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④|平壩區小河灣村:因地制宜,專業運營

2020-12-17 天眼新聞

| 編 者 按 |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累計助推112萬貧困人口受益增收。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即日起,「天眼新聞」客戶端全域旅遊頻道聯合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鄉村文化旅遊處特別策劃推出「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專題,展示旅遊扶貧經驗,為鄉村振興探索有效路徑。

平壩區小河灣村

因地制宜 專業運營

秀麗多情的文殊河繞村而過,「三面環水一軸畫,九道河灣九道景」,漫步其間,茂林修竹,古樹參天,信步田園,清風徐來,芳草飄香。世代居住在這裡的苗族同胞勤勞質樸,熱情好客,能歌善舞;走進農家,品味茶香,暢飲美酒,鄉情滿滿——這就是安順市平壩區小河灣村。

然而多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

2014年,小河灣村是一個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的省級二類貧困村,全村貧困戶101戶,貧困人口383人。村內垃圾遍地、 汙水橫流、生活環境差;便利的區位、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質的鄉村旅遊資源,與破落的村容村貌、原始的勞作生產、薄弱的經濟收入形成強烈的反差、鮮明的對比,「加快脫貧攻堅,百姓增收致富, 建設宜居宜遊宜產的美麗小河灣」成為最為迫切的問題。

2014年以來,在平壩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小河灣村堅持「生態為本,農旅融合,脫貧致富」的發展思路,加強生態保護,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打造 「春賞花、夏親水、秋體驗、冬過節」的四季旅遊業態。

首先是大力改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組組通道路、機耕道、聯戶路,實施危房改造、庭院硬化,完成飲水管網改造。立足開發鄉村文化旅遊,修建小河灣映月廣場、卜山文化活動廣場、橋上活動場、賀家小山活動場所。

推進小河灣村全區域村莊整治。先後開展「清潔河灣」「美麗河灣」「智慧河灣」專項行動,整治和規範生活汙水排放,全面推行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旅遊公廁。全區域實現免費Wi-Fi、天網監控和廣播系統全覆蓋。將河道、綠地、廣場、木棧道、沿河觀光石凳等有機銜接 , 保留小河灣村的傳統民俗風情和田園風光 。

村莊美了,還要解決「玩」的問題。小河灣村九豐農業觀光園、小山農業觀光體驗園升級,以農業採摘豐富遊客體驗。如今,小河灣村在推進農旅融合中已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農業+生態+旅遊」發展模式。

安順頤居美麗鄉村科技有限公司接管小河灣景區的運營之後,接連的投入遊客服務中心、頤居草堂、頤居無人超市、美麗鄉村大數據、美麗鄉村大學、帳篷露營基地、共享電動車、親子樂園、採摘體驗基地、房車露營基地、卡丁車、 電動車、汽車露營基地等項目,豐富小河灣景區內的業態。

漫步小河灣,河水清澈,垂柳依依,翠竹青青,山水相擁。

遊客多起來了——

近三年,小河灣遊客接待量平均增速41.2%。2019年,小河灣村共計接待了110萬人次,景區整體營收2030萬餘元。「長桌宴」「篝火晚會」「特色民宿」成為鄉村旅遊吸引物,停車場、農家樂、鄉村旅館常常爆滿。

村民富起來了——

2014年,小河灣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2015年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小河灣村全部脫貧。2018年,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1000元 。

- 專家點評 -

小河灣美麗蛻變得益於鄉村旅遊的發展。其經驗主要有因地制宜、專業運營團隊、 業態投入等。具體而言,該村堅持「生態為本,農旅融合,脫貧致富」的發展思路, 加強生態保護、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豐富旅遊業態的發展理念,不僅全面推進了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快速增長,而且環境美起來了、遊客多起來了,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探索小河灣鄉村旅遊的成功經驗意義不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清 整理

編輯 陳景雄

編審 趙車

相關焦點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
    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 「舌尖上」的扶貧:山東省勞模直播推介貴州安順平壩土特產
    4月2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青島飯店二樓貴州安順特色農產品專柜上演,山東省勞模、市南區人大代表、青島飯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燕青上陣直播推介,現場講述兩年來參與香港中路街道赴貴州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扶貧考察時的所見所聞和人文故事
  • 砥礪奮進碩果滿枝——平壩區「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城市高樓拔地而起,刷新城市新高度;工業園區企業生產線快速運轉,展現新活力;旅遊景點串珠成鏈,吸引八方遊客……平壩區展現的發展魅力,是該區「十三五」以來砥礪奮進的實踐結晶。城鄉美景 「十三五」以來,平壩區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改革創新,砥礪奮進,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戰略三大戰略,按照「生態立區、工業強區、旅遊興區」發展思路,答好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答卷」,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篇章。
  • 這家公司捐贈130臺淨水器 平壩區「健康飲水 扶貧惠民」捐贈啟動
    4月13日,平壩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平壩區工商聯攜手貴州摩爾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健康飲水 扶貧惠民」活動。在鼓樓街道辦事處、羊昌鄉人民政府捐贈現場。貴州摩爾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講解了飲水安全等健康科普知識,為參加捐贈人員介紹淨水器的安裝和使用等。    據悉,此次捐贈活動,貴州摩爾詩科技有限公司向平壩區9個鄉(鎮、街道)、各行政村(居委會)和13個便民服務中心共捐贈130臺摩爾詩牌溫熱一體淨水器,總價值48萬餘元。
  • 農文旅融合助推安順鄉村旅遊轉型升級
    小河灣村的油菜花 小河灣村,因三面環水而得名,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9年,這裡被省文旅廳列為省級重點鄉村旅遊名錄,國家農業部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可以說,小河灣村是安順市鄉村旅遊發展的縮影和排頭兵。
  • 榆林合力扶貧公司入選全國「企業精準扶貧專項案例50佳」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1月12日,國務院扶貧辦發布《2020年企業精準扶貧案例名單通告》,陝西省榆林合力扶貧公司打造的《發展二產三產帶動一產,助力脫貧攻堅》案例,成為陝西省入選「企業精準扶貧專項案例50佳」的企業。
  • 2020網絡扶貧案例發布,快來看!
    日前,2020網絡扶貧案例徵集活動的評審結果正式公示。通過專家評審,有10個網絡扶貧案例入選十大案例,50個網絡扶貧案例入選典型案例。本次扶貧案例徵集活動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指導、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旨在徵集來自脫貧攻堅一線、扶貧成效顯著、受到群眾認可的網信企業和網絡社會組織真扶貧、扶真貧的典型案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網絡扶貧行動的重要指示精神,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指導、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2020網絡扶貧案例徵集活動於2020年6月10日啟動。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領苗家鄉親脫貧致富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掛多...
    我叫孫建明,是安順市平壩區民族宗教事務局民研室主任,2019年6月,在接到區委派駐到掛多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通知後,我便開啟了人生中的別樣篇章。掛多村是平壩區樂平鎮最邊遠的少數民族貧困村,與畢節市織金縣、安順市西秀區、普定縣接壤。全村共840戶3673人,苗族人口佔總人口的41%,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56戶705人。
  • 貴州航天智慧農業有限公司到平壩區考察
    【公益廣告】3月3日,貴州航天智慧農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正波率隊到平壩區考察十裡五萬畝高標準蔬菜種植示範區規劃發展情況。區委副書記王思霖,副區長李隆,區直相關部門,樂平鎮、天龍鎮主要負責人陪同考察或參加座談。當天,劉正波先後實地考察了平壩區天龍鎮太子參基地和高田蔬菜基地以及樂平鎮青莊壩區。
  • 安順市公布2020年文化大使旅遊形象大使和文化旅遊「十佳」系列...
    本報訊 (記者 張賽 楊小友 金秋時)9月28日晚,安順市第七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公布2020年安順市文化大使、旅遊形象大使、文化旅遊「十佳」系列評選結果,6人被聘為安順文化大使。會上還公布「十佳酒店、十佳旅行社、十佳旅遊商品、十佳導遊、十佳旅遊景區、十佳鄉村旅遊示範點、十佳旅遊線路、十佳徒步線路、十佳餐飲」名單。
  • 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案例|施秉黑衝民宿:世遺背後的無限可能
    因此,以貴州麻卡黑衝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為龍頭,聯合24戶農家共同組成的施秉縣世遺黑衝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於2018年正式成立,並立下合作社宗旨:「讓打工者回家,讓村民安居樂業,讓都市分享黔東南。」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共同開發了黑衝木屋民宿。民宿內部設計走進黑衝木屋民宿,木質屋舍呈三合院格局,自成院落。
  • 產業扶貧模式及不同地域減貧案例解析
    基於長期的實驗、試驗,有研究者因地制宜地研發馬鈴薯種植、飼草青貯、巢狀市場等現代產業扶貧技術;亦有研究採用典型區域貧困農戶調查數據,定量解析了產業扶貧在促進農戶增收、稅收增長、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機理。扶貧實踐證明,產業扶貧是加快優化鄉村地域系統、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有效破解貧困地區轉型與群眾群體生計改善的根本手段。
  • 「旅遊+」方興未艾 多彩貴州風景正好
    旅遊與農業融合發展形成的產業附加值,收益要遠遠大於單純的生產型農業。    近年來,貴州旅遊產業已突破傳統的「吃、住、行、遊、購、娛」,而是發揮著旅遊產業「一業興百業」的綜合效益。展望「十四五」,貴州將大力推進旅遊產業化,構建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
  • 2017貴州固達電纜公益行走進安順市平壩區特殊教育學校
    近日,2017固達公益行走進安順市平壩區特殊教育學校活動,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舉行。貴州固達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浩傑、安順市平壩區教育和科技局副局長黃光俊、安順市平壩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楊曉春等領導出席活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2/373501.htm
  • 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農旅融合 鄉村旅遊「熱」起來
    盛夏時節,沿著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的觀光棧道行走,荷田裡的荷花迎著驕陽綻放,在墨綠色荷葉的襯託下,婀娜多姿,流經的羊昌河,清清流水緩緩流淌,岸旁兩側,縷縷垂柳倒映在河面,此情此景,美不勝收。2017年,龍海村從省二類貧困村名單中精彩出列,同時,引入貴州紅楓賽鴿、宏錦園林、龍辛農業等近10家生態企業入駐。幾年的努力以及各項幫扶政策,讓昔日貧窮落後的村莊迎來了蛻變,也讓人民群眾看到了村子發展的新面貌,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共繪新藍圖 真情幫扶助脫貧丨安順市平壩區齊...
    可美麗的景色也掩蓋不了貧困,2017年桃花湖村的貧困發生率為42%,是平壩區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我叫李書,是平壩區齊伯鎮桃花湖村的駐村幹部。  「一定要踏踏實實地紮下來,切切實實地做些事。」在駐村的四年裡我在心裡不斷提醒自己。
  • ...典型報導成為全國範例!興寧陂蓬村案例入選全國網絡扶貧典型案例
    掌上梅州訊 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指導、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2020網絡扶貧案例徵集活動日前公示評審結果,廣東有6個案例入選「2020網絡扶貧典型案例」。其中,梅州日報率先全媒體挖掘報導的助力興寧市徑南鎮陂蓬村打造數字鄉村網際網路+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案例名列其中。此次徵集活動旨在徵集來自脫貧攻堅一線、扶貧成效顯著、受到群眾認可的網信企業和網絡社會組織真扶貧、扶真貧的典型案例。活動得到網際網路企業和網絡社會組織的積極響應,共收到申報案例160件,覆蓋了網絡扶貧五大工程。
  • 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集選71 | 窮遊網:以文創產品為抓手...
    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集選71 | 窮遊網:以文創產品為抓手,「文創+旅行」的多維扶貧實踐 2020-09-23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省四地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5月8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鳳城市大梨樹村、東港市獐島村和葫蘆島市葫蘆山莊鄉村旅遊區4地,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據介紹,為發揮鄉村旅遊發展示範引領作用,近日,國家相關部門對2019年在全國範圍評選出的122個鄉村旅遊發展案例,編輯出版了《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