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和媽媽結婚!」
「天天不願意和我結婚嗚嗚嗚」
聽到三、四歲的孩子稚聲稚氣又滿臉真誠地說出這些話,很多爸媽一邊心都要化了,一邊又有點懵——
我要……怎麼回答 TA?
今天我們就請來有著十多年幼兒園教學經驗的常潤老師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聊一聊我們該如何回應孩子的「求婚」,該如何和孩子談「愛」。
其實,爸爸媽媽不用擔心,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時期都會有這樣的情感和表達,一般出現在四歲以後。
一方面,隨著健康親子關係的發展,他們開始有自信與他人建立更深層的情感聯結了;另一方面,他們的性別意識開始萌發了,開始對異性感興趣。
而在童話故事裡、電視劇中、參加婚禮時,孩子們都會頻繁接觸到「結婚」兩個字。
「結婚」,這兩個字在他們心中,就是喜歡,就是我想和你一直在一起,就是兩個人關係特別特別好的意思。
因此有些孩子會向父母求婚,有些會向舅舅、小姨求婚,有的則是要和同齡的異性好朋友結婚。
還有些孩子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會在行為上有所表達,比如充滿愛意地看著爸爸或媽媽、或者總想和喜歡的小朋友坐得很近,這些都是孩子社交與情感認知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面對寶寶真誠地「結婚邀請」,很多家長最糾結的莫過於,我到底該怎麼給孩子回復,才能不傷孩子心呢?
其實別擔心,坦然接納、平常心回應,就可以了。
如果你聽到孩子這樣說,說明孩子很愛很愛你,你在他心中是一個很棒的爸爸 / 媽媽!
因此,首先不用感到尷尬,也不用覺得孩子幼稚。你可以坦然地接納它,把它當做孩子為你頒發的一個階段性獎狀。
有的爸爸媽媽一聽到「結婚」兩個字,會或嚴厲、或戲謔地告訴孩子:「爸爸只能和媽媽結婚,你也還小,要很久很久以後才能結婚,現在這樣說羞羞!」
這樣做是不對的,會給孩子形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三、四歲的孩子隨著認知和想像力的發展,每天會沉浸在自己各種各樣的想像中,非常感性。
他們會說「我是超人,我有超能力」,會說「我是艾莎公主」,也就自然會說「我們結婚吧」、甚至「我要生小寶寶了」這樣的話。
這些都是孩子站在當下對自己未來的一種美好想像,一種自信的彰顯。
他們覺得自己很有能力了,可以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了!
首個登上月球的人類,阿姆斯特朗,就曾經在小時候邊玩邊和媽媽喊話:「媽媽,我要去月亮上了!」媽媽也同樣進入到他想像的情景中,幽默地回答到:「好的,別忘了等下回來吃午飯!」這個回答就很棒。
所以我通常建議爸爸媽媽帶上一顆童心,走進孩子的世界,用情感去回應孩子的想像、延續他們拋來的話題。
當孩子向你發出結婚邀請時,不妨開心地回應:
「是嗎?!那我可真是太幸運了,有這麼好的寶貝愛我!」
三、四歲的孩子還理解不了婚姻在法律和道德層面的意義。拒絕、講大道理和邏輯分析只會傷了他的感受,並不會加速他的認知。
平常心去回應,孩子會感覺自己有能力給別人愛,也值得被愛,從而在生活中會更有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當然啦,過不了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意識到:誒?我好像應該和同齡人「結婚」,然後開始有喜歡的異性同學。
等到了小學,他還會在某一天突然要求你和他保持距離,不要在同學面前做出很親暱的動作。那時候,你沒準還會懷念現在的小甜蜜呢!
等孩子社交範圍變大、上了幼兒園,他們會接觸到很多的小朋友。這時候,他們發出結婚邀請的對象,就不再是爸爸媽媽,而變成了另一個小朋友。
這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一樣的,大人不要去做道德評判或者邏輯分析,可以像朋友一樣地傾聽他、和他聊一聊:
「哇,你這麼喜歡 TA,TA 一定很棒吧,你喜歡 TA 哪裡?快跟我講講~」
這樣說會讓孩子覺得,你信任他能做出好的選擇,也願意隨時做他的傾聽者。那麼他在未來青春期也會更加自信地表達愛、更開放地和你訴說他的情感動態。
但比起想要和別的小朋友「結婚」,常常令家長更擔心糾結的,是另一件事兒,那就是——
娃被拒絕了!
假如孩子的結婚邀請,被心愛的小朋友拒絕了,我們該如何引導傷心的娃呢?
當然最重要還是平常心!
爸爸媽媽不要讓孩子覺得,被拒絕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否則反而把事情搞大了。
三、四歲是童言無忌的年齡。
我們在幼兒園常常聽到孩子之間說 「我才不要和你結婚!」或者「你不是我的好朋友!」之類的話。
這些話聽起來「狠」,但其實並沒有故意傷害的意思。
孩子們會這樣說,只是因為社交經驗有限、詞彙有限、換位思考能力也有限、還不知道如何委婉地去表達罷了。
如果大人的反應太敏感,被拒絕的孩子反倒會認為自己被針對了,從而越來越在意別人怎樣說自己。
同時,爸爸媽媽也不要急於安慰孩子或者馬上替他想一個解決辦法,可以先了解一下情況,再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引導他。
如果他是自信而外向的,我們不妨鼓勵他繼續去溝通,自信地問一個為什麼:「為什麼你不願意和我結婚呢?」
我們之前就遇到過對方孩子回答:「因為你總是不小心把我搭的積木弄倒!」
然後兩人商量以後小心一點,問題就解決了。
平常心應對拒絕、鼓勵進一步溝通會讓孩子懂得,發生拒絕和衝突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能夠以積極自信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
如果孩子性格偏敏感和內向,我們就不要太去鼓勵孩子「再試試」,因為這樣的鼓勵,在內向的孩子看來,反而會是一種壓力。
爸爸媽媽可以用「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引導孩子放下——雖然他拒絕了你,但你選擇的權利還在,沒關係,可以再找別的小朋友呀~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會鬆一口氣,不至於變得傷心難過,也可以教會孩子理解社交中自己和別人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勇敢表達愛的權利,但每個人也都可以選擇拒絕。
總之,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孩子願意和你訴說他心中的愛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是勇敢和自信的表現。
雖然「結婚」這兩個字在大人心中可能有些敏感,被孩子說出來又似乎帶了些幼稚。
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它是純粹的、清澈的「喜歡你」。
爸爸媽媽可以拋開擔憂,帶上一點童趣,一顆平常心和一些幽默感,陪伴孩子度過這個特殊而甜蜜的階段,並教會孩子學會愛吧!
PS. 今天是七夕,祝大家生活甜蜜蜜!娃不鬧騰,隊友給力!