每想到無法陪伴照顧已近老年的父母,想到妻子二胎生產前自己開車住院,想到三年多前還需常抱懷中的女兒明年竟然已要進入小學,我會對家人心懷愧疚。但如果要問我值不值得,我會肯定地說值得。這聲值得,是鵝抱二組貧困戶劉興和用上電時的開心,是甘草組貧困大學生邵曉琴獲得教育資助時情真意切的「謝謝」,是黑夜下鄉村小路旁亮起的路燈,是老百姓在集體產業年終分紅時的笑顏。

李書到貧困戶家了解用電情況 餘蘭

如今斯拉河畔的桃花湖村,老百姓安居樂業、道路四通八達、產業蓬勃發展,就像金光燦燦的油菜花,遠遠望去便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此時,雖已立冬,但站在田間的我,輕閉著雙眼,想像著那南風吹過的油菜花香和那金色的海洋,請允許我和如此美麗的畫卷合張影,在這個努力過、奮鬥過的地方留個美好的紀念。

桃花湖村通組路 餘蘭 攝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江勤群 整理)

主 辦:平壩區融媒體中心

監 制:鄒美倫

審 核:王明領

本期製作:餘 蘭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在那美麗的小山村——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桃花湖村駐村幹部 李書》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共繪新藍圖 真情幫扶助脫貧丨安順市平壩區齊...
    桃花湖村真美,美得像一幅畫卷,金燦燦的油菜花染遍田間山頭,與美麗的斯拉河相互交織,絢爛的湖光山色躍入我的眼帘,也刻入我的心扉。可美麗的景色也掩蓋不了貧困,2017年桃花湖村的貧困發生率為42%,是平壩區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 平壩區領導到齊伯鎮開展巡河工作
    6月22日,平壩區委副書記、區長、區級總河長唐友波到齊伯鎮引子渡村開展河長制巡河工作,仔細查看斯拉河水質、沿岸環境衛生等情況,對現場發現的一些問題,要求相關部門限時解決。安順市生態環境局平壩分局,平壩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務局相關負責同志,齊伯鎮主要負責同志陪同。
  • 「舌尖上」的扶貧:山東省勞模直播推介貴州安順平壩土特產
    4月2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青島飯店二樓貴州安順特色農產品專柜上演,山東省勞模、市南區人大代表、青島飯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燕青上陣直播推介,現場講述兩年來參與香港中路街道赴貴州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扶貧考察時的所見所聞和人文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領苗家鄉親脫貧致富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掛多...
    作為一名常年在機關單位工作的人員,我從未想過會與這樣的一個地方結下緣份。我叫孫建明,是安順市平壩區民族宗教事務局民研室主任,2019年6月,在接到區委派駐到掛多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通知後,我便開啟了人生中的別樣篇章。掛多村是平壩區樂平鎮最邊遠的少數民族貧困村,與畢節市織金縣、安順市西秀區、普定縣接壤。
  • ...的是對群眾的真切關懷丨安順市平壩區水利工程管理處副處長馬武忠
    回憶起以前吃水的情景,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引子渡村村民皺著眉。「如今通上了自來水,擰開水龍頭就有清亮亮的水流出來。」看著譁譁流出來的水,村民們臉上樂開了花,我也跟著笑了起來。我叫馬武忠,現任平壩區水利工程管理處副處長。1989年,我來到馬場鎮水利站工作,2005年考調到平壩區水務局工作。
  • ...胸中就有多少真情丨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九甲村駐村幹部蔡安安
    肩負著脫貧攻堅扶貧的使命,三年來,我走過了大大小小的村莊院落,感受到了波瀾壯闊的扶貧畫卷,扶貧人的故事也一路感動著我。我叫蔡安安,2017年5月,我被選派到十字鄉九甲村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第一次踏入九甲的土地,我便被她獨特的氣質吸引了。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既要人駐 更要心駐丨安順市平壩區羊昌鄉...
    我叫劉方春,原本是平壩區文聯的一名普通女幹部。如今,我卻有了一個光榮的稱呼:羊昌鄉稻香村駐村第一書記。從2020年1月至今,我每天忙得連軸轉,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更多的是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稻香村產業風景怡人(錢凱 攝)稻香村,地如其名,是一個廣袤豐盈而又美麗的村子。初到稻香村時,我心中很是欣喜,心想,如此山美水美、基礎條件好的地方,我的駐村幫扶可以「省心」很多。
  • 2017貴州固達電纜公益行走進安順市平壩區特殊教育學校
    近日,2017固達公益行走進安順市平壩區特殊教育學校活動,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舉行。貴州固達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浩傑、安順市平壩區教育和科技局副局長黃光俊、安順市平壩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楊曉春等領導出席活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2/373501.htm
  • 安順市平壩區人民法院召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新聞發布會
    12月4日,安順市平壩區人民法院組織召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新聞發布會,通報近三年平壩區人民法院涉黑惡案件審執工作開展情況。會上,安順市平壩區人民法院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審判委員會委員下一步,安順市平壩區人民法院將繼續總結三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經驗
  • 「我的扶貧故事」三個娃娃是我的牽掛丨安順市平壩區安平街道大硐...
    我叫劉瑾,2017年我大病初癒,剛回到單位上班,駐村馬書記就說,我領得3個娃娃,於是我第一時間下村走訪。那是一條雜草叢生、碎石滿地的山路,翻過一個小山頭,便看見3個孩子的奶奶站在路邊等我們,她帶我們去看孩子的住處。
  • ...帶著感情訪丨安順市平壩區鼓樓街道中山村駐村工作組組員馬香
    2017年12月,我到平壩區鼓樓街道辦事處中山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員,配合中山村第一書記做好同步小康相關工作。駐村後我及時協助第一書記,召集組員對中山村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摸清村情民意,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會同村支兩委制定中山村年度脫貧攻堅計劃,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 安順市平壩區特殊教育學校教育資源中心建設中標(成交)公告
    一、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平壩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  項目編號: ZXZB-CG-2020-078  項目序列號:/  採購方式:競爭性談判  二、中標(成交)信息序號498900刪除2第二中標候選人:貴州誠信捷達科技有限公司貴州省貴陽市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路 89 號金利大廈商業寫字樓及商鋪第 B 幢(B)1 單元 4 層 3 號房平壩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
  • 安順市平壩區2020年第二批度青年就業見習公告
    根據安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安順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八部門下發的《關於實施千名青年就業見習計劃的通知》(安市人社通〔2019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④|平壩區小河灣村:因地制宜,專業運營
    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幸福來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同富...
    我叫田明秀,今年36歲,是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安置點同富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4年前,我家還住在樂平鎮偏遠的本固村,一家4口人擠在上世紀80年代建的小木房子裡。木房破爛、潮溼,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生火做飯,濃煙嗆鼻。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讓我對生活更有信心丨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
    天龍鎮打磨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共有80戶貧困戶,我就是其中的一戶。這幾年,在國家政策幫扶下,我靠養雞脫貧致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我叫陳中祥,因為家庭貧困,高中沒畢業我就被迫輟學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